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心理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
  结果:82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有明显优势(P<0.01或P<0.05)。
  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心理状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5-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老年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位,占其住院人数的20%以上[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不典型,反复住院率高,病程长,老年患者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信心,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2]。所以本文就我院81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订本》,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40.7±6.2)岁;平均住院时间(25.2±1.7);平均文化程度(5.26±3.54)年。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齡48-66岁,平均年龄(43.6±5.7)岁;平均住院时间(26.2±1.3);平均文化程度(4.78±3.54)年。
  1.2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变化、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无胸闷、头昏症状;好转: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在活动时有头昏或胸闷表现;无效: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均无明显好转,有明显自觉胸闷、心慌、头昏症状。
  1.4护理方法。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忧郁型患者,以疏导治疗为主,得到患者亲属的配合,加上安抚,态度温和地向患者解释治疗护理的好处与目的,并且对于患者的心声耐心倾听,从而缓解患者的忧郁心理;针对悲观型患者,由于该类患者说话少、自我封闭,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所以与其交谈时,要保持轻松的气氛并且热情,尊重患者的心里感受,向患者进行乐观的解释病情,使其减少担心缓解疑虑,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疑虑型患者,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积极暗示和鼓励患者,并且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主动介绍已治愈的病例,缓解该类患者的消极情绪;针对焦虑型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以鼓励为主,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对其心情加以理解,有足够耐心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向患者反馈好的治疗效果,消除该类患者的焦虑心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在P<0.05下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的临床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受肥胖、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与患者的年龄、职业、疾病状况、身体素质、社会经济因素等相关,甚至有研究发现,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3]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4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高达95.23%(40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33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也有明显优势在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P<0.05或P<0.01)。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结果说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给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在实施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并且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战胜疾病。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
  [2]刘倩云.老年心血管疾病8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109-110
  [3]巩凤梅.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77-80
其他文献
摘要: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的水平。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盲人量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盲人,占全球盲人的18%,我国老年人在眼科患者中占大多数[1]。因此,充分认识到眼科老年病人护理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改善老年病人眼部健康,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  关键词:优质护理眼科老年病人  【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规律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发生规律,并总结其护理措施。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峰期为04∶00-16∶00,其中又以8∶00-12∶00分布律最高。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发生心律失常具有时间规律性,正确认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选择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某社区资料,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社区整體护理干预(观察组)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糖尿病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随访5个月对比两组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所选取
期刊
摘要:如今,医学的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护理的理念也随着发生变化,特别是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症监护室有着许多特殊的地方,将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运用到重症监护室,对病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就如何把人性化的服务应用到综合重症监护室做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重症监护室  【中图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53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3例患者相关资料。  结果:53例腹部手术切口液化患者给予有效治疗及护理,均全部愈合出院,且均未使用全身抗生素,切口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  结论:规范手术操作,加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切口液化发生,对已发生液化的切口进行有效处置,可促进切口尽早愈合
期刊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中盆腔炎的护理,总结了盆腔炎护理需要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盆腔炎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9-01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多在产后、手术后、流产后由病菌感染或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邻近器官疾病(阑尾炎等)蔓延所致,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研究合适的防范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有效地避免护理相关的危险发生。  方法: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及对护理满意程度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社区门诊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门诊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当前急诊科优质护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如何进一步强化急诊科优质护理的建议。  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急诊科优质护理建设实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改进措施,以总结有关的经验。  结果:通过强化患者家属安抚、合理安排夜间护理人员、注重提升护理人员技能、并适当的充实男护士,取得了较好护理效果。  结论:优质护理作为缓解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一种有益探索,需要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