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再审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提倡的“基于标准的教学”,在当前的教学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去年12月份,有幸前去聆听和学习,深受启迪,回到单位之后,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在教学中去尝试,心中略有所得。
  “教学效率低”“学生负担重”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那该如何面对和解决呢?基于标准的教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定准课堂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和评价紧紧围绕目标来开展,目标、实施和评价保持高度一致,目标精准,删繁就简,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课上效率高了,课下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就减轻了。
  学习目标是课堂学习的灵魂,制约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但规定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而且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的深度及广度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学习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明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学习目标,就好比是打靶的靶心,必须要精准,不能有偏颇,因此,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不是取决于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而是取决于一个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精确把握和制定。
  于是,这学期初,我在执教《匆匆》一课前,对学习目标重新进行了思考和审视,按照基标教学的理念,认真制定了新的学习目标。
  原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新学习目标:
  1.会写“挪、蒸”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等词语。
  2.通过听老师范读、有感情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3.通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感受作者运用反问来表达强烈的感情,以及利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的表达方式。
  4.抓住“在默默里算着……也没有影子”“于是……从我脚边飞去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等重点句段,体会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原学习目标言简意赅的概括出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免还是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无处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化、更加具体化。比如,“目标2”修改后,增加了达成该目标的具体“行为条件”——“通过听老师范读、有感情朗读”,使课堂教学有了更加具体的可预见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为教学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课堂的随意性;再如,“目标3”中的“表现行为”——“抓住重点句段”,修改后(修改后变成了目标4)变得更加具体——抓住“在默默里算着……也没有影子”“于是……从我脚边飞去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等重点句段,这种课前的目标明确、“精打细算”,才会带来课堂中的有的放矢、学习高效,课堂效率肯定也就相应提高。
  基标教学的理念中还提到了,教师要从关注“课堂”到“课程”,从注重“教会什么”到“学会什么”。“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在教学时,不能为了“教”而“教”,而要以课本为依托,跳出课本,寻找课本中蕴含的生长点,传授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式,以及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于是,在重新审视这课学习目标时,把目标2中的“感受表达方法”具体的制定为“感受作者运用反问来表达强烈的感情,以及利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的表达方式”,修改后的目标不但更加具体明确,而且培养了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更加注重了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这样借助文本,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
  令我非常欣喜的是,有了这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天的语文课,我上的非常轻松,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整堂课我的目标非常明确,紧紧的围绕课前制定的目标来开展,避免了很多以往课堂中的随意性,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定准目标后,教学思路就变得格外清晰,不会再局限于细枝末节,能够自如的驾驭文本,变得非常的游刃有余。源于整堂课的高效、流畅,学生们深深喜欢上了《匆匆》一课。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 际的内部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假若你的课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便是最大的失败;假若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就可以使教学进入“化境”,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下面我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直陈激发学生兴趣的五点做法,以期引玉。  一、运用教具法  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巧用电教投影,激发学习兴趣。如
期刊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识字教学却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软肋——常见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细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这一直都困扰着我们。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
期刊
一、明确学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激起学习使命感,养成好习惯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内部驱动力,动机正确,学习效果好;动机错误或无任何学习动机,效果差,甚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压力,负担!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利用他们初学英语时的好奇心帮助孩子认识的学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英语的重要性  开阔视野,纵横网络,寻找知识信息,跟上时代需要;与外国人交流的需要;出国学习定居,非学好英语不可;专
期刊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他仅存于人类社会中,因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的一切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靠的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教育者们把历史所积累的、人类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呈现在每个个体面前,必然会促进每个个体的感知、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信息技术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语文课堂提问浅谈几点。  一、提问
期刊
一、引言  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近年来迅猛发展,但很不平衡,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纽带需要加强。各高校发展战略、定位、目标不清晰,存在趋同性。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课程体系陈旧与产业结构严重脱节,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工程认证体系的完善教学体系,促使办学的多样性与国际化。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教学体系需制订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能力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和有的放矢;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奇妙的语言,它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 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渗透 德育元素  艺术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独特德育教育意义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德育课程,音乐
期刊
一、提出的背景  在高考改革的教育大趋势,我校语文教学提升是重点。在欧书记大力倡导,教科所认真指导下,从本届初一开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从阅读经典美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经典美文对语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试图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纳入到科学有序、循序渐进的轨道上来,我们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一、领会内容激发朗读情感 
期刊
一、教育信息化是时代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改变着我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也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变革,教育变革应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突破口。  1.信息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切入点  我国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