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回植在儿童四肢骨肿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回植术在儿童四肢恶性/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2016年6月至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术中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回植术治疗儿童四肢骨肿瘤共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12.75岁(11~14岁)。骨肉瘤6例,尤文氏肉瘤1例,反复复发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肿瘤位于股骨中下段4例,胫骨中上段2例,胫骨中段1例,肱骨中上段1例。瘤段骨切除平均长度23 cm(16~35 cm),瘤段离体后应用直线电子加速器-X线给予一次性等中心对穿照射60 Gy,灭活后回植,应用钢板内固定重建。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4个月(18~24个月),截止末次随访,均无局部复发,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12个月发现肺转移,目前带瘤存活,其余6例未发现转移。存活病例中除1例末次随访时灭活骨尚未完全愈合,其余6例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7个月(6~11个月),美国骨骼肌肉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平均24.3分(21~29分)。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内固定断裂1例,膝关节强直2例,经再次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未发生感染、回植骨骨折、吸收、骨不愈合等。

结论

术中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回植是儿童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的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狼疮综合征并室性心动过速伴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 d;临床特点为室性心律失常、皮疹、黄疸、发育异常;查体:脉率快,皮肤黄染,宽眼距、内眦赘皮、高鼻梁,右侧通贯掌;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逆传),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X。予心电监护、抗心律失常、抗感
泌尿系统感染(UTI)是儿科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约30%的婴幼儿在初次感染6~12个月反复发作。而在有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的儿童中,约30%的患儿以UTI为首发表现,故UTI可能是潜在肾脏结构异常的前哨事件。婴幼儿UTI常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先天性尿路畸形,对于反复感染的高危患儿,易出现肾脏损害及肾瘢痕,进而导致终末期肾病。因此,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合理管理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作为一种表达于真核细胞核的非组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后可促进炎症反应,参与细胞因子的正反馈环,与多种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可能成为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的血清标志物,并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预后及川崎病患儿对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可能具有一定预示作用。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病情迁延的高危因素,为儿童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PSGN、临床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12个月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病程是否超过1年,分为非迁延组及迁延组,Logistic回归分析病情迁延的高危因素。结果共271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197例,女74例;中位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病因构成、并发症及治疗情况,为儿童CKD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的CKD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因构成、并发症、初始治疗情况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1.本组371例CKD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44∶1.00。年龄分期0~3岁35例,4~6岁54例,7~12岁189例,13~18岁93例
目的探讨儿童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D+HU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预后及治疗。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儿科收治的36例D+HUS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体液免疫和尿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经治疗,患儿血白细胞计数[(9.28±6.77)×109/L比(11.20±5.93)×109/L]、C-反应蛋白[7.15(3.34
近年来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伴神经发育障碍(NDDs)的风险正逐年增加,包括认知、适应性、运动、语言、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已通过结构及功能神经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证实CHD患儿大脑发育存在异常,可能为宫内发育不良所致。拷贝数变异(CNVs)等基因异常对CHD伴NDDs具有重要影响。一些参与载脂蛋白E产生、Wnt信号传导通路和组蛋白修饰的基因变异以及1q21.1、16p13.1-11和8p2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与穿刺或置管相关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肢静脉穿刺或置管的683例患儿,其中临床可疑血栓形成者55例,经超声证实血栓形成者26例为血栓组,超声未见血栓形成者2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儿在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上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探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穿刺或置管相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引起婴幼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其导致的反流性肾病约30%可发展至慢性肾衰竭,是儿童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随访是预防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肾功能发生损伤的关键,现就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作一介绍,以期对此疾病诊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