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遮荫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棉麦两熟共生期遮荫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在棉花苗期利用模拟棉麦两熟共生期遮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遮荫对棉铃形成的影响因果枝、果节部位而异,遮荫有利于棉株下(1~3果枝)、中(4~6果枝)、上(7~9果枝)部果枝内围(1~2果节)铃的形成,对外围(≥3果节)尤其顶部果枝(≥10果枝)外围铃形成不利,从而决定铃重也随果枝、果节部位相应地变化,但遮荫对单株平均铃重的影响较小.就遮荫棉花籽棉产量而论,下、中部果枝的内围铃籽棉产量高于常规棉,在上、顶部果枝则相反,各部位果枝外围铃的籽棉产量均低于
其他文献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空气中 CO2浓度增高(FACE)200μmol·mol-1对水稻N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含N率显著下降;由于干物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科研事业单位急需调整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此,需要①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宏观层面的综合平衡又注意微观层面的准确规范;②预算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并不断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C3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C4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C3植物水稻生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了6种不同农作方式土壤N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同顺坡农作方式相比,其它农作方式均有明显控制土壤N素流失的作用,水平草带、水平沟、等高耕种、休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