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高职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增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是学院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是提高教职工党员队伍质量、发挥教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以所在学院的工作实践为例,对如何切实增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职工党员 党性意识 学院精神
  
  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健康和活力,增强党性意识是“细胞”产生活力、提高免疫力的前提和条件。2008年以来,中央提出了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我院于2009年3月开始对这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通过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两个阶段的活动,我感触很深,在此就如何增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谈些想法。
  
  一、增强党性意识要着力解决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官吏的根本标志。干部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的领头人,是带领大家去完成目标的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干部是决定一切因素。”由此可见,党员干部只有带头加强学习,才能对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加深认识,才能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才能明确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认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增强对党的政治责任心。在我院29个系部(处)室的党员队伍中,干部是学院的中坚力量,其中大多数同志的党性意识较强,能以科学的态度带领群众实践宗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维护学院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干部的个人品质和工作成效有着非常好的口碑。但我们也看到部分党员仍然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的现象,以及一些与高职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作风。要解决这些问题。前提是要认清我院在大学城兄弟学院中的位置,反省自己是否以很大的激情从事这份工作,是否具有公仆意识、领悟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反省找准目标、改进思想作风、采取有效措施,紧跟学院党委在每个时期要求的步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本单位的基础工作。
  当前,党员、群众迫切需要和渴望基层的党员干部用“学院是我家”的主人翁态度,积极引导和带领投身于学院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中去。在落实党委提出阶段性和中长期的具体要求和理念时,需要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各单位的基层党群组织可根据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实际,利用各种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通过多种载体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如:学院组织部开展的“总支部书记论坛”、“支部书记论坛”,院工会和院团委开展的“共谱和谐新乐章”、“绽放五月激情,舞出青春活力”、“我爱我心,健康人生”等许多行之有效的系列活动,都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正确引导,确实提升了全院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提升了教职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要完善干部考核淘汰制和竞聘淘汰制,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惯例。要让他们感到担当干部工作有压力,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胜任职位。干部管理要坚持科学化的原则。打破干部任用问题上的神秘化与过度集中,扩大群众在干部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的选拔推荐、考核监督中实行大范围的民主推荐、民主考核测评和以干部任前公示为重要形式的民主监督。这样有利于干部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克服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惰性,也符合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保证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也是着力解决和完善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增强党性意识要着力解决党员的组织观念问题
  
  组织观念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学习、工作、生活,为了这个组织的发展。发扬团队精神,有为这个组织发展的理念和在这个理念上的态度和行为。如勤奋工作,对组织忠诚,团结协作,敬业。陈云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是组织的一个成员。”这句很朴实的话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正确态度,主要体现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积极工作、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等。组织观念是衡量党员纪律修养程度的依据之一。
  解决组织观念的问题,第一要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党员要注重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要全面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全面提高政治素养,自觉按党组织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关键时候站得出、拉得动。第二要增强大局的意识。组织观念强就是大局意识强,反之,如果对部门和个人利益强调得多、考虑得多,那就是组织观念差,也是大局意识差。党员思考问题,推进和改进工作,要以学院党委的要求和全院的整体目标作为依据,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不能与整体要求相违背。只能服从整体的要求。第三要增强争先的意识。党员同志应具有敢争一流的精神,以干了哪些事、干成了哪些事作为共产党人的党性观念强弱的标准。第四要完善三项措施。一是院党委对于全院党的建设各项制度该完善的要完善,该补充的要补充,用制度来约束全体党员。制度不仅是规范性的文件,更应当印在每个党员的脑子里,变成每个党员自觉的行动纲领。二是将部门评价、党员干部评议、党员个人的评议、部门和干部执行组织纪律方面的情况纳入正常组织的管理考核之中,做到党建设制度有措施、有贯彻、有落实、有检查评比。三是抓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这也是学院当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当然。做人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智慧、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不怕得罪人的勇气。通过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院党的组织建设会形成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良好氛围,这能为我们落实各项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增强党性意识要使党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观念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结果变;结果变则命运变”。观念就是一种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有时也指关于特定方面的认识和觉悟。一个人想做好一份工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更是不容易的。一个树立了良好的工作观念的人,能认清自己的人,有一种良好的工作心态,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件事情发生后,如何处理,有千百种方法及结果,这主要是处理者的差异、事情后的变数及处理事情的角度区别造成的。所以任何事情处理的优劣只是个相对概念。在我看来,管理者评价一个人一件事,应该多看过程,而非只看结果。作为在职者,只是工作做得不错还不够,应该时常自问,对工作是否热爱,对单位是否有眷恋。我的工作体会是:心态重要,站位重要,做人最重要。
  在增强工作观念方面,我的建议是:党的先进性既体 现在党的纲领上,更体现在不同岗位上党员的工作实践之中。工作是最好的老师,是党员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检验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党员要勤于实践,把所学所知放到实践这个“大熔炉”中去检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开创本岗位工作的新局面;善于实践,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方法和手段,使工作收到最佳的效果。
  
  四、增强党性意识要增强党员的敬业精神
  
  教职工党员是学院的主体,是维系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职工党员队伍整体敬业精神的强弱是决定学院成败兴衰的关键因素。目前学院党委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管理理念,还没有成为每一位党员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行政部门的管理理念、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责任感不强;监督管理机制还没得到很好的落实,党员教职工的模范作用还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加强教职工党员的敬业精神教育已刻不容缓。在完善和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行政服务质量、后勤服务质量“三大保障体系”的同时,我们一要分别明确管理干部、教师、管理服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每一位教职工党员的行动准则和指南;二要从不同岗位要求的实际出发,开发和拓展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教职工党员的思想,进而指导行动;三要将教职工党员敬业精神教育全面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学院党组织建设中来,认真研究,长远部署,确保教职工党员敬业精神教育有制度、有机制、有人抓、有人管;四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教职工党员的在岗情况、工作状态、实际业绩、服务质量、敬业精神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调研,促使他们不断增强敬业精神。
  总而言之,教职工党性意识是党员对党的纲领与任务的认同,是在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基础上形成的,是每个党员必备的素质。党性意识又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党性意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特点。因此,学院精神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而学院党建则是灵魂和精髓加上自身气质、品位、神韵的集中体现。在学院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增强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意识,对于教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以及学院的科学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大学生创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环境下,艺术专业的学生应如何策划创业的,创业的优势和劣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面对学生创业,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又该如何运作?本文以《美丽今生婚庆公司的创业策划》为典型案例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专业大学生 创业方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
期刊
摘要: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关键词:唐代诗人 诗酒
期刊
摘要:大学生舍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本文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和加强文化建设等创新高校舍区文化的具体措施,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舍区文化 德育工作 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少数人学的“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全面扩招推动了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
期刊
摘要: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几桩婚姻的描述,表现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婚姻观。在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中,金钱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成为奥斯丁心目中完美婚姻的典范:金钱和爱情缺一不可。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金钱 爱情 婚姻    在19世纪,英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环境所限,
期刊
摘要: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坛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宠儿》是其代表作品。正确解析主人公宠儿的身份对于深刻理解该小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大量搜集材料和精心思考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宠儿的身份作出三重解析。首先,宠儿是海上奴隶贸易的幸存者;其次,她是塞丝杀死的女儿的化身;最后。她是所有奴隶受害者的代表。正是基于其三重身份,宠儿帮助非洲裔美国人重构了他们空白的历史,帮助他们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许多高校也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但是学校成立的这一机构涉及面并不能遍及全校学生,许多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仍需要与学生接触密切的辅导员来发现并有效解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问题 指导和帮助    近年来,随着高校重大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高校辅导员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作者通过查阅CFED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实际,一一解决了问题,取得了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CFED 成绩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我通过查阅CFED(《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的简称)的相关文献资料,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校语文说课竞赛优秀奖与CFED    再过三天学校说课竞赛就要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简略介绍学界一直以来对于花间词的传统视角看法,继而通过对这种观点的批驳提出重识花间词的一种全新视角,并以温飞卿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重新界定温词在花问词史上的重要位置和我们在认识评价一种文学现象时所应保持的正确心态。  关键词:温飞卿花间词《人间词话》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词,在词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可能由于学术界受传统思想的桎梏,抑或学者们个人审美情趣趋向的
期刊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以归隐田园并躬耕垄亩的方式,在乱世中找到了一条保真守性的途径并为后世所景仰。本文联系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他的复杂思想,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于从弟敬远》来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必然性。  关键词:《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于从弟敬远》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语)。然而,他的归隐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历若干次的仕隐反复之后最终皈依田园的。正是这种仕隐
期刊
摘要:由于语言的差异和史料的众多,中文系《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对文本的陌生化,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只有通过文本细读,增强学生细读文本的功夫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才是符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指归。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教学文本细读审美素质培养    在中文系《外国文学史》的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两个主要的矛盾:1语言差异所形成的文本误读:2浩如烟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