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一场“无为而治”的危机公关

来源 :广告主·市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下了道家的基本思想——无为而治,强调依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无治无不治。
  这个玄妙的逻辑在最近沸沸扬扬的“星巴克事件”中得到了完美印证:原本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公关危机,却没见星巴克采取什么积极措施,就销声匿迹了。本文试图勾勒“央视VS星巴克”舆情事件始末,探索社交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管理。
  事情由坐拥千万粉丝的CCTV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引爆。10月20日这天恰逢周末,上午10时许,一条标题为《星巴克咖啡全球市场调查》的新闻发布,指责星巴克中杯拿铁在芝加哥卖19.98元、印度14.6元、伦敦24.45元,中国售价却高达27元,并称“咖啡豆加牛奶加纸杯等一次性用品成本不足5元”。
  很多人知晓“贵在中国”都是藉由这条微博,但央视却并非第一家曝光媒体,在此之前,他有两个小伙伴已经指责过星巴克“很黑很暴力”:10月8日和10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分别刊发《星巴克中国“暴利”:亚太区利润率为欧洲16倍》和《售价为物料成本近10倍 星巴克成本说难自圆》两篇文章。随后人民日报接棒,在10月14日的微博中连发两贴,“中国星巴克不仅咖啡比美国卖得贵,连马克杯也贵了近一半 ”和“人民微评:中国市场不是待宰羔羊”,评转数以千计。
  三家权威媒体连篇累牍地疯狂炮轰让人们一致认为:星巴克摊上事儿了。相关数据也证实,截至当天下午5点全网帖子都以星巴克要“倒霉”为主。但是过了这个“魔法时刻”,整个舆论开始发生180度大逆转,星巴克的声援帖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来自新浪官方的@微博搜索是较早挺身而出的蓝V之一:“我觉得吧,只要星巴克不逼着我每晚七点喝一杯他们家咖啡,他爱卖多贵都行,嫌贵不喝就是了。”资深媒体人王志安也明确表态:“很正常,说明星巴克在中国的营销很成功,这个案例和哈根达斯有些类似。话说中国的肉夹馍也打入老美市场了,卖的比国内贵多了,这就是本事。”
  不只蓝V、黄V们力挺星巴克,才华横溢的网友们更是创作了大量段子,诸如“买着世界上最贵的房子,开着世界上最贵的车子,加着上涨最快的汽油,吃着全世界最不安全的食品,享受着一场大病能让大多数家庭破产的医疗,用着又贵又慢又恶心的网络,发着世界上收快递频率最高的微博…这些你统统视而不见,却来告诉我一杯一年喝不了五次的咖啡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真有意思!”等,流传甚广。
  众人拾柴火焰高。至此,舆论矛头直指央视,呈现绝对的“一边倒”趋势,“央视VS星巴克”荣登百度、新浪等大型网站最热新闻排行首位,微博、论坛、贴吧中草根民众的言论瞬间盖过各大媒体,形成了以他们为主导的新闻言论导向。
  而处于台风中心的当事人——星巴克,除了通过《京华时报》回应称“媒体误读财报”外,并未有其他动作。因为它实在不需要再做什么,该说的公众都已替它喊出来,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星巴克无罪。我们看到,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数量庞大的草根们也可以用撰写、转发、评论等方式,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掀起“燎原之势”。
  喜感的是,被点名批评的第二天,星巴克股价逆势上涨0.19%至79.46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其他文献
周转材料是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甚至影响着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效益。因此,在总结建筑工程周转材料特点的基础上,
对现代房建工程项目而言,造价控制非常重要,是确保工程造价与预算相符及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所在。不过,造价控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应对的
近几年来,杜蕾斯几乎成为了社交营销界神话般的存在,在各类会议中屡屡被提及,而事实上,“友商”杰士邦在社交网络营销上同样表现异常精彩,特别是在2016年,其不仅冠名了腾讯视频、优
两大常客奖励结盟  航空界三大联盟瓜分天下大局早已定,酒店业逐渐开始结盟。2017年3月,总部位于孟买的泰姬酒店集团和总部位于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会将两家的常客奖励系统(泰姬酒店的Taj Inner Circle和香格里拉的贵宾金环)合并为“盛情备至”(Warmer Welcomes)计划。近五百万金环会员和近一百万Inner Circle会员既可以赚取和兑换奖励积分,也可以以会员价下榻全球1
中国的平板电脑市场上,品牌竞争依然激烈,关注度排名此消彼长,不断变化。今天,《广告主》杂志记者采访到了数码行业的资深人士,驰为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驰为)市场总监陈西欧。  “我们是一个致力于消费数码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一体化的品牌。”陈西欧介绍到,驰为从2004年开始从事数码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从最初生产MP3、MP4到如今生产平板电脑。在长达十三年的历史里,驰为脚踏实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