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湖南崛起的基石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康梦、两型梦和崛起梦,正在成为三湘儿女的不懈追求。加快实现湖南“崛起梦”,必须夯实县域经济这块基石。
  壮大县域经济是湖南实现崛起梦的战略选择
  县域经济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基石。县域集中了全省大多数人口、资源和社会生产力,是实现湖南富民强省战略的基石和支撑。2012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8.2%;县域生产总值占66.6%;县域财政总收入占34.6%。如果全省有60%的县市达到目前湖南经济强县(市)的平均水平,则湖南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可以增加14761亿元、1489亿元,那么,湖南综合经济实力现在就是“中部第一”了。
  县域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坚实平台。从县域这一特定的范畴来推进城乡一体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县域经济是涵盖“三农”、兼容城乡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交汇点,是民生问题的聚焦点。同时,也是中国目前“三P”问题(污染Pollution、人口Population、贫困Poverty)的集中区域。可以说,解决好以上问题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好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培育经济增长极的力量源泉。目前,湖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个阶段,产业要转型升级换代,大中城市要逐渐向内涵式城市经济发展,强调的是要素功能,生产功能将逐渐向县域转化。因而,湖南现阶段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从县域经济寻找突破口和发力点。
  壮大县域经济的正确途径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全省87个县和县级市竞相发展,其中部分县市实现了跨越发展,全省每年评出的“十强县”和“十个先进县”,就是跨越发展的佼佼者。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类型:一是中心城市带动型,以长沙县、宁乡县为代表;二是内生工业化推动型,以醴陵市、浏阳市为代表;三是资源开发推动型,以耒阳市、冷水江市为代表;四是市场商贸主导型,以邵东县为代表;五是旅游服务推动型,以韶山市、武陵源区为代表;六是后发跨越型,以中方县、安仁县为代表。它们无不因依托特色经济要素、禀赋而产生,因培育特色经济龙头企业、带动区域要素集聚而发展,因创新驱动、政策推动而强盛。所以,县域经济说到底就是特色经济。以地处湘中的邵东县为例,该县不沿海,不沿江,人均耕地不足3分,属衡邵干旱走廊中心地带,更无明显资源优势。2012年,全县打火机出口量名列全国第一,箱包皮具产量占到全国60%的市场份额,小五金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廉桥药材市场年销售额名列全国第四。邵东凭什么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呢?凭他们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和重商传统特点,办起当时堪称全国一流的县级工业品市场,率先建成“商贸之城”;凭他们发挥“能工巧匠”多的优势,持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赢得了“百工之乡”的美誉;凭他们发挥小五金、皮具箱包、服装鞋业、打火机、中药材等传统产业优势,实现特色集群发展,从而形成了五大特色支柱产业,支撑起了经济发展大厦。在201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邵东县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排名大湘西区域(37个县市区)第一名。实践表明,只要积极探索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注重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当前,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层次低,产业趋同现象明显;特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内一流的现代企业和知名品牌;面临制约发展的瓶颈较多,县级服务功能不全。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力。县域变不变,领导是关键。作为处于领导决策的基层行政单元的县一级,必须善于把上级决策政策运用于本地的创新发展实践;善于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正确思路、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善于推进改革创新,依靠真抓实干托起富民强县梦。
  增强县级服务功能,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当前,县级政府服务功能不强、事权财权不匹配的问题突出。应该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进一步创新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体制机制,完善“分税分享、向县倾斜”的财税管理体制,深化以统筹城乡为主的服务体系改革,强化县级政府服务功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
  推动全民创业,全面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任何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民群众。注重通过政策感召、跟踪服务、产业带动、村企互促等办法,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带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回乡创业,注重引进充实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注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有利于改变湖南县域经济同质化、同心化的现状。各县市都应明确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县域范围内的比较优势资源,给予政策、规划、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重点打造几个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实现“核心产品+经济规模+产业链条+配套体系”的整体推进,从而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依靠科技提升传统产业,嫁接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运用新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重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科研院所与发展县域经济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他文献
新宁县境内世界自然遗产 山享有“丹霞之魂,国之瑰宝”美誉。近年来,新宁县坚持生态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让美丽乡村为生态 山处处添景,给小康生活层层添彩。  造林增色,山河披绿装。一是造林扩面。三年共完成造林12.3万亩,建成示范基地65个;连续三年造林超省定任务的30%;连续三年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现已达到70%。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二是护林固本
期刊
贺龙元帅是一位对同志、对人民群众亲如骨肉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1937年底,毛泽东曾称赞他“贺老总有三条嘛: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能联系群众。”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干革命,干工作。  放下架子,感情上贴近群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贺龙常说,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体察民情,建立感情。作为杰出的军事家,贺龙懂
期刊
恩来:  今天是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三十五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是中国青年、中国人民以及你我二人的一个多么可纪念的节日。回忆当年,回忆三十五年来所经历的过程,又是如何使人引起深长的、复杂的、亲切的心情啊!追昔抚今,我们处在人民胜利的伟大的新时代,又是使人感受到多么愉快和幸福。  自从日内瓦会议开幕以来,我从报上、《参考消息》上、收音机上,及时地知道了会议的情况和你们的活动。你们站在紧张、复杂、尖
期刊
超:  你的信早收到了。你还是那样热情和理智交织着,真是老而弥坚,我愧不及你。  来日内瓦已整整七个星期了,实在太忙,睡眠常感不足,每星期只能争取一两天睡足八小时。所幸并未失眠,身体精神均好,望你放心。  陈浩、成元功两同志催我写信数次。现在已经深夜四时了,还有许多要事未办。明日信使待发,只好草草书此,并附上托同志们收集的院花,聊寄远念。  周恩来  六月十三 夜  根据《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
期刊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夫妻。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携手并进,情深意笃,一直遵从着“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的夫妻约定。在为革命理想并肩奋斗的漫长岁月中,他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或互道思念,或互相鼓励,有同志式的关心,也有亲人间的叮咛。细细品味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既可领略到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精神追求,也能感受到平常夫妻间的款款深情。  195
期刊
帷幔和窗帘!柔和而令人麻醉的情调!还有风琴!牧师先生们,请你们忘掉教会吧!有谁会带着风琴去赴温柔乡呢?  她的信我已经看了足足有十二遍之多,而且每读一遍我都会发现新的魅力。那是我能想象到的出自女人之手的最美的信。  喂,燕妮,让我再对你说上一句吧  高兴地说上一句,作离歌的结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最后银色的微波将会借着旋律  拍打到你的气息  生命的脚步  劈开岩石的裂缝与突出  无畏前行 
期刊
2013年是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湖南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但全省上下 力同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展望2014年,虽然经济运行环境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大势没变,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利好增多,湖南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有望持续和巩固。  回眸2013年:湖南经济稳中向好  这一年,
期刊
  
期刊
罗荣桓元帅曾经告诫一些党员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  诚然,当上“官”、骑上“马”,比普通老百姓确实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必须明白的是,党员干部的地位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唯一正道。否则,就会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沼。  罗荣桓元帅自己就做了很好的表率。他不管是做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领导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如何一步步变为现实?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大业,怎样积聚奋发向前的动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集合号响彻中国大地,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考题。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必须让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