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新辅助治疗在高危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在高危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NT治疗的101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通过直肠高分辨MRI结合胸腹部增强CT以及直肠超声诊断,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直肠癌;(2)至少具有以下高危因素之一:cT4a、cT4b、cN2、壁外血管侵犯阳性、环周切缘阳性、侧方淋巴结阳性;(3)肿瘤距离肛缘≤15 cm;(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分,骨髓造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均符合放化疗标准;(5)采用TNT方案治疗;(6)临床随访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完整者。排除既往接受过直肠癌手术(预防性结肠造瘘术除外)、盆腔放疗、系统化疗者;基线发现有远处转移者;未接受新辅助放疗者;新辅助化疗<4周期者。具体治疗方案为:3周期CAP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后,行盆腔调强放疗联合CAPOX方案同步化疗,之后再行3周期CAPOX方案巩固化疗。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意愿选择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或采取等待-观察策略。观察评价本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包括肿瘤退缩分级(TRG)、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或临床完全缓解率(cCR)、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及放化疗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版进行分级]。

结果

全组101例患者,男68例(67.3%),女33例(32.7%),中位年龄54岁,临床T4a期者14例(13.9%),临床T4b期者30例(29.7%),临床N2期者57例(56.4%),侧方淋巴结肿大者44例(43.6%)。本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周期为(6.0±1.3)个。75例(74.3%)接受了至少6周期新辅助化疗。完成足量新辅助放疗的患者为100例(99.0%)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的周期分别为(2.0±0.9)个和(2.8±1.0)个。TNT过程中发生的3级急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13例(12.9%)]和血小板减少[7例(6.9%)];其次依次为腹泻5例(5.0%)、放射性皮炎5例(5.0%)、贫血4例(4.0%)、直肠疼痛4例(4.0%)和直肠炎2例(2.0%)。3级急性不良反应以发生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为主,包括白细胞减少6例,血小板减少、腹泻以及放射性皮炎各5例,直肠炎2例和直肠疼痛4例,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TNT后,共32例(31.7%)获得pCR或cCR者,61例(60.4%)部分缓解,有2例(2.0%)放化疗后出现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放化疗期间未出现疾病进展。除14例(13.9%)患者拒绝手术(其中7例为cCR患者选择等待-观察,另7例未达cCR)外,有87例(86.1%)患者成功行TME手术,放化疗完成至TME手术的时间间隔为(20.1±8.5)周,手术R0切除率97.7%(85/8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1%(14/87),其中盆腔感染或脓肿6例(6.9%),吻合口漏3例(3.4%),出血2例(2.3%)以及胃肠功能障碍3例(3.4%)。术后病理提示:TRG 0级为24例(27.6%)、TRG 1级20例(23.0%)、TRG 2级为30例(34.5%)、TRG 3级为13例(14.9%)。

结论

TNT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84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