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客是景区收入的来源,但同时又是景区资源环境的主要破坏者,游客行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重要突破点,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景区游客行为实施管理。本文主要从对游客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产生背景和其管理现状两方面出发,提出了游客管理的一些措施,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景区游客管理 游客行为 游客行为管理
我國游客行为管理的难点在于旅游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体现出数量众多、团队为主、流量集中、流向集中的特点。国内目前实行的“黄金周”制度,使得旅游高峰凸显,流量难以控制。再加上游客素质不高、旅游经验不足,不仅旅游目的地难以招架,游客满意度也随之下降。
一、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旅游景区管理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仅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在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会采用硬性化手段处理,缺乏通过教育、引导游客改善不文明行为,缺乏人性化处理手段,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
景区从业人员及导游培训、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旅游景区还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游客违章的执法队伍。现有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对违章游客只能劝阻而无权处罚,游客感受不到惩罚的威慑,旅游景区对游客违章也基本上处于无管制状态。
(二)从游客被管理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对于景区而言,是景区得以存在的基础。对于碑碣来说,有来自污染的破坏,交通震动的影响,对艺术品或文物来说,游客呼气的影响等。在某些情况如喀斯特溶洞等,其环境和文物保护等负面影响的直接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细菌含量的增多,而这是与游人数量是相关的。
旅游安全问题有很多方面的。有些是游客自身安全认知不够造成的,如在景区抽烟,不听工作人员劝阻,违反了游乐设施的操作规程等;有些是景区管理方面的原因,如在解说系统中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没有定期检查旅游设施的安全,没有很好的安全事故处理机智等;当地也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地质灾害等,但这是很少见的。
(三)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1、从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角度。要使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及生态环境的优良性是前提条件。景区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旅游景区资源与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会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缩短及竞争力丧失是必然的。
2、从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管理的角度。游客来到旅游景区的目的是期望能够获得一种独特的高质量体验,旅游景区可以给游客提供包括审美、娱乐、遁世和教育体验在内的多样化特殊体验,在旅游景区营造一种良好的体验环境至关重要,因此,从保证所有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角度出发,限制单个游客的违章行为是必要的。
3、从维护游客安全的角度。游客的某些行为会给游客自身带来安全隐患,如果旅游景区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游客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除了会对游客带来身心创伤以外,旅游景区也会由于管理疏忽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从而面临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旅游景区无论是为游客着想还是为了避免自身陷入赔偿纠纷,都应该对游客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二、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措施
(一)从旅游景区管理者角度
1、重视游客管理意识。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如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游客管理并最终提升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游客管理,将其纳入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管理范畴,并针对游客管理存在问题,找寻相应对策,合理科学规划景区、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进行人性化管理等。
2、进行人性化管理,给游客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建立健全服务设施。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点,构建合理布局、统一管理、服务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实现提前安排游玩线路。
3、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客流量管理是游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控制将对之后的游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
(二)从引导游客行为的角度
1、组织引导。发挥导游的引导作用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大多数的游客对于该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发展等不了解。
2、行为示范。景区的员工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为旅游者起到示范作用,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景区的文物及自然旅游资源,为旅游者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强制约束。根据景区自身的资源特点编制游客规则制定规章,分区管理,限制利用量,限制活动。
教育和人性化引导。加强环保宣传,增加环保旅游项目,对游客进行事前教育,加强对旅游景区内居民的环保教育,强旅游者的旅游法规教育,建立旅游信息中心,编制旅游指南或手册。
5、目的地居民环节。在开发和经营环节,需要有一定的制度确保目的地居民的话语权,使之能够在旅游交往中积极传承和发扬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之能够体会地区荣誉感并保持民族自豪感。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极其有益。
6、游客自我管理环节。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较强生态意识的游客往往很愿意参与管理。并且游客的管理似乎比“管理者”的管理更有教育和说服力。
现在,很多景区在游客管理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各个景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客管理方式,多种方式结合,并且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为我国景区游客管理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红,孙根年.西安市国内游客地域结构及旅游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9,12
[3]周玲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景区游客管理 游客行为 游客行为管理
我國游客行为管理的难点在于旅游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体现出数量众多、团队为主、流量集中、流向集中的特点。国内目前实行的“黄金周”制度,使得旅游高峰凸显,流量难以控制。再加上游客素质不高、旅游经验不足,不仅旅游目的地难以招架,游客满意度也随之下降。
一、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旅游景区管理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仅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在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会采用硬性化手段处理,缺乏通过教育、引导游客改善不文明行为,缺乏人性化处理手段,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
景区从业人员及导游培训、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旅游景区还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游客违章的执法队伍。现有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对违章游客只能劝阻而无权处罚,游客感受不到惩罚的威慑,旅游景区对游客违章也基本上处于无管制状态。
(二)从游客被管理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对于景区而言,是景区得以存在的基础。对于碑碣来说,有来自污染的破坏,交通震动的影响,对艺术品或文物来说,游客呼气的影响等。在某些情况如喀斯特溶洞等,其环境和文物保护等负面影响的直接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细菌含量的增多,而这是与游人数量是相关的。
旅游安全问题有很多方面的。有些是游客自身安全认知不够造成的,如在景区抽烟,不听工作人员劝阻,违反了游乐设施的操作规程等;有些是景区管理方面的原因,如在解说系统中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没有定期检查旅游设施的安全,没有很好的安全事故处理机智等;当地也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地质灾害等,但这是很少见的。
(三)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1、从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角度。要使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及生态环境的优良性是前提条件。景区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旅游景区资源与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会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缩短及竞争力丧失是必然的。
2、从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管理的角度。游客来到旅游景区的目的是期望能够获得一种独特的高质量体验,旅游景区可以给游客提供包括审美、娱乐、遁世和教育体验在内的多样化特殊体验,在旅游景区营造一种良好的体验环境至关重要,因此,从保证所有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角度出发,限制单个游客的违章行为是必要的。
3、从维护游客安全的角度。游客的某些行为会给游客自身带来安全隐患,如果旅游景区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游客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除了会对游客带来身心创伤以外,旅游景区也会由于管理疏忽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从而面临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旅游景区无论是为游客着想还是为了避免自身陷入赔偿纠纷,都应该对游客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二、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措施
(一)从旅游景区管理者角度
1、重视游客管理意识。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如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游客管理并最终提升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游客管理,将其纳入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管理范畴,并针对游客管理存在问题,找寻相应对策,合理科学规划景区、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进行人性化管理等。
2、进行人性化管理,给游客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建立健全服务设施。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点,构建合理布局、统一管理、服务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实现提前安排游玩线路。
3、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客流量管理是游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控制将对之后的游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
(二)从引导游客行为的角度
1、组织引导。发挥导游的引导作用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大多数的游客对于该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发展等不了解。
2、行为示范。景区的员工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为旅游者起到示范作用,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景区的文物及自然旅游资源,为旅游者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强制约束。根据景区自身的资源特点编制游客规则制定规章,分区管理,限制利用量,限制活动。
教育和人性化引导。加强环保宣传,增加环保旅游项目,对游客进行事前教育,加强对旅游景区内居民的环保教育,强旅游者的旅游法规教育,建立旅游信息中心,编制旅游指南或手册。
5、目的地居民环节。在开发和经营环节,需要有一定的制度确保目的地居民的话语权,使之能够在旅游交往中积极传承和发扬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之能够体会地区荣誉感并保持民族自豪感。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极其有益。
6、游客自我管理环节。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较强生态意识的游客往往很愿意参与管理。并且游客的管理似乎比“管理者”的管理更有教育和说服力。
现在,很多景区在游客管理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各个景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客管理方式,多种方式结合,并且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为我国景区游客管理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红,孙根年.西安市国内游客地域结构及旅游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9,12
[3]周玲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