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的城市基层协商治理——深圳市清水河街道棚改的案例观察

来源 :岭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复杂形态,具有群众关注度高、利益集中、投资巨大、回报率低、沟通难度大、前期拆迁和后期安置繁琐等诸多特点.如何和谐平稳地推进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检验城市政府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考验党对城市基层社会整合能力的重要窗口.深圳市清水河街道探索“党建引领+协商治理”模式推进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复杂形态的简约治理机制.一方面,将党建工作嵌入棚改工作,党的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步推进,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棚改工作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运用协商治理机制,将组织动员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在涉及群众重大利益问题上充分沟通协商,争取最大公约数.项目用时137天顺利完成专规、签约、交房及启动拆除等棚改工作,各阶段均创造了棚改的“深圳速度”,为推进棚改建设提供了“清水河经验”.
其他文献
全国流动人口的管理呈现出从严格控制到逐步放松再到全面放开的政策轨迹.由于资源有限,在推动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超大特大城市一直处于“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与“打破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不合理壁垒”两种带有矛盾性政策指向的要求之中.作为调和两者矛盾的一种选择,社会融合政策以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核心.社会融合政策理应作为连接两者的一道闸门,更好地为城市秩序及流动人口服务,在“流入”前要发挥强制性政策工具“识别器”“遴选工具”和“分流器”的功效,“流入”后发挥混合性政策工具对流动人口增权赋能的功效,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