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是现在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教育机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就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性格不协调,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等等。所以,在职业学校中,教学观念才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有力前提。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学观念;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150-01
1职业学校教师的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关系
1.1教师来源
职业学校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性的原因,就决定工作在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全部从师范院校招聘。因为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专业要求特别严格,大多以技能训练和动手操作为主。反过来公共课程不是很多,像语文、英语、数学。而有些课程大多职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像物理、化学等课程。所以在招聘教师的時候就很难在师范院校找到合适的人选。但是为了满足学校上课的需要,教师还是要招的,那么去哪招?怎么招?就成了职业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综合来看只能去选技术工人或是工程技师这样专业性强的人,但是这些人没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教法学等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是就会出现教学方法、方式、观念上不正确等一系列问题。
1.2学生来源
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上高中成绩不好没上去高中,或是高中考大学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前者由于本身基础不好,可能听不懂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后者呢反倒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上过高中,基础好,就不听课了。这就造成了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和本身个性发展不健全。
1.3教学方法与学生个性发展
正是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性质大原因,导致教学中出现问题。在部分职业学样的老师没学过教法学,所以不是太会讲课。专业技术水平特别高,可就是有很多老师“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这样学生就听不明白,自然就掌握不好。还有就是由于学生本身性质特点是:表现欲望强烈、个性鲜明、爱做不爱听。而教师因为不懂教育心理学而抓不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找不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只走普遍培养的路子,搞“清一色”,不注意去开发学生本身的长处和个性,有的甚至去特意阻挡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要忘记这一点:职业学校是培养学生爱好和特长的,要以学生的个性爱好而因材施教。
2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由于教师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的个性发展又缺乏引导,从而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很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健全。
1)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性,不敢面对问题,反而去逃避,因此学生的每次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精神和积极的热情。2)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在浙江出现的惨剧: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之后,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 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或是杀人的最重要的原因。3)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个性,他们以为个性就是在穿着打扮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和另类混为一谈。而把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变成一种浮躁、虚荣和叛逆。
3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式
3.1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改进教育方法和方式
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方面能相互促进,却不能相互替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上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严重的影响他的成长和发展。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职业学校之前,对职业学校的校园生活是十分向往和憧憬的,总是想去看看,体验一下。然而,思想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进入校门之后,在学习和就业等压力的影响下,有些学生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早恋等不良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思考为什么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教学方法不对路?还是我们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多设几个问号在脑子里,然后去逐一的去偿试,去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做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3.2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职业学校教育中,只是一味的上专业技能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不愿意学。所以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方式,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对在教学中职教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重任,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4]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学观念;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150-01
1职业学校教师的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关系
1.1教师来源
职业学校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性的原因,就决定工作在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全部从师范院校招聘。因为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专业要求特别严格,大多以技能训练和动手操作为主。反过来公共课程不是很多,像语文、英语、数学。而有些课程大多职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像物理、化学等课程。所以在招聘教师的時候就很难在师范院校找到合适的人选。但是为了满足学校上课的需要,教师还是要招的,那么去哪招?怎么招?就成了职业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综合来看只能去选技术工人或是工程技师这样专业性强的人,但是这些人没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教法学等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是就会出现教学方法、方式、观念上不正确等一系列问题。
1.2学生来源
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上高中成绩不好没上去高中,或是高中考大学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前者由于本身基础不好,可能听不懂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后者呢反倒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上过高中,基础好,就不听课了。这就造成了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和本身个性发展不健全。
1.3教学方法与学生个性发展
正是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性质大原因,导致教学中出现问题。在部分职业学样的老师没学过教法学,所以不是太会讲课。专业技术水平特别高,可就是有很多老师“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这样学生就听不明白,自然就掌握不好。还有就是由于学生本身性质特点是:表现欲望强烈、个性鲜明、爱做不爱听。而教师因为不懂教育心理学而抓不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找不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只走普遍培养的路子,搞“清一色”,不注意去开发学生本身的长处和个性,有的甚至去特意阻挡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要忘记这一点:职业学校是培养学生爱好和特长的,要以学生的个性爱好而因材施教。
2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由于教师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的个性发展又缺乏引导,从而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很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健全。
1)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性,不敢面对问题,反而去逃避,因此学生的每次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精神和积极的热情。2)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在浙江出现的惨剧: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之后,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 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或是杀人的最重要的原因。3)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个性,他们以为个性就是在穿着打扮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和另类混为一谈。而把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变成一种浮躁、虚荣和叛逆。
3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式
3.1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改进教育方法和方式
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方面能相互促进,却不能相互替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上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严重的影响他的成长和发展。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职业学校之前,对职业学校的校园生活是十分向往和憧憬的,总是想去看看,体验一下。然而,思想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进入校门之后,在学习和就业等压力的影响下,有些学生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早恋等不良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思考为什么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教学方法不对路?还是我们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多设几个问号在脑子里,然后去逐一的去偿试,去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做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3.2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职业学校教育中,只是一味的上专业技能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不愿意学。所以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方式,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对在教学中职教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重任,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4]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