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终于拿到了汽车驾驶执照,那时候这事还比较新鲜。亲戚朋友们知道后问我的第一句话是:是不是“电抱鸡?”
鸡蛋要变成小鸡,要经过母鸡用体温捂着鸡蛋经过20多天孵化才能让其破壳而出,中间母鸡还要用嘴把蛋翻个、把边缘的和中间的互换等精心的照料。母鸡在培育下一代时不惜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细致的情感,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直到那些聪明的人发明了电孵化器,周期缩短,成本减少,虽然鸡也越来越笨、鸡肉越来越不好吃,但这种做法风行于世,而母鸡自然孵化的事仅残存于偏远山区,就像这世界上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亲友把那些不经过艰苦训练、严格考试交了钱就拿到驾照的人叫“电抱鸡”的原因。
没想到这种本来是商人的做法,被政府和高校得到,而且如获至宝,于是就有了扩招,有了“电抱鸡”一样的一代人。他们的父母交钱给高校,高校把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称号给他们,至于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只有天知道。
而且这种做法,在各种伟大漂亮的口号下推而广之。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聪明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个办法,让他们读研究生,美其名曰“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依此类推,硕士生找不到工作,就继续“减轻压力”,读博士,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硕士、博士。有人欢呼,有人数钱,还有人写文章论证:和某国相比,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数量还是太少。我在想,他为什么不比人家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就业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中国老板多了起来,这中间除了那些真正的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之外,另外一些人也以“老板”相称,之所以有当老板的感觉,就是他的确在做老板的生意。如果这样下去,大学校长不再是知识界领袖,而是卖文凭的老板;医院院长不再是救死扶伤的高手,而是卖药的老板。政府本来是站在民众的立场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的,现在政府部门挽起袖子自己上阵开始赚钱了。与一般商人不同的是,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需要,让人一时明白不过来。若干年以后,现在的年轻人回忆这个年代,明白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对自己一生的影响,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每当我看见在招聘会外面排长队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就想:那些“电抱鸡”的司机,被交通管理部门称为“马路杀手”和“汽车敲打者”,而这些“电抱鸡”的大学毕业生,走到社会上会有怎样的效果即使在出现了“零工资就业”(多好的一个名词)的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仍无法找到工作,那时他们会怎样想他们的母校,怎样想他们的motherland。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天知道。
我在想,他们生在这样一个年代,是无法自己选择的,成为“扩招生”也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不能怪他们什么。可那些制造“电抱鸡”的人,面对一只母鸡的尽职尽责和对下一代的爱心,是怪母鸡太笨,还是得意于自己的聪明?
鸡蛋要变成小鸡,要经过母鸡用体温捂着鸡蛋经过20多天孵化才能让其破壳而出,中间母鸡还要用嘴把蛋翻个、把边缘的和中间的互换等精心的照料。母鸡在培育下一代时不惜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细致的情感,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直到那些聪明的人发明了电孵化器,周期缩短,成本减少,虽然鸡也越来越笨、鸡肉越来越不好吃,但这种做法风行于世,而母鸡自然孵化的事仅残存于偏远山区,就像这世界上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亲友把那些不经过艰苦训练、严格考试交了钱就拿到驾照的人叫“电抱鸡”的原因。
没想到这种本来是商人的做法,被政府和高校得到,而且如获至宝,于是就有了扩招,有了“电抱鸡”一样的一代人。他们的父母交钱给高校,高校把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称号给他们,至于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只有天知道。
而且这种做法,在各种伟大漂亮的口号下推而广之。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聪明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个办法,让他们读研究生,美其名曰“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依此类推,硕士生找不到工作,就继续“减轻压力”,读博士,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硕士、博士。有人欢呼,有人数钱,还有人写文章论证:和某国相比,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数量还是太少。我在想,他为什么不比人家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就业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中国老板多了起来,这中间除了那些真正的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之外,另外一些人也以“老板”相称,之所以有当老板的感觉,就是他的确在做老板的生意。如果这样下去,大学校长不再是知识界领袖,而是卖文凭的老板;医院院长不再是救死扶伤的高手,而是卖药的老板。政府本来是站在民众的立场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的,现在政府部门挽起袖子自己上阵开始赚钱了。与一般商人不同的是,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需要,让人一时明白不过来。若干年以后,现在的年轻人回忆这个年代,明白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对自己一生的影响,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每当我看见在招聘会外面排长队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就想:那些“电抱鸡”的司机,被交通管理部门称为“马路杀手”和“汽车敲打者”,而这些“电抱鸡”的大学毕业生,走到社会上会有怎样的效果即使在出现了“零工资就业”(多好的一个名词)的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仍无法找到工作,那时他们会怎样想他们的母校,怎样想他们的motherland。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天知道。
我在想,他们生在这样一个年代,是无法自己选择的,成为“扩招生”也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不能怪他们什么。可那些制造“电抱鸡”的人,面对一只母鸡的尽职尽责和对下一代的爱心,是怪母鸡太笨,还是得意于自己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