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我校建设“艺术特色”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蔡元培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听潮》尽情地描绘了海睡、海醒、海怒的画面,真切地揭示了大海刚柔相济的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写了作者辞去彭泽令后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表现出一种悠闲之美。《苏州园林》则使读者感知到园林的图画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就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对人类科学及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贡献,赞扬了马克思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塑造了敢于斗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的形象;《土地》写了劳动人民为保卫土地和争取成为土地的主人而进行的斗争。以上两篇课文既表现了人的美,又体现了社会斗争的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蕴含着劳动美。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作者用了“扫”、“露”、“支”、“撒”、“牵”、“拉”、“罩”等动词,语言准确、凝练。《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
  艺术形象是决定艺术美的另一重要方面。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寄寓审美情趣。如: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把热爱祖国的感情都倾注在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韩麦尔先生把爱国主义精神铸造在他付出全身力量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杂剧《窦娥冤》通过塑造一个纯朴善良、坚贞不屈的元代女性形象,反映了元代恶人横行、官吏昏庸、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从而创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里也少不了“丑”。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老葛朗台等。这些“丑”无不具有美感,正如罗丹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可以成为非常的美。”这是因为作家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对“丑”进行揭露、嘲讽、否定,激起人们的厌恶、憎恨,从而让读者更加热切地向往美,进而达到审美效果。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在科技性说明文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中国石拱桥》科学而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结构特点、兴建历史及价值。《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人和动物的眼睛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揭示了研究各种不同构造和功能的眼睛,对发展仿生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使人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科学发展所具有的动力美,还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断研究新的科学领域的探索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课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关键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均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的,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少了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就难于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这样一来,审美教育就仍是一句空话。鉴于此,我们就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创造课堂教学的美。
其他文献
牙周病引起牙周组织破坏,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将导致牙齿的缺失。牙周炎引起的牙齿支持组织不足,可严重影响牙齿的功能。目前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但对于牙
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是有力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核心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关键。从创新的类型、主体以及创新过程中资源与
目的:评价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的洁美效果及清洁前后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 方法:将三组21号色拜耳中切牙分别用红酒、咖啡、绿茶浸泡染色4周后,用洁美片浸泡去除着色,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枯燥深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相关的
目的 要研究应用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能否在腭板缺损中形成良好的骨形成,为临床治疗腭裂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腭部骨生成中细胞生成、分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