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行吟(四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uylu2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洗礼
  期盼许久的雨终于来了。
  是秋雨姗姗来迟了。
  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雨是该来了。悄然落地,没有声响。但大理石铺就的街面,早已湿淋淋的一片,它的光洁被雨擦洗得宛若磨平的云母石,没有微风,就自然没有波纹。脑海中忽然闪现那日和儿子一同漫步海边时的情景——儿子说,海是一块软软的布,好像被风吹起来的样子。还说有一只虾把飘在海面的落叶当衣服穿了。虽是拙言,我却惊讶于他那栩栩如生的想象,我的感悟是这一切皆因有水。
  水映照着美的,丑的,雅的,俗的……心美水亦丽,心纯水亦洁,心静水亦清,心浊水亦污……
  然而,今晨这雨,温而不燥,缓而不慢,细若长线,绵若珠帘,清新淡雅中蕴藏着几分缠绵与羞涩。它所到过的很多地方是我们所不曾向往的,低洼的,阴暗的,有再大的曲折,有再多的委屈,它藏着,掖着,汇入小溪,流向大海。你有多大地容纳它,它就有多少量滋润你。
  大地和雨就这样相识、相知、相聚、相悦,相融于心间。这便是洗礼。不缓不急,又是那般的深沉绵长。
  或许有很多人不曾拥有如大地和雨的洗礼。因为雨来时,很多人已经习惯于或是为自己撑把多彩的伞,或是为自己穿件单色的雨衣,不曾有大地的坦然、宽厚与释怀。如果你感悟于大地面对雨的洗礼,那便是通透无度,毫无遮挡。
  一种洗礼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样升华。
  如果可以,你也可以。
  用梦聆听生活
  即使有梦,也不曾有过眷恋之心。也许是因为好久没有做梦的缘故,昨夜的梦境在今晨依然清晰犹新。
  那梦境是一道道在现实中未曾入目过的风景——素净、深邃、张扬、奋力、浪漫、浓郁、静美……
  我舍不得用忧郁的眼神去透视梦里那绵绵长长的海岸线,那一望无垠且泛着柔波的海面,那随着海浪起起伏伏而若隐若现地跳跃着的音阶似的石桥,和满目的花海,还有儿时的记忆。
  我记得我是独行的。
  或许是风吧,是风把我送到飘浮在阔阔海面上的圆形石亭子上的。石亭子全身都是镂空的,有着花、鸟、鱼、甚至是仙人的精美图案,古典优雅,油光剔透。在梦里我很清晰地透过镂空的缝儿看到了群群嬉戏的游鱼,浅蓝色的海水闯过镂空的缝隙不停地亲吻着我那赤裸的脚丫,追湿了我的长裙,哗啦哗啦地犹如古筝婀娜幽远的曲调,置身于海浪轻摇的石亭,忽起忽落,却心静如水。
  奇怪的是梦里的时空总是错落的。
  也不知怎么的,自己又穿行在一条长满了狗尾巴草的窄窄的田埂上,两旁正是油菜花熏香的时节,微风撩起油菜花的发梢,痒得花儿咯咯咯地笑,笑声荡着花海,我仿佛看到了秋千的影迹。我目不暇接,摸摸这朵,闻闻那簇,用一种馨香去聆听另一种气息。阳光是金黄的,花海是金黄的,那是的我也应该是金黄的。不管是谁赠与了我金黄,总之我已满心痴醉了。美好的总是短暂的。要不,我多想像萧红那样,头上扣着粗糙旷阔的草帽,在原野里甜甜入睡。
  梦的终点在眼前的那一个小小的水潭里,摇摇曳曳的水草,平静清澈。我极速地朝前奔去,因为那像是我儿时时常玩耍的地方。我的家就在旁边,那些深秋的晨,在布满露珠的草叶下,总能出其不意地发现深夜慕名来访的河蟹,它们的大鉗子总是裹着密密的黑绒毛,会老老实实地瑟缩着……梦里我万分惊喜地望着前方,自言自语:“那是我的家,我要回家。”梦里有我的家,有父亲母亲,有兄弟姐妹,有给了我生命、力量、希望、理想的家。
  梦也是有现实的理念的。
  不论我们走得多远,站得多高,终究是要似落叶的。
  书法情缘
  有幸结缘书法,且喜好有佳。行草当属最爱,它是用一种形态不一的线条行走的镂空艺术。
  书时,笔醉——心随线动,线由心生。虽行迹随意,却颠而不倒 ,曲中孕直,摇曳生姿,张弛自然。行笔忽若百川入海、忽若濛濛细雨、忽若檐角滴水、忽若浪花飞溅、忽若蜻蜓点水……其笔力和线条奔放不羁,过不留痕,含蓄有时,收放自若,宁静如水……笔尖与纸张触及的轻重,行笔的缓急,演绎着字线性的表达。线性的松,软,刚,柔,则是字情感的自然流露。
  倘若以书法为喻,从初涉到研习,艺术人生,规在心,则于修,而其品性伴随其终老 ,无止境也。
  结缘书法是一条使人灵台透亮,豁然开朗的心路。然而于我而言,这又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免费心旅。
  生命的尊严与张扬
  我喜欢凝视那片杂草丛,用并不犀利的眼光。我喜欢它们的参差不齐、飘飘悠悠、苍苍茫茫……晨风抚过,时而低吟悲怆,时而激昂苍劲。当晚风轻唱时,又倏忽消逝在了暮色中。
  这种有层次的凌乱,这种杂杂的喧闹,就在这失落的空缺里延绵。
  我想把空缺遗失在寒冬里。
  枯黄干瘪的颓靡的叶儿在冬的低沉的哀号声中慢慢飘零了,一片黑压压的纵横交错的气势逼人的枝枝叶叶,犹如翻滚的乌云追逐着棉絮般的白云直至它们呜咽落泪、沙沙作响,倾泻直下。
  没有选择,对于落黄,只有给予,只有融入大地,为了给露珠闪耀的晶莹,为了给露珠停留的摇曳,摇曳的滑落,它们默默承受了多少的忍与辱。
  也许没有谁曾思索——是谁肥沃了这片土地?
  在这凌乱里读不到懦弱和凌辱,触摸到的是一种让生命的尊严张扬到极致,是一种让生命的价值诠释得如此彻底的心气。
其他文献
人迹罕至之处,环顾四周,虫噪鸟鸣而无人声,倍感寂寞,仍觉荒凉,此为世人所称之孤独。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之处,虽劝酒交杯,摩肩接踵,但笑言之下的种种,却总是隐隐含着周遭人群之中的种种斥力,此亦被称之为孤独。  两者全然不同,却同为孤独,岂不混淆?一孤一独,本就不同,混为一谈,自然不够明晰。  何为孤?  孤,孤身一人而周遭无人,或许会有人默然从门前路过,往门内匆匆扫过一眼,便也不再驻足——他们要走
期刊
有人说,父亲的爱像大山一样沉重,虽然不表露出来,但却让人感到安稳。在大山的怀抱中,我们能更好的成长。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太好,住在一个拥挤的小房子里。父亲努力的挣钱,母亲为了能让家里多存点钱买房,在生活中希望我们更加节俭,不要浪费一毛钱。每次看到小伙伴手里拿着新出来的零食,我也会不像一些调皮的孩子那样在地上撒泼耍赖,只是远远地望着咽口水。其实家里也不是说买零食的钱都没有,一方面是母亲想要多存点
期刊
作者简介:秦家勉(2001.1-),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在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题记  (一)  校园里的各种花,有的盛开地都快要凋谢了。  前一阵子,校园里的花像春的使者,一季接一季地开。最早的,是水池边上种的黄色迎春花,小小的,一团团,一簇簇,煞是好看。偶见片片花朵儿落入水中,我不曾知道池中的小鱼儿有没有嗅到它的香气。  
期刊
在石灰性土壤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秸秆黄腐酸包膜尿素能满足水稻生长最大效率期对营养的要求,有利于有效穗的分化,提高结实率。等氮量试验平均增产9.6%,等重量试验
我喜欢诗,在诗歌的阅读中我们不但可以轻易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的心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徜徉,同时还能够让我们与诗人的心灵在诗歌中相遇、比肩、交融。更是在灵光一闪的瞬间,我们才会猛然醒悟,诗歌中的世界,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世界。正像某位著名诗评人所说的那样,诗人借助语言寻找美好世界,而我们则简单得多,我们可以借助于诗人。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正是我美好世界中的那位诗人。  读叶赛宁,更像是读一本厚厚的古
期刊
阿Q之于我,其实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小说人物角色,而更像是一个熟识的旧友。随处可见他的影子。相较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觉悟的农民,国民劣根性的“一面镜子”这一身份,我反而更觉得他是可悲而又可爱的人民大众,是鲜活而又真实的平凡人物。  宕开一笔,我想谈谈我和“阿Q”的故事。  回退思绪到初中的光阴,迎面而见的是他——“小王老师”。高一米五有余,瘦削单薄,其貌不扬的他,因为原语文老师怀孕而成为了临时的
期刊
作者简介:王秋婷(2000.9-),女,汉,山东省威海市人,研究方向:文学。  与其怀念,不如向往,与其向往,不如该放就放,去远方。  ——题记  远方寻遗,撩开文化神秘面纱;踏水游山,寻觅文明踪迹源头。余秋雨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一职,心向远方,只身从西北高原开始考察文化遗址。是他,在敦煌道士塔下内心泣着血眼里含着恨,痛心地再次揭露两百多年前那次文物贩卖的丑恶行径;是他,在西湖畔轻柔地翻出白娘
期刊
作者简介:隗嘉(2000.11-),男,汉,广东人,高中在读。  在国人的眼里里,废墟,终究是要放弃的。  看到“一片狼藉,满目萧然”等词语的时候,绝对不会有关于家人团圆,总角之晏,国泰民安的联想吧?只有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苦难,甚至是难以改变的悲剧时,我们才会在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伤的地方低喃:  “这,是一片废墟。”  这么说来,废墟,确实是不好的東西。  然而,不尽然如此。  君不见颐和
期刊
已经是立秋之后的时候了,天气转了凉,空气不再闷人,楼下的街灯还未亮,晚风轻柔得让人无可抱怨。  这只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  男人抬头望了望窗外,平日里聒噪的蝉也安分了些,他起身打开窗户,微风进了屋子,空气也温柔了许多。  于是他拿起了笔,写下了最后一封信。  “如你所见,这是我最后想写下的东西,请允许我将这封信献给我的爱人。我们虽不曾有什么好的结局,可我始终记得初见你时的欢喜。  在我决定要结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