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代谢特征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养殖季采集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检测底泥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含量,并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含磷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结果]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中的总氮和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初期;底泥中的微生物能较好地利用β-甲基-D-葡萄糖苷、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醛酸、吐温80、D-甘露醇、肝糖、D-纤维二糖等只含碳的碳源和L-天门冬酰胺、N-乙酰-D-葡萄糖胺(AWCD>0.5)等含氮碳源,也可以利用D,L-α-磷酸甘油、葡萄糖-1-磷酸(AWCD<0.5)等含磷碳源,不能利用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α-丁酮酸.养殖初期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只含碳的碳源和含氮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的利用率与底泥中的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可以尝试利用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的氮利用指数,评估底泥菌群对氮的利用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掌握南宁市林地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林地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008、2013、2018年3期南宁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应用空间统计技术,结合转移矩阵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不同时期南宁市林地分布格局,探究林地时空分布动态变化特征及空间聚集规律.[结果]2008—2018年,南宁市天然林面积减少2.39×104 hm2,人工林面积增加2.60×104 hm2,其他林地面积减少2.98×104 hm2,林地总面积略有减少;林地类型变化繁杂,天然林和其他林地主要转化为人工林,人
[目的]分析藏东南地区高山生态系统在垂直分布带上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SOC)储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高寒半湿润区藏东南典型山地色季拉山为研究对象,在海拔3400~4600 m每隔200 m海拔梯度展开采样,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拔对SOC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色季拉山土壤物理指标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在海拔3400~4600 m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2~1.08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