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的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朗读背诵、听说环境、阅读训练、尝试写作几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所谓“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地整体的领悟与感受,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的感悟能力,既然语感作为一种能力,绝不是靠灌输生成,而只能在实践中习得,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谈初中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蕴,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潜心涵泳,才能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久之,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
  1.体会语言的表意
  语言是思想意义的外壳,思想意义往往蕴含在字里行间。因此,我们可以从语言入手来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识别、领会、洞察语言的能力。
  体会语言的表意,我们可以通过咀嚼文句中的词语加以训练对比,一方面品味关键词语、意会关键词语。
  2.体会语气的表意
  语言中,有时同样文字的不同的语气能表达不同的语意,所以,朗读时读出轻重,抑扬舒缓的变化,能领会到丰富复杂的言语意义。
  言语中的感情语意决定了语气变化,而语气的不同体现了言语的感情语意,认真揣摩读好朗读语气,对于提高语感水平有重要意义的。
  3.体会重音的表意
  朗读的重音中也有语意,言语中为了突出语音重点或为了表达强烈感情,把其中的某一成分重读,从而明确语意。
  二、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创设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听说的海洋中。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已的教学效果,就应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爱听你的课,这可以从手势、音调、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努力。在这几方面中,语言尤为重要,因为美的教学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将学生无形之中就引入课文的艺术天地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若此时再加上充沛的感情,就势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获得强烈的美感。
  2.开展各种听说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畅游,应尽量开创各种条件,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创设听说情景。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仅靠课堂40分钟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我在这一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如演讲比赛、趣味接龙、语文大观园、语文讲座、黑板报、手编报、班级日报等。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信息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课文的整体教学
  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语感能力。课文整体学习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全面把握。尤其是对较长的课文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概念。我在整体阅读教学中采用四步法:①引导学生速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回答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两个问题;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③指导学生听读课文;④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复述、扩展、改编等活动。
  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技能指导。包括怎样找中心句、怎样推理判断、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等。运用这四个环节,使整篇课文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复现,从而使学生由理解课文到掌握课文,由掌握课文到运用课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感。
  2.扩大学生阅读量
  叶老在谈国文教学时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新闻记者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可见扩大阅读量,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是在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引进时代“活水”,选取当前报刊中文质优美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散文、杂文等,通过读、讲、贴、印等形式及时传播给学生。
  四、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构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就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如鲁迅的《百草园》中的第二自然段,作者极力描绘了,春、夏、秋三季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写得具体、真切、生动。同样写色彩,菜畦用“碧绿”修饰,桑椹用“紫红”形容;同是写声音,鸣蝉是“长吟”,油蛉是“低唱”,蟋蟀是“弹琴”,给人的感受不同。因此,学了后可让学生模仿此段的景物描写,学习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一段表现景物的话: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着重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韩麦尔先生的性格,因此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扩展训练中,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感。
  总之,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试谈语感的性质》(1991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
  2.《语感学习的心理探索》(1992年第11期《语文学习》)
其他文献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有效地引导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把“快乐学习”落到实处,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正确地引导,充分而到位地发挥主导作用。譬如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上述目标。  俗话说
摘要: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
羊场乡位于盘县东北部,距县城72公里。全乡共有人口3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60.8%,其中布依族人口占全乡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7.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布依族同胞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采的民族节日,绚丽多姿的民族歌舞,精美繁多的民族民间工艺,艳丽缤纷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食品等。然而在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积淀厚重、内容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很繁杂,一直想在如今的繁杂工作中,如何使自己变得更轻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想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聆听他们的天真故事。说说容易,做做难,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心血,去时常关注孩子们的细节,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而班干部正是我们收集班级学生信息,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渠道。班主任必须培养一个得心应手的班干部集体,使班干部成为班级内部的骨干,成为班
摘要:新课改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提高教师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应避免一些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课程有效整合  当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