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光芒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优质的课堂提问是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教案的设计于一体的结晶,课堂知识的升华与延伸都与提问质量息息相关。提问这一形式不是教师随口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苦心钻研具有的结果。当今时代,为了落实新课改,教师应该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弃之糟粕,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与时俱进。所谓提问,需要形式多样、角度新型、内涵合理和价值观明确,并有计划有条理地精心设计,让提问发挥本有的实际价值。教师在教学手法上应多创新,注重提问的价值性、启发性及引导性。
  关键词: 提问 语文教学 提问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需要多种授课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要根据学科的自身规律及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我认为最重要最应精心设计的是提问这一环节。教师应研究提问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美感和激发力的提问。一位美国教学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看出来。”由此可见,提问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升华,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根据教学过程积累的经验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提问方式的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提问应抓住时机,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思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设计提问的方式,运用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进行有成效的提问。教材上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不是每篇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有意地设计问题的障碍,利用障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训练的能力。如《孔乙己》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的生活状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例子,询问孔乙己最后会落得什么下场?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并积极主动地在文章中寻找教师所设置的悬念。又如《枣核》,教师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问学生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而是让老同学从国内千里迢迢地给她捎来枣核试种呢?待学生寻到以上问题的答案后,可接着提问学生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学生经过大胆想象会说是友人的思乡之情,教师再抓住时机问学生文中没有出现“思”、“恋”等词语,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文章的思乡的主旨。这样通过抓住契机,制造悬念,赋予艺术技巧的一连串提问,使学生思考问题变得积极主动,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同时也要求教师所提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能解决的范围内。
  二、提问应变直为曲,巧设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扩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直言直语向来不能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这一环节精心设计,提问方式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先让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落在教学内容上,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熠熠生辉。如在《错过》一文中,出现“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常态”,我会问学生:大家说,错过属于人生常态蕴含什么意思,在漫漫人生中我们必须经历很多次错过,难道我们逆来顺受让错过变为一种习惯吗?不能避免错过,那我们该怎么办?经过我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想象,回答我们面临“错过”应该怎么做?然后在学生发表见解后,引导学生慢慢地进行思维的延伸。最后根据学生对错过的观点,总结人生充满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掌握错过,辩证地看待。这样学生就能对我们不要对着已经错过的事进行惋惜,更多地把握未来,从而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我让学生寻找小姑娘吞吞吐吐没说完话的原因所在,问学生“小姑娘是不是真的不知道爸爸上哪里去了”或者问“小姑娘不愿意回答爸爸上哪里了”等。在设置提问时转个弯,激起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教学具有成效性。
  三、提问应分层设计,化难为易,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
  整节课要具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随意提问是不够的,要求教师在提问环节站在整体的角度充分把握文章的连贯性,设计出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提问方式。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运用分层设计的方式,让提问深度逐步加深,提问环节一环扣一环,逐步加深学生的思维理解深度。实践表明,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提问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分层。如《纸船——寄母亲》一文,我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我先问学生:文章中的孩童为啥不肯放弃一张纸,总是留着?学生很容易地答出:“为了折小船。”然后继续问学生:“为啥要折那么多的小船呢?”学生经过一番思索会回答是:为了让母亲收到寄出的小船;接着我继续问学生:通过折纸船寄母亲,文章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下学生纷纷转动思维,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回答:为了表达其思乡之情。在以上问题为铺垫的基础上,我进一步问:作者为啥要以孩子的口吻描述文章呢?这样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由易到难,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思维深度进一步加深。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思维延伸拓展的重要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在实际处理问题的时候,只有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才能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良好的提问方式是在学生思维的海洋里能激起浪花的那一枚石子,这就要求教师热情、主动地设计提问,给每位学生发展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提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苏惠媛.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光芒[J].中学语文,2016,24:18-19.
  [2]董沁.教学叙事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袁建琼.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任职教育必须满足市场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教师是职业教育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直接责任者和主要执行者,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任职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本文对职业教育院校任职教师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适应市场对岗位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师队伍 培养机制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是办学的主体,是推动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力量。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
摘 要: 本文致力于全面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素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和课下互动,从而实现写作目标。教师的“一线”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而“三点”是对学生的要求。通过“一线”有机地将“三点”串联,综合利用多模态教学方式等,最终实现英语写作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三点 一线 英语写作 教学改革  1.引言  一般而言,英语专业学生ESL写作能力不高。纵观学生习作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愈演愈烈,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现代企业为了发展,为了在竞争中更具有有利地位,越来越注重企业“内涵”的培养,这就意味着企业更看重企业员工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中职生的就业增加了压力。中职语文课程作为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作用毋庸置疑,在整个中职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期刊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等,都是用来形容教师的,听起来非常幸福。但是近年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状况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和研究。  实践证明,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问题有很多方面,但是只要从工作的实践和积累中不断获得职业幸福的各个途径,那么,就能真正感受到自身职业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现状  教师的职业幸福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回顾和总结了在美日本移民及其历史的研究状况,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学术界对移民问题的研究从兴起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跨学科、多元视角的引入,国外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学术界仍然停留将亚洲移民作为整体观察的阶段,对日本移民的专门论著寥寥,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 在美日本移民 移民史 研究综述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国际国内学术界对美国
摘 要: 在依据什么标准选拔人才的问题上,其争议在中国古代业已存在,宋代围绕改革科举制度的“取士”论争显得十分尖锐。到底是依据地域或者地理差别有区分度的灵活多样的分路取士,还是不分地域无差别地全国一张试卷“一把尺子”凭才取士呢?以司马光与欧阳修为代表的双方各持己见,互不让步。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复制”和再现,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当下的高考划定分数线和录取过程中,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怎样更理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