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体系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农业体系与农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提升。其中冬季农业开发已成为创新建设新农业结构体系、提升农民经济收益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农业基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与相关资料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冬季农业开发;现状;对策;武定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31
  冬季农业是在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设备革新发展与普及应用的基础上得以深化发展。冬季农业开发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自然资源的利用种植地的革新,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深化发展,促进了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近年来,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云南省滇中北部)的武定县,以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冬季农业开发优势,为满足国家农业建设要求和市场农业需求,实行了冬季农业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冬季农业开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分析与研究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现状与对策,对保障武定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武定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常年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冬暖夏凉、干湿季节明确、降水豐富、年温差小、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特色,加之光照充足、耕种资源丰富,为冬季农业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1]。近年来,武定县冬早蔬菜开发已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武定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7 600 hm2,且种植品种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益。同时,武定县根据全县地区特色,执行了科学化地区规划开发,在金沙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如田心乡、己衣镇、东坡傣族乡等地区,建立了冬早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在白路镇、插甸镇建立了马铃薯生产基地;在插甸镇、高桥镇、狮山镇、猫街镇建立了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此外,武定县为促进冬季农业开发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久香源”“云路”等自己的品牌,实行了农业市场联合发展策略[2]。
  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对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思想上并未认识到冬季农业开发带来的发展价值,其种植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第二,存在冬季农业开发水利设施落后问题,水利资源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定县冬季农业的开发,尤其是位于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的主要开发基地的稳定发展;第三,武定县冬季农业产品的运输、存贮、保鲜等技术存在缺陷,其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性。
  2 解决冬季农业开发问题的发展对策
  2.1 增强农民对冬季农业开发的认知与管理
  冬季农业开发作为武定县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农民经济收益提升的重要举措,政府与相关部门应不断深化对冬季农业开发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自身的领导与管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升农民对冬季农业开发重要性的认知,实行冬季农业开发大规模、高效率的优质发展与布局。首先,管理机构将冬季农业开发作为农业生产建设与农民致富工程的重点内容,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冬季作物的耕种面积。其次,各级部门增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宣传,优化冬季农业开发服务,全面检查与指导农民种植与管理,提升农民认知能力与管理水平,从而保障种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投资力度
  针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武定县应进一步完善冬季农业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机械建设。首先,相关开发部门应根据地区环境因素和实际生产特色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强化冬季农业开发资金、技术与政策的支持;其次,推动农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合发展,引进外来投资实现社会对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的资金支持;最后,遵循因地制宜生产政策,制定科学化开发策略,合理分配财政支出,完善水文建设,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与经济损失,实现冬季农作物的优化发展[3]。
  2.3 强化冬季农业的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
  农业结构的科学化调整与产品区域化布局的集约发展,是保障农业标准化发展,实现农产品高质量、高效率生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武定县应基于自身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强化冬季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布局,推动反季节蔬菜、热带水果、冬季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粮食的深化开发,促进农业生产粗放式向集约式趋势发展,提升地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4]。
  2.4 健全产业化发展,注重市场开拓
  武定县在冬季农业开发过程中,不仅应注重耕种问题,也应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对此,武定县可通过培育核心产业、健全产品流通的形式进行优化发展。首先,培育具有地区特色的龙头产业,联合发展龙头产业与冬季农业建设基地、农户,开拓农产品营销途径。其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给予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定的政策鼓励与经济支持,推动冬季农作物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体化整合发展。在增强冬季种植基础设备建设的同时,改善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运输、加工、贮存、保鲜技术,引进先进工艺设备,从而实行地区特色化、优质品牌的建立,树立武定县农产品良好形象。此外,增强农产品流通途径,开拓冬季农作物市场,从而推动武定县农业结构科学调整,提升农民经济收益。对此,各相关单位可通过发展中介组织、引进签约商、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合品牌营销等策略强化农产品的流通,促进冬季农业开发的大规模发展[5]。
  2.5 完善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武定县应进一步完善其管理体系,提升农户服务质量。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各基层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发布新产品,宣传新政策、新技术和相关信息;其次,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与生产制度,实行农业规范化、集约化、科学化、无公害、个性化管理与监督;此外,建立科学服务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专家讲座、技术指导、种植田示范的活动,提升农户冬季农业技术,实现农户种植的科学化管理。
  3 结语
  在武定县冬季农业开发建设中,相关部门应明确其开发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自身实际发展、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特色,实行稳定、科学、合理、实效的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与布局,提升冬季农业开发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冬季农业开发质量,提升农民经济收益,推动我县基础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骆媛,骆振.麻栗坡县杨万乡冬季农业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3):327-329.
  [2]杨春凤,董军忠,徐梅.元江县冬季农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5(2):101-102.
  [3]张正友.武定县高原特色农业的探讨[J].乡村科技,2016(2):49-50.
  [4]段云慧,赵乾希.浅谈冬早蔬菜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12):139-140.
  [5]李自清.武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307-308.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腈纶生产中作为聚合物的溶剂硫氰酸钠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各类杂质不断增加,导致硫氰酸钠含杂增加,色质致深,质量下降。为提高腈纶溶剂硫氰酸钠的质量,安庆石化与浙江大学共同开发凝
针对非结构P2P网络中搜索机制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组的高效搜索模型。通过计算节点的相似性,得到兴趣节点,从而建立快捷链接,形成兴趣组。搜索请求首先在兴趣组中传
人们在珍爱湿地、保护湿地、享受湿地的过程中,推动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将人文、自然、生态、旅游发展与保护湿地生态有机结合,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
将微粒群算法运用于二维最大熵图像阈值分割法。首先构建图像分割的二维最大熵准则函数,然后采用适用于整数规划的微粒群算法最大化该准则函数,最终实现含噪声干扰下图像的有效分割。分割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且比普通和基于遗传算法的二维最大熵法运算速度更快。
摘 要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的条件下,在不变更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与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将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某些权能等具体民事权利转给他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因地而论,一般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继承等几种形式。基于对西北欠发达的甘肃省镇原县农地流转的实地调查和
以浙江某实业有限公司涤纶短纤维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化—VABR—好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经过一个多月的现场中试,研究表明:在进水CODcr为1500~2500mg/L的情况下,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