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3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有持续性高热或不规则发热、刺激性的咳嗽,胸部X线改变呈多样性,常常伴有肺外表现。结论:支原体感染发病年龄提前,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肺外表现不容忽视,可通过MP-IgM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阿奇霉素疗效可靠,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5年3月~2006年2月经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确诊为支原体感染83例患儿,男40例,女43例。男女比例约为1∶[KG-*2]1.08。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其中11月~翌年2月 55例,占66.2%。
  临床表现:发热70例,热型为持续性高热或不规则热。热程:≤3天49例,3~7天 15例,>7天 6例。畏寒5例,咽痛12例,刺激性咳嗽53例,伴有喘息20例,呼吸困难6例。体征:咽部充血,或伴扁桃体肿大12例;颌下淋巴结肿大3例;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18例;肺部可闻及湿鸣者53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15例。
  合并肺外表现20例,皮疹8例,心肌损害12例,伴有呕吐、腹泻6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2例,伴血尿3例,尿常规示红细胞(++)、蛋白(±),肾功能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重11例,以肺门阴影增浓25例,双肺可见云絮状阴影20例,大叶性肺炎2例,合并胸膜炎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4×109/L 15例,(4~10)×109/L 48例,>10×109/L 20例。血清支原体抗体测定:83例均为阳性。其中,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定性试验确诊,其余55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做MP-IgM定量测定,其中定量值在750~950U/ml为阳性,有34例;定量值>950U/ml为强阳性,有21例。心电图示:ST段压低8例,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频发室早1例。心肌酶谱:CK-MB升高12例,LDH升高10例。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12例;淋巴结炎2例;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肺炎47例;支气管哮喘5例;大叶性肺炎2例;肾炎2例。
  所有病例在给予一般治疗以及降温、镇咳、平喘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均选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按10mg/kg,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中,阿奇霉素的浓度在1.0~2.0mg/ml,1~3小时内滴完,每日1次,疗程3~5天,最长7天。伴有肺外表现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体温平均下降时间为1.5~2天。咳嗽明显减轻平均时间3~4天。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者,出院后停药3~5天,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总疗程2~3周。对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诊,肺部阴影全部消失,临床治愈。
  
  讨论
  
  83例中,大多数有发热及较长时间的剧烈、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婴幼儿可出现喘憋和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相对较晚,其中18例整个病程中均未见肺部阳性体征,但胸片显示肺炎征象出现相对较早。故对临床应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支原体感染并配合血清特异性MP-IgM检测,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
  临床上,采用MP-IgM定量测定有诊断价值。据资料报道,MP-IgM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3~4天开始产生,2周达高峰,在血清中持續3个月左右下降,部分患儿可达半年之久,恢复期可因反复感染而复升。故定量测定数值的高低与患儿的年龄、免疫状态、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采血的时间有关。因此,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还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达到正确诊断和治疗。
  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据报道,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原理是阻碍蛋白质合成中的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该药抗菌谱广,具有独特的药动学特性及组织浓度高的特点,且半衰期长,疗程短[2]。本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法简单,疗程明显缩短,未见不良反应及肝功损害,适合儿科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宗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4):235.
  2曹兰芳.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2,20(3):134.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1月收治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19~76岁,病程4个月~16年。共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72次,其中L3~4者5次,L4~5者41次,L5~S1者26次。均有明显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下肢皮肤感觉异常,5例有下肢肌力减退、肌萎缩。  全部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反复发作史,并经保守治疗3个
期刊
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降低POPP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OP),成功率达81%,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从2004~2005年分娩者中,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POPP 100例为对象,全部为
期刊
关键词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在单纯应用缩宫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4mg。结果:42例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后,在3~10分钟内子宫收缩加强,出血得到控制。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宫缩乏 力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资料与方法    200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宫颈炎250例,分为超声治疗组150例,微波组10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超声治疗重度宫颈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微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宫颈修复过程中阴道排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组低于微波组(P<0.01)。结论:超声治疗宫颈炎疗效确切,无并发症,是目前治疗宫颈炎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超声治疗 宫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服阿奇霉素与微波对268例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68例宫颈糜烂患者,治愈193例,显效66例,有效9例。结论:微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的优点。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微波 宫颈糜烂    资料与方法    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医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共4800例,其中出现血性羊水70例,发生率为1.46%。孕妇年龄21~38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12例。孕24~40周发病。头位60例,臀位8例,横位2例;均为单胎妊娠,60例自然受孕,10例为IVF-ET术后;46例为胎盘早剥,14例为前置胎盘,6例为子宫破裂,2例为胎儿畸形,2例为胎盘边缘性血管破裂。观察阴道流血、胎膜早破、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6年来住院1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性阴道试产48例,阴道分娩成功45例,试产过程中,发生子宫破裂3例,导致胎儿死亡2例。再次剖宫产85例,择期剖宫产68例,急诊剖宫产17例。130例孕产妇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隐藏着一定的危险性。阴道试产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对
期刊
摘要 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早产范围内胎膜早破(PPROM)54例,占同期分娩總数的1.6%。其主要诱因为胎位异常及双胎等造成宫腔压力改变,对PPROM给予积极保守治疗,尽可能将妊娠延续35周以上,并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减少围产儿ROS发生,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资料与方法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指孕满28~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我院2002年1月~2004年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发生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189例足月妊娠(包括过期妊娠)住院分娩时发生胎儿窘迫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结果:189例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分别是:脐带因素占59.26%,羊水因素占10.58%,胎盘因素占10.05%,母体因素占4.76%,产力因素占5.82%,原因不明占9.52%。分娩方式对胎儿窘迫而致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片剂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昔洛韦组73例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剂;病毒唑组59例,采用病毒唑治疗,疗程5天。两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阿昔洛韦组在平均退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均优于病毒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昔洛韦口服片剂对小儿水痘有显著疗效,且方法简便、经济。  关键词 阿昔洛韦 水痘    我院2003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