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时代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时的班主任老杨是我们数学老师,长得又高又瘦,说起话来声音有些沙哑。有时候他在黑板上画个等腰三角形,都要画成他那样高高瘦瘦的等腰三角形。我是数学课代表,但我数学并不好,常年记不住数,大到记不住银行卡里有多少钱(可能根本就没有钱),小到记不住自己究竟是25岁还是26岁。我能当上数学课代表全仰仗我几何特别好。但,高三时,几何在数学圈里彻底沦落成了非主流。所以,班主任和我开始相互嫌弃。
  我的语文老师尔雅倒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刚初一时,他也刚刚从某个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来我们学校担任了我们班的手工课老师。我们那时候手工课也不局限于剪个窗花或是缝个沙包,中文系毕业的尔雅老师也带着我们用木头和皮筋组装迷你型卡丁车,并且在學校操场里发动了一场迷你卡丁车大赛。然而此举并没有为他赢得更稳固的地位,我们的校长因为他一来学校就剃了个光头的举动以及三天两头迟到早退而百般厌烦他,于是长达三四年的时间,都只让他当初一新生的手工课老师,直到我们这届在校长眼里毫无希望的史上最差高三毕业生。
  校长大体上觉得不必在我们身上浪费更多的师资,田忌赛马总得有我们这样垫底的存在。于是尔雅背着双手走进教室,拧开了瓶口泛着褐色陈年茶垢的保温杯,压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你们中可能有的人还记得我,我就是给你们教过手工课的那个老师。于是乎,整个高三,秉承多年的一贯作风,不是他迟到,就是我们早退。有一次,我们集体逃课去看球赛,回到教室还没有下课,然而他也不在。没一会,他背着手握着保温杯走进教室,依然慢悠悠地说,不好意思来晚了我看了个球赛。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看了。他说123:121,还是蛮精彩的。我们说,那我们和您看的不是一回事,您那是NBA,我们这是冠军杯。
  高三是放飞自我的一年,这一年《读者》《知音》都很流行,尤其是《知音》杂志里充斥着各种孩子离家出走上吊自杀父母顿首垂足的故事,特别适合为孩子操碎了心的老母亲阅读。别看平时父母对我们各种特色打法,但这一年大家都谨慎小心,对我们很是宽宏大量包容友善。于是,大家的心更加放飞了。
  英语赵老师也是我们共同战线上的亲密战友。晚上在校园里正约着会,迎面遇到赵老师,赵老师一脸紧张,说,我刚看到你妈来学校了,你俩快走,我给你们打掩护。
  只有化学老师阿忠是个严肃紧张的人。他每天下午我们自习课时,都坚持不懈地企图霸占我们的自习时间要给我们加课。于是就有同学在楼梯口放哨,看到他远远过来了,冲回教室大喊一句“阿忠来了”,大家收棋盘的收棋盘,藏漫画的藏漫画,然后有组织有秩序地从后门迈着碎花步快速跑出去躲在教室后面的旋转楼梯。阿忠进来,只有两个同学装作打扫卫生状,他一脸狐疑,你们班的人呢?放学了啊,班主任让我们回家自己复习。哦,阿忠失望地离去,我们扑腾的心脏也回到原地。
  如果要比较谁讲课大家最爱听,那物理老师超哥是和语文老师尔雅有一拼的。超老师两个小时的物理课最多讲三道大题,讲着讲着,就从一颗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说到西红柿的变异品种,再说到火星发现了淡水河,又讲到他小学同学在百货商场卖白糖。他的知识面上通天文,下到市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思维也相当跳跃。他的课我们都腰板挺个笔直,都在猜测着这次又有什么精彩的段子。
  而尔雅的课到了后期,已经开始给我们大段朗读他写的小说。后来,等我上到大三的时候,他给我们读过的那些小说终于结集出版,而他也在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成功地被校长从中学驱赶到了其他单位。现在回想起往昔,高三竟然是那么的开心和欢乐,没有过高考学生该有的心慌焦虑,也没有过高考学生该有的愁眉苦脸。直到高考前两晚,还通宵达旦一脸认真地看着欧锦赛决赛。大家的自暴自弃精神,特别值得相互传染和相互鼓励。
  后来上班后,我在路上碰到过一次老杨和超哥。阿忠和赵老师再也没有见到过。尔雅倒是每年回去都会聚聚,和我的大学班主任一起。我的大学班主任王胖子,那是另一段需要长篇叙述的少年往事。总之,那些年,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我茁壮成长了。因为你们,我没有成为更坏的自己。
其他文献
[作家连线]  彭绪洛,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作家、探险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  土家族,笔名洛清、清江水,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山寨,15岁开始发表作品,21岁时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27岁开始专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岁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少年奇幻冒险”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三十余部作
“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这是一句本该是在我之前一个年代的人才会熟悉的歌词,小胡子男神和叶倩文女神在《选择》里唱的。然而大概因为小时候常听家中的大人们哼唱,所以我也在不知不觉间对它印象深刻起来。其实平心而论,我是觉得整首《选择》的歌词填得略显口水,一男一女,卿卿我我,陪来陪去,选来选去,煞是乏味。不过这开头起兴的一句,倒真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地好,好到我不知该如何去表达从中感受到的东西,好到就像我在这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胡适于当年9月与钱端升等人到美国宣传中国抗战,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1938年至1942年,胡适任驻美大使,卸任后在美国从事《水经注》研究。  抗战胜利后,胡适于1945年9月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在回国前,由傅斯年代理。  1946年7月初,胡适由美国回到上海,月底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大校长,开始他在北大的最后时光。北大转入正轨  胡适归国就任之前,傅斯年代理校长
@大小宁哥:爱恨就在一瞬间。  @想明白了的旭:六十万彩礼。  @怎么肥诗:及时止损。  @Rudodoris:互有亏欠。  @Abiii_Cho:尊重现任。  @Yellow_PF:因为觉得他会加回来,会低头。  @disse:失望攒够了,看不到希望。  @一只像LION的大喵:因为不想再看见那个头像就想起过往,就我一人停滞不前。  @NoinnerVoicE:不想知道他过得很好,也不想知道他过
牢笼  记得当时年纪小,我总爱看那一列远山,那山像高墙一样立着,给我的视界画出疆域。据说那些山离我家两百多里呢,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厚的空气,山的质地变薄了、脆了,几乎是半透明的了。  到底山并不是透明的,我看不见山外的景物。  其实,就算没有山,人的目力也看不了那么远。  可是我总是怪那山碍事。怎么能长一对翅膀,飞过那山——那半透明的高墙,看看墙外的世界才好。  多年的朝思暮想之后,我越过那山
夜了,问一个想了一天没想好的问题:中国人究竟怎么看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去海滨,由于自己的疏失大意,造成两个孩子溺亡,于是一堆人说不要批评那位母亲了,她已经很惨了,人人都有疏忽的时候;但你要换了是个保姆帶着两个孩子去呢?现在网上大概已经在联名要求枪毙保姆了吧?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你耗尽30年积蓄买的玉碗,你打碎了,这是你的损失,值得原谅和同情;你耗尽30年积蓄买的
民国十一年三月初,我随父母自台湾老家搭乘日本轮船“大洋丸”去上海。在大洋丸上遇见了连雅堂先生夫妇,母亲说他们可能是到日本去看博览会。当时的情形是这样,母亲晕船,整天躺在房舱里,我则常到甲板上跑来跑去,连雅堂先生看见我这个同乡小孩,便跟我说话,因而认识了我的父母。他知道我们要到北京去,还建议说,到北京该去琉璃厂刻个图章,那是最好的地方。这样说来,我们在大洋丸上就先知道北京有个琉璃厂了,怪有趣,也有缘
废弃柏林  拍摄人:Xia Chan  拍摄地点:德国·柏林  拍摄时间:2015年2月25日  一个周末,我去了一趟柏林的废弃游乐场,可惜那里没有对外开放。在游乐场外围徘徊了许久后,我开始认真考虑拍一组以“废弃柏林”为主题的照片,于是开始四处寻找废弃的老房子。我在市区内发现了这栋被遗弃的建筑,现在已经被涂鸦占领,与昔日历史相比,仿佛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柏林神奇的地方,这个城市充满着自由、
人为什么工作?这是管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常见的回答是:“人们不得不工作。”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指出,虽然工作占据了人生中大部分清醒的时间,但很多人并不认为它是件有意义的事。他们觉得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每天都盼着下班,好让他们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陪家人、玩游戏、看电视等。如果这个回答成立,那么,企业管理者能做的,只有依靠打卡机、监控器等强制措施来约束员工,并杜绝任何可以让员
1  如果清朝的皇帝们聚在一块儿玩“扮猪吃老虎”的游戏,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乾隆。  和不苟言笑的“工作狂”父亲比起来,初登皇位的乾隆真是太良善了。他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脸上常带着笑。  一开始,乾隆并不急着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而是非常尊敬雍正留给他的老臣。对他来说,这些臣子经过父亲的调教,执行力强,又老实听话,用起来相当顺手。遇到问题,乾隆总是向他们请教,言必称“先生”“爱卿”,绝不直呼其名。其中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