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呼吁越来越高,课程教学已经从单纯的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向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主能力不断的转变。作为教师人员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改标准阐述如何在新课改之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字:新课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引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不是单纯的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的吸收课程上的知识,在学习中大多是在模仿教师的理论和经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将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教师人员的合理引导之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文化知识,使得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当然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不是“学生上台,教师下台”的片面理论,相反更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的思维,怎样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和策略性,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努力创造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来的兴趣与氛围,做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针。
一、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下才能使学生放开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1、 结合典故和故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开发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造性以及模仿性,在其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思维体系之前,非常同意模仿他人的活动以及经验,教师可以借助此点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天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老师要求把从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正当其他学生把数字一个个逐一加起来的时候,高斯惊人的速度已经把答案解出:5050。高斯利用算术的对称性来解决: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50对,所以答案是50x101-5050。此典故在学生惊叹的同时,在自己学生的时候也能激发创新思维,在浓厚的兴趣和模仿动力之下来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到处可见神奇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周围到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市物品的价格,以及产品标签上的数字都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购物时候帮助爸爸妈妈记住物品的价格并计算价格,此类生活中的常见的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然界中奇妙的数学故事,比如动物界中有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迁徙,排成“人”字型,“人”字型夹角是110°,夹角的一般更准确的数字是54度44分8秒!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读44分8秒!;在比如人身体中以及大自然中神奇的黄金分割定律,蚂蚁以及蜜蜂巢穴构造中完美的数学对称知识。此类故事能强烈的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日常中的数学知识结合课堂知识激励学生自发的学习数学知识并利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延伸问题的范围。利用好教材,在教材解决问题的方式基础上要求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再一味的依赖教材和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实践培养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思考方式,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关注知识的传授。
1、指导学习做好预习。新课改提出“先学后教”、“超前断后”,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做好预习,提前学习新课程的知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学习目标的了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握每个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将不理解的地方做好笔记,在课堂中提问,在教师的讲解之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例题题目,让学生尝试自主解题,然后和教材加以比较,找出缺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能在学生的预习方面做到正确得当的指导,这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2、做好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使学生再简单的问题也不能随便取笑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在学生之间开展竞赛和谈论小组,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4、 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个环节不再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教案方式。而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自问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做适度的指导,但是要本着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的方式,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
5、 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每节课学习要有每节课的收获,课后复习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后总结以及阶段性的知识体系归纳。对课堂学习知识进行认真的总结,提炼出每个问题所能结合使用的多种思维方式,从而举一反三,上完一堂课,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思维上的收获,归纳出了哪些有效的数学方法,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如何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等,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小仙.培养数学兴趣促进自主学习[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2)
[2]罗馨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活”中学思想品德课[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3]赵志平.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神州.2011(05)
[4]邱青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之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关键字:新课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引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不是单纯的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的吸收课程上的知识,在学习中大多是在模仿教师的理论和经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将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教师人员的合理引导之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文化知识,使得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当然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不是“学生上台,教师下台”的片面理论,相反更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的思维,怎样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和策略性,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努力创造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来的兴趣与氛围,做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针。
一、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下才能使学生放开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1、 结合典故和故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开发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造性以及模仿性,在其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思维体系之前,非常同意模仿他人的活动以及经验,教师可以借助此点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天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老师要求把从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正当其他学生把数字一个个逐一加起来的时候,高斯惊人的速度已经把答案解出:5050。高斯利用算术的对称性来解决: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50对,所以答案是50x101-5050。此典故在学生惊叹的同时,在自己学生的时候也能激发创新思维,在浓厚的兴趣和模仿动力之下来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到处可见神奇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周围到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市物品的价格,以及产品标签上的数字都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购物时候帮助爸爸妈妈记住物品的价格并计算价格,此类生活中的常见的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然界中奇妙的数学故事,比如动物界中有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迁徙,排成“人”字型,“人”字型夹角是110°,夹角的一般更准确的数字是54度44分8秒!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读44分8秒!;在比如人身体中以及大自然中神奇的黄金分割定律,蚂蚁以及蜜蜂巢穴构造中完美的数学对称知识。此类故事能强烈的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日常中的数学知识结合课堂知识激励学生自发的学习数学知识并利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延伸问题的范围。利用好教材,在教材解决问题的方式基础上要求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再一味的依赖教材和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实践培养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思考方式,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关注知识的传授。
1、指导学习做好预习。新课改提出“先学后教”、“超前断后”,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做好预习,提前学习新课程的知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学习目标的了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握每个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将不理解的地方做好笔记,在课堂中提问,在教师的讲解之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例题题目,让学生尝试自主解题,然后和教材加以比较,找出缺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能在学生的预习方面做到正确得当的指导,这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2、做好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使学生再简单的问题也不能随便取笑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在学生之间开展竞赛和谈论小组,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4、 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个环节不再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教案方式。而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自问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做适度的指导,但是要本着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的方式,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
5、 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每节课学习要有每节课的收获,课后复习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后总结以及阶段性的知识体系归纳。对课堂学习知识进行认真的总结,提炼出每个问题所能结合使用的多种思维方式,从而举一反三,上完一堂课,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思维上的收获,归纳出了哪些有效的数学方法,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如何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等,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小仙.培养数学兴趣促进自主学习[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2)
[2]罗馨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活”中学思想品德课[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3]赵志平.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神州.2011(05)
[4]邱青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之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