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控运行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策略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23456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智能电网建设逐步推进,新技术方案得以普遍应用,在电网调控运行工作中需要积极改进原有工作方式、数据来源及规模等,保证数据信息利用的高效性。本文就电网调控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探究技术具体应用策略,旨在全面提升电网调控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电网调控;大数据存储;处理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网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随着大型电器的涌现,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网调控运行质量所提出的要求也明显提升。通过电网调控运行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科学分配并利用电力资源,保证电网调控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一、电网调控运行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简介
  (一)分类存储功能
  在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应当保证质量可靠,以积极且有效的方式对原始信息数据进行搜集和预处理,在筛选、过滤之后确保所获得数据信息的高质量化,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原始数据信息质量与水平得到保证[1]。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用户数量明显增多,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也明显增长,在数据信息搜集处理方面需要保证所采取手段的科学化与可行性,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大数据的存储功能具有实时性,以分类处理方式对差异化条件下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促进后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分类处理功能
  数据来源存在差异性,并具有实时化特征,以专业化方式整理并巩固数据信息,清晰标示出后期数据集,以便把握数据之间关系,关联性函数也随之产生。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基于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检测电网运行设备状态相关数据信息,开展大数据预处理、实时化与非实时化数据存储、分类处理、数据驳回及具体应用等。
  二、电网调控运行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广域源荷互动优化调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能源得以应用于电网中,比如风力能源、生物质能、光伏能源等。当前我国对于此类能源的运用在风能发电厂、风电场等领域均有所体现,为满足新能源实际应用需求,需要就电能设备加以更新升级,以促进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的顺利实现[2]。在这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优势,以电力资源需求、电网负荷信息获取等为对象,保证调控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电网基本条件也有所不同,比如电量、时间等,这就需要科学配置电力资源,以确保电网调控运行的有效性,在条件感知与获取方面凸显出整体性。以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为支持,能够深度激发电网新能源的潜能,保证电网质量与安全,基于多元化方式获取电能,与此同时能够优化电力资源生产方式,增加数量并提高质量,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安全智能预警
  就变电站与电网调控中心来看,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可发挥系统优势,采取离线计算法对预想事故中典型运行方式加以科学化计算,操作具有专业性与技术性,但其在报警方式与范围上存在一定局限性[3]。通过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能够改善电网调控运行状况,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出发,构建全网一体化实时仿真计算模式,可以在系统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预警,保证预警的全面性与实时性,据此展开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工作,实际工作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后期可开展科学化评估,把握电网实际运行状态,立足电力资源具体情况开展科学分析,保证所采取控制运行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工作期间应当与运维人员开展密切协调互动,打造智能化沟通平台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维护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开展专业化技术操作,提高故障分析与处理时效,对故障问题的扩大加以防范,优化电网系统运行状态,提升电网调控运行的价值,协调用户需求与产业发展需求,奠定电力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础[4]。
  (三)电网状态监控智能化
  就传统电网监控技术来看,其主要以单个电网设备为对象,难以共享监测数据,各项设备数据的统筹分析存在一定难度。近年来电网覆盖率明显提升,电网运行中海量数据涌现,对于数据存储设施来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局限。而通过大数据分类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促进系统优势的显著发挥,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具备优良条件。依托该技术出发能够有效分类存储并处理所监测数据信息,确保异常数据及不确定因素发现的及时性,提高问题处理的有效性,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5]。
  在智能化设备应用方面,可应用APM810系列多功能电力仪表,其在电能质量监测方面可实现2-63次分次谐波;电压波峰系数等,准确度等级方面,有功电能可达0.5S级,无功电能可达2级。DTSD1352导轨式电能表的有功准确级精度可达0.5S,电压信号100V-380V,通信采用RS485接口。ADW300无线智能仪表的电流信号规格为100A输入,5A二次互感接入;通讯方式为RS465、NB-IOT无线通讯等。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构建电网三维一体化智能管控平臺,见图1。
  结束语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电网调控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更高,得以实现了智能化发展。对于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的应用,需要把握电网调控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分类存储与处理工作,凸显出数据的时效性,全面提升电网调控运行质量与效率,提高电力服务质量,确保公众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 周高强,王二辉,李英杰,等. 大数据技术下智能电网配用电数据存储技术分析[J]. 科技资讯,2020,018(011):25-26.
  [2] 辛明洋. 智能电网应用的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探析[J]. 新商务周刊,2019,000(015):P.248-248.
  [3] 闪鑫,陆晓,翟明玉,等. 人工智能应用于电网调控的关键技术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01):69-77.
  [4] 朱炳铨,谷炜,郑翔,等. 省级电网实时自动运行技术研究综述[J]. 浙江电力,2019(8).
  [5] 刘道伟,李柏青,邵广惠,等. 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框架[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9,000(003):P.14-21.
其他文献
1概述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变硬和增厚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女性多见,多数发病年龄在30~50岁.根据患者皮肤受累的情况将SSc分为5种亚型:①局限性皮肤型SSc(limited cutaneous SSc):皮肤增厚限于肘(膝)的远端,但可累及面部、颈部.②CREST综合征(CREST syndrome):局限性皮肤型SSc的一个亚型,表现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特点,有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炎性细胞参与其发病.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并与预后密切相关,发病率为12%~71%。
期刊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累及骶髂关节、中轴骨,有时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关节周围的附属组织以及内脏器官[1-2].AS的患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尤其多数在创造力最丰富的18~22岁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及社会生产力构成,易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行为.被确诊AS对多数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不
期刊
患者女,60岁.因反复颜面肿胀2年,加重3个月于2007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肿胀,无发热、疼痛,无包块及破溃,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颜面肿胀,进行性加重,伴右眼睑肿胀,眼裂变窄,不伴皮疹、关节肿痛、肢体无力、肌肉酸痛,无口干、眼干,无口腔溃疡,无言语不利,无面部麻木感,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10年前曾有面瘫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6℃,
期刊
摘要: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加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大部分的人工时间和消耗,有效提高计算和测试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准时性,从而为生产过程提供更高效的技术后盾,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事故,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索  引言:经过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计算机的应用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不断演变为生产低标准电气自动化设备,以国内中型企业为采
目的 探讨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例难治性PM/皮肌炎患者经静脉输注异基因骨髓或脐带来源MSC,评价患者移植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手工肌力评分(MMT8)等实验室及临床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异基因MSC移植后随访6~12个月.5例患者移植后1周血清CK值由移植前(1681±430)U/L下降至(886±248)U/L
结缔组织病患者由于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肺炎发病率增高。国外文献报道肺孢子菌病(PCP)发病率为1%-2%,多发生在韦格纳肉芽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仅个案报道。本研究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结缔组织病并发PCP 7例,现报告如下,并做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耐药机制以及三七皂苷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 直线相关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糖蛋白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用三七皂苷干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维拉帕米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P-糖蛋白、罗丹明123以及联合甲泼尼龙干预的细胞凋亡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糖蛋白与
目的 建立高灵敏度、宽量程的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BAS-TRFIA)方法.方法 以hela细胞核和抗人免疫球蛋白(GAM)分别作为固相抗原和生物素化抗体,Eu3+示记亲合素;标准品或样品中抗核抗体与固相核抗原、生物素GAM、Eu3+标记亲合素形成同相核抗原.抗核抗体.生物素化抗体-Eu3+标记亲合素的多层夹心免疫反应复合物;加入荧光增强液解离Eu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对炎性关节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根据HBV血清学指标分组,动态随访TNF-a拮抗剂治疗后HBV再激活及肝功能情况。多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矿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50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