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33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美术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初中美术;世界名画;大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TN9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51-02
  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除了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之外,很少有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不仅从纯粹的画面上来读画,而且要通过经典名画来了解画面背后更广阔的艺术世界。走近大师,领略大师风采;挥毫笔墨,尽显少年风范!
  一、走近一步“尝尝鲜”
  (一)遵循规律,让经典名画走进学生最近发展区
  1.名画欣赏教学设计要先遵循学生发展的“序”
  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接触面不广,家长对孩子的美育教育大都不够重视。对于大师的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能力表现参差不齐。同样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作品为例:能力不够的孩子在欣赏时,会观察周围的颜色,慢慢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我就先引导孩子观察向日葵的颜色,欣赏画家如何用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现出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向日葵,在此基础上学习渐变色和色调的知识,进一步分析不同色彩的表现方法,对画家轶事毫不关注。能力强的孩子在欣赏时,能从视觉冲击的基础上,开始注意分辨事物的前后位置以及弯曲、倾斜、扭动等动态特征,而且对画面的构图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也开始多方面了解画家的生平轶事,开始思考作品中的情感。例如在一幅植物写生作品中,能力强的孩子都明白作品中朝着不同方向排列的花朵让画面构图更漂亮。这样变枯燥的讲解为顺理成章的感悟。
  2.挖掘名画历史背景,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内心
  因为一般的孩子无法接受这种非传统绘画,难以预知学生会说出什么惊人语言。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油画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毕加索以象征和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初次看到这幅画,一定会感到很乱,或觉得画的难看。要让孩子理解格尔尼卡,就要从了解这幅画的背景入手,让孩子心灵深处与毕加索产生共鸣。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离他们太遥远,如果只是把作品背景介绍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读一遍,一定不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于是我以二战时的战争短片导入,声音特意放得很大,让孩子初步体会炮火硝烟的战场,提问孩子如果你身处这样的灾难中会有何心里感受。孩子都能很快的表达出害怕、愤怒、痛苦和绝望等词语,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希望和平!最后通过观察分析画面人物造型,使得孩子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再随即介绍作者的绘画风格,这样作品走进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思想上与孩子达成了共识,让“经典”融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走向“问题”恰当引导
  其实美术欣赏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观赏性、自主性、表述的语言性。美术常识和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在经典名画欣赏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和指向性问题,让准确、恰当、高效的提问,为欣赏效果的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从“色彩切入”入手提问引导
  孩子通过感受绚丽色彩欣赏名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从色彩切入进行提问与引导,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打开孩子的思维,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马蒂斯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这幅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单纯和平衡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画面上有哪些大块的颜色,它们在画面什么位置?这幅画哪种颜色用得最多?这块绿色你感觉它是什么?这块大大的黑色上有什么?你会画什么内容来表现和作者同样的情感?与成人相比,孩子们的讲述与理解更是干奇百怪,也更贴近作者的原意。他们能体会到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感受到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和组合所传递的快乐与忧伤的情感,以及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因为这些都处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他们有话可说,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求知欲也在欣赏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并提升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2.“线条切入”入手提问引导
  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受美术专业水平认知的局限和审美偏好的影响,常常会在绘画欣赏中忽略对整体的关注和欣赏。
  因为线是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是人类视觉对物象轮廓、结构转折的形象感知,所以,从线条切入,提出封闭性的问题,能促使孩子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时,我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大师作品中的线条、笔触、色彩是怎样的?都表现了什么形象?大师作画的心情是怎样的?你面对大师的作品心情是如何的?天空用了什么颜色?用了什么线条?整体感受是怎么样的?通过关于线条的、可以明确判断特征的提问与追问,让学生在做出唯一性的回答时,感受到线的表现力、线的组织和线的装饰美,从而感受并认识到线的节奏美。通过进一步启发,让孩子们从这幅线条夸张的画面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动感、变幻莫测的自然奥妙。这些问题引领孩子从不会欣赏到一点一滴学会欣赏,从不爱欣赏到真正爱欣赏。
  (三)讲述,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的故事里
  1.教师的讲述
  教师的讲述是最简单而又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表达方式之一。许多名画都有很丰富的背景叙事、作者轶事、画面故事等,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能给孩子开辟一个耳目一新的欣赏视点。比如,在给孩子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面对这位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贵族妇女,孩子们都能讲出关于她的种种传闻和猜测,老师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再讲述更加科学和真实的奇闻轶事,那对孩子而言,就能从另为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这幅世界名作。
其他文献
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保证作文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构建高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条件,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044-02  
摘 要 本文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说明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地优势。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18-0017-01  微课凭借其短小精炼等特点,迅速成为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一种更合适的方式,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  1.知
摘要 数字化课堂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与学的平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体验动态过程,直观理解数学概念、难点。有了大数据的分析,学生资源的互相点评,对学生全面、多元评价提供了可能。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时间、空间更自由,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 初中阶段,语文情感教育是人文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体现,是一种相对于以往认知教育来讲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实现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的完美融合,才可进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进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初中生们的语文教学不可以只是单一地考查其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还要重视起对其心灵以及道德品质的考查与引导。本文将针对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多媒体教学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优秀的教学软件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其中最“闪亮”的无疑是《几何画板》。有人说几何画板是21世纪的“动态几何”,也有人把几何画板比喻成“数学实验室”……总之,几何画板迅速赢得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并在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开来。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新课标的改革,现阶段我国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全面优化和革新,不论是什么科目都要求采用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手段,直接使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导致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重视田径活动的开展,效率较低。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田径运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和学生品德养成的基础性课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要将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法治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本文提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参考
摘要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在生活中链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的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在生活教育理论下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初中历史;陶行知;
摘 要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具有迅速有效地处理班级群体危机的能力,这也是班主任的专业核心素养之一。  关键词群体危机;干预策略;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51-02  危机处理是当下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管理思想和生存策略。作為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具有迅速有效地处理班级群体危机的能力,这也是班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了学生未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所以当前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英语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几种能力,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忽略了学生其他英语能力的培养。各项英语能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英语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差。本文通过研究探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