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是否具有预防与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口服,两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均加用蒙脱石散及补液治疗,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继发腹泻11例,发病率为18.3%,对照组腹泻24例,发病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7,P<0.05),观察组继发腹泻的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亿活可预防AAD,且在AAD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中圖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22-02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治疗肺炎最主要的药物为抗生素,在抗生素的应用过程中,部分患儿会出现腹泻,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微生态制剂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已被大家所熟知,我科应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预防与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165例,剔除入院时即有腹泻或入院48小时内出现腹泻者45例,入选病例共120例,年龄3个月至3岁,其中男68例,女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亿活。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例均患肺炎,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入院后即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在入院48小时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至3次/d以上和粪便性状改变。腹泻程度分度标准[1]:轻型,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烦躁﹑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亿活,法国BIOCODEX药厂生产)口服,每次1袋,每袋0.25g(菌粉),每天1次,对照组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两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均加用蒙脱石散及补液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腹泻发生率﹑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AAD的发生率 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7,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AAD发病率不断上升。AAD是指临床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基础上发生的腹泻,其发病机制包括: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菌群间的动态平衡,生理性细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治病菌过度繁殖,肠道粘膜屏障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到消化吸收功能;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滞留于肠道引起渗透性腹泻;使鹅脱氧胆酸浓度增加,刺激大肠分泌,引起分泌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可引起肠粘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及细胞内双糖酶活性降低,或与肠道内胆汁结合使脂肪吸收减少,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目前临床上多选用微生态制剂来预防及治疗AAD,应用较多的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但其易受胃酸﹑胆汁﹑抗生素的影响,尤其合用抗生素时,易被抗生素杀灭,从而影响药效。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真菌微生态制剂,不会被胃酸﹑胆汁所破坏,对抗生素天然耐受。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释放短肽蛋白中和﹑钝化和降解细菌毒素,发挥抑制致病微生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和粘附的作用[2]。能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干扰致病菌在肠腔内定植,还可释放多胺类物质(精胺和亚精胺),提供肠黏膜营养,提高二糖酶活性,促进黏膜再生修复[3]。能合成包括B1﹑B2﹑B6﹑泛酸和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菌(包括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功能[4]。
本研究发现,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AA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明显下降,提示布拉氏酵母菌防治AAD具有良好效果,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3.
[2] 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13-15.
[3] 王艳丽,王莹,陆晓霞. 布拉氏酵母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9):1537-1539.
[4] 高源,赵玉霞,梅红.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220-221.
【中圖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22-02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治疗肺炎最主要的药物为抗生素,在抗生素的应用过程中,部分患儿会出现腹泻,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微生态制剂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已被大家所熟知,我科应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预防与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165例,剔除入院时即有腹泻或入院48小时内出现腹泻者45例,入选病例共120例,年龄3个月至3岁,其中男68例,女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亿活。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例均患肺炎,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入院后即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在入院48小时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至3次/d以上和粪便性状改变。腹泻程度分度标准[1]:轻型,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烦躁﹑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亿活,法国BIOCODEX药厂生产)口服,每次1袋,每袋0.25g(菌粉),每天1次,对照组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两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均加用蒙脱石散及补液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腹泻发生率﹑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AAD的发生率 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7,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AAD发病率不断上升。AAD是指临床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基础上发生的腹泻,其发病机制包括: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菌群间的动态平衡,生理性细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治病菌过度繁殖,肠道粘膜屏障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到消化吸收功能;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滞留于肠道引起渗透性腹泻;使鹅脱氧胆酸浓度增加,刺激大肠分泌,引起分泌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可引起肠粘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及细胞内双糖酶活性降低,或与肠道内胆汁结合使脂肪吸收减少,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目前临床上多选用微生态制剂来预防及治疗AAD,应用较多的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但其易受胃酸﹑胆汁﹑抗生素的影响,尤其合用抗生素时,易被抗生素杀灭,从而影响药效。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真菌微生态制剂,不会被胃酸﹑胆汁所破坏,对抗生素天然耐受。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释放短肽蛋白中和﹑钝化和降解细菌毒素,发挥抑制致病微生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和粘附的作用[2]。能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干扰致病菌在肠腔内定植,还可释放多胺类物质(精胺和亚精胺),提供肠黏膜营养,提高二糖酶活性,促进黏膜再生修复[3]。能合成包括B1﹑B2﹑B6﹑泛酸和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菌(包括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功能[4]。
本研究发现,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AA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明显下降,提示布拉氏酵母菌防治AAD具有良好效果,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3.
[2] 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13-15.
[3] 王艳丽,王莹,陆晓霞. 布拉氏酵母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9):1537-1539.
[4] 高源,赵玉霞,梅红.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