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语文作业创新,实现“二次学习”升华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需要寻求学生的创新,学生学习的创新其渠道是开阔的,舞台也是相当宽敞的。作为教师,不仅在课堂师生互动上去寻求语文阅读感悟之创新,还应当去寻找再次或多次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作业创新;实现升华;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或者实现语文阅读学习的创新,是否就应当完全建立在教学的课堂上?其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实践已经证实,语文作业的不机械性,可以促使学生实现二次学习的升华,但需要语文作业的创新。如何实现语文作业的创新,达成二次学习升华之目的?
  一、实现“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需学生有可乐感
  应当说,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收获进行检测的唯一标准当是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形,也应当就是小测验和大测试的具体分数。同时,我们也比较有意识地看到,一些语文作业的布置大有其变味的倾向,一是完全为了在学生家长面前树起表面意识的负责任的样子,二是为了比较好地让学生在安全基础上度过一天在校的学习生活。这样的作业布置首先就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简单意识上的应付,当然也就很少存有激发学生创新的意味和激活学生创造的可能。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去完成这样的作业,正如有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抄写字词多遍的作业,一手握多支水笔,这是多么富有创新意义的行为,又是多么具有其讽刺性的意味。这里最起码能够说明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是毫无乐感的,那根本也就不可能去充满着完成作业的乐趣。所以,这样的作业非但解决不了学生的创新问题,反而还从一定意义上遭来非议或者是一定意义上的责难。对此,这样的作业就应当是少布置,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布置。我们所要布置的作业首先应当考虑小学生的乐趣问题,有乐趣才可能有兴趣,有兴趣去完成作业,才有可能奠定起创新创造的基础,实现“二次学习”的升华。譬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和学生一起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搜集身边的美丽和富饶,去搜集身边悠久的历史以及身边辉煌的成就,学生可以说是喜不自沾。学生对完成这样的作业,充满着无穷和不尽的乐趣,所完成作业的质量是简单的抄抄写写所无可比拟的。
  二、实现“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需学生有可探感
  学生作业的升华应当建筑在对知识的探求上,不可能充满探求意味的作业是永远也实现不了升华的。对此,学生所完成的充满升华意义上的二次学习之作业,不仅建立在学生的乐于完成上,还应当建立在学生的探求上。所以,实现“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需学生有可探感,即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都充满着探究的意味。那作为老师所设计的作业,则必须力求做到具有可探性。对于可探性之作业,首先应当是语文教材文本之阅读感悟的创新性的探求延伸,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探究,也当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探究,不应当是离开阅读教材文本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探究。可以这样说,离开了具体教材文本的探究那将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探究,不具实在意义。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样两首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篇,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这两首古诗的基础上去继续进行探究,则有一定的考究。笔者先让学生去对这样的两首诗进行比较,而且让学生围绕爱国情感基调的表达手段进行比较,学生便比较顺利地发现,杜甫是以快意的笔触去表现的,而陆游是以悲愤的笔触去表达的。然后再让学生去搜寻其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如陆游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诗歌流传至今,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表达自身之爱国情感的。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仅就是简单的搜寻,而且是十足意义上的探究。
  三、实现“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需学生有可成感
  现行之小学语文教材,其建设体系就比较具有开放而有活力,利于小学生去积累和感悟,利于学生去获取感悟的诸多成功。具有开放和活力的成功可以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永远充满着洋洋喜气,也将促使小学生的阅读感悟的活力四射,更加充满活力地继续探求教材文本的更深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生的“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也就更需学生有可成感的思考。既要促使学生去探究,实现学生的升华,又要考虑学生的成功,让成功既能获取成就升华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继续乐而为之探求。从相关意义上说,为学生可成感的“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的设计,颇有难度,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着的。但光有少数学生的成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可以因人而异地布置语文作业,我们也可以去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去提高学生的成功度。现在学生的学习设施和条件都显得比较优越,相当多的学生家庭都装有宽带,这无疑给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便捷。如笔者每接手一个教学班级,都首先让语文科代表作为群主建立语文学习QQ群,每天晚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群里进行交流。学生所交流的内容基本围绕“二次学习”升华之语文作业去展开,或谈自己完成作业的收获,或谈自己完成作业的疑惑。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获益的可能性就大,获益的概率也就显得比较高,尤其是那些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其长进或者比较长足的发展都是我们所能够预料之中的。
  寻求语文作业创新,实现“二次学习”升华应当说是一项比较细致而又复杂的工程,可以说是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懈怠。作为老师,永远是这系统工程得以完满施工的设计者和践行者,应当怀有一颗热烈而又奔放的心肠去实现本真意义上的孜孜以求,绽放起 “二次学习”升华的亮丽奇葩,将会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分离式直连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新技术的优缺点及具体的应用方法。
详细的讨论了影响富集效率的几个因素,如离子液体的用量,水浴的温度和时间,离心时间等。使富集率达到100%,并测定了自来水及锅炉水样中的微量铁含量,回收率为83.31-104.5%,与
【摘 要】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只有将它与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逐步完善,在课堂中恰当、巧妙地运用,使之优化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远程教育资源有很多的优越性,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提高课
提出一个新的简化半经验计算公式,用于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黏性土残余应变的计算.新公式放弃了目前将不规则地震荷载转换成一定次数等幅正弦波的方式,而采用直接对不规则动应
本文针对喷灌系统三角形布置的单喷头组合均匀度叠加计算问题,提出以矩形等效面积代替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将单喷头辐射线布置雨量筒实测数据准确转换为方格形布置数
【摘要】本着“生本理念”,在教学、练习、评课中积极探索实践“少教多学”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少教多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点。这就说明,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习是什么?就是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教学方法涌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亮点。本文就人教版初中语文中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引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几点观点,便于其他语文教师讨论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系统性教学法;分析;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除了语文各册知识体系的编排能表现出系统性外,系统性还能在“综
职业学校学生一毕业就会踏入到社会中,成为生产者或者是管理者,在学校中,学生很少存在了解企业的机会,很多毕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融入社会中,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因此在职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材;钻研文本;感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用词精美,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儿童喜读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