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若干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与旅游行业需要出现灾难性脱节。因此,为培养适应新需求的人才,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学 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的蒸蒸日上,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教学模式不科学,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与行业需要出现灾难性脱节。因此,为培养适应新需求的人才,教学创新刻不容缓。我就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谈谈相关的创新策略。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呆板,与当前形势不符。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多数为三年制,第一年课程设置只有必修文化课、公共课,第二年以专业课为主,第三年顶岗实习。而忽视了一些形体、音乐修养课和德育课。
2、教材知识俗套,深奥难懂。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如《旅游概论》部分理论知识连大专院校学生都无法理解,何况是中职生。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知识不强。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部分是由其它专业改行的,这些教师对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许多专业强的知识和技能还很欠缺,真正的旅游专业师资十分缺乏。
(二)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调。当前中职学校旅游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室加实训室。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服务人才的,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够完善。当前中职旅游实践教学存在着只重技能的现象。中职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诸如导游资格证、餐饮服务证、客房服务证,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专业课程的开发创新
构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体现旅游业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根据培养目标中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第一学年设置职业道德(注重旅游服务素质培养)、中英数、计算机应用、礼仪及导游方向理论课程;第二学年设置导游实践课程、酒店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经济、音乐、体育(形体训练)及专业英语等课程。这样使学生既能适应导游工作,又能适应酒店工作,还能适应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及分层次教学。
平时每周两节课堂实践,主要利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酒店服务实操;另外,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分配在清远各景区及旅行社、饭店。为了加深学生对清远地区尤其是阳山县的了解,每隔一周两节实地考察课,让学生到当地的景点、旅行社和酒店参观学习;在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时期,让学生到景点、旅行社和酒店进行教学实习;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亲自体验,提高他们今后在阳山县甚至清远市对客服务的效果。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针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努力创造机会让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及水平;组织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听课学习,吸取新的教学理念,汇报交流;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景点、旅行社和酒店锻炼,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考取导游证、餐饮服务师、客房服务师等技能证书;通过课余时间加强社会需求的课程和技能的学习,考取电子商务、经济、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证书。
(四)教学主体的转换
不再提倡过去那种“唯师是从”的教师主体教学,而是转为教师引导。目前迫切地提倡“生本教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过去每节课老师都在讲个不停,使学生感到厌倦,师生互动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讲授《导游业务》中错接时,可以提前两天给学生留下前置作业,学生课前将作业准备好,通过情景模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又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新
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参与、发展个性,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学方法,目前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在旅游心理学、礼貌礼节等课程上采取这种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目标,融入学习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案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2、任务驱动法。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该节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独自思考或分组讨论,进行学习解答问题。多使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概论。
3、模拟讲解法。由学生观看视频或老师的演示,学生进行模拟,在模拟中对细节的讲解。或者让学生参与课外(如:景点、旅行社)学习,其中一人做导游模拟,其他同学做游客,轮流进行。多采用于导游业务、礼貌礼节等课程中。
4、角色扮演法。多见于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如餐厅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等。学生根据服务内容的需要进行角色扮演,对照现实生活中的反应,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5、各抒己见法。每节课留5—10分钟给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说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这样学生上课就会更加留心听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能客观看待教师这节课的讲授方式是否与内容相符。
(六)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针对阳山作为广东省旅游强县的实际,正在准备开发《阳山模拟导游》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旅游业。
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中职学校为旅游业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学创新,不断探讨教学创新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学 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的蒸蒸日上,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教学模式不科学,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与行业需要出现灾难性脱节。因此,为培养适应新需求的人才,教学创新刻不容缓。我就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谈谈相关的创新策略。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呆板,与当前形势不符。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多数为三年制,第一年课程设置只有必修文化课、公共课,第二年以专业课为主,第三年顶岗实习。而忽视了一些形体、音乐修养课和德育课。
2、教材知识俗套,深奥难懂。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如《旅游概论》部分理论知识连大专院校学生都无法理解,何况是中职生。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知识不强。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部分是由其它专业改行的,这些教师对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许多专业强的知识和技能还很欠缺,真正的旅游专业师资十分缺乏。
(二)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调。当前中职学校旅游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室加实训室。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服务人才的,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够完善。当前中职旅游实践教学存在着只重技能的现象。中职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诸如导游资格证、餐饮服务证、客房服务证,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专业课程的开发创新
构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体现旅游业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根据培养目标中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第一学年设置职业道德(注重旅游服务素质培养)、中英数、计算机应用、礼仪及导游方向理论课程;第二学年设置导游实践课程、酒店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经济、音乐、体育(形体训练)及专业英语等课程。这样使学生既能适应导游工作,又能适应酒店工作,还能适应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及分层次教学。
平时每周两节课堂实践,主要利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酒店服务实操;另外,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分配在清远各景区及旅行社、饭店。为了加深学生对清远地区尤其是阳山县的了解,每隔一周两节实地考察课,让学生到当地的景点、旅行社和酒店参观学习;在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时期,让学生到景点、旅行社和酒店进行教学实习;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亲自体验,提高他们今后在阳山县甚至清远市对客服务的效果。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针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努力创造机会让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及水平;组织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听课学习,吸取新的教学理念,汇报交流;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景点、旅行社和酒店锻炼,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考取导游证、餐饮服务师、客房服务师等技能证书;通过课余时间加强社会需求的课程和技能的学习,考取电子商务、经济、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证书。
(四)教学主体的转换
不再提倡过去那种“唯师是从”的教师主体教学,而是转为教师引导。目前迫切地提倡“生本教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过去每节课老师都在讲个不停,使学生感到厌倦,师生互动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讲授《导游业务》中错接时,可以提前两天给学生留下前置作业,学生课前将作业准备好,通过情景模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又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新
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参与、发展个性,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学方法,目前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在旅游心理学、礼貌礼节等课程上采取这种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目标,融入学习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案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2、任务驱动法。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该节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独自思考或分组讨论,进行学习解答问题。多使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概论。
3、模拟讲解法。由学生观看视频或老师的演示,学生进行模拟,在模拟中对细节的讲解。或者让学生参与课外(如:景点、旅行社)学习,其中一人做导游模拟,其他同学做游客,轮流进行。多采用于导游业务、礼貌礼节等课程中。
4、角色扮演法。多见于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如餐厅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等。学生根据服务内容的需要进行角色扮演,对照现实生活中的反应,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5、各抒己见法。每节课留5—10分钟给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说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这样学生上课就会更加留心听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能客观看待教师这节课的讲授方式是否与内容相符。
(六)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针对阳山作为广东省旅游强县的实际,正在准备开发《阳山模拟导游》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旅游业。
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中职学校为旅游业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学创新,不断探讨教学创新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