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学科,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相关,也是攀上医学高峰必经的道路。在实际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本身复杂,再加上传统教学法枯燥,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课程教学没取得应有的效果。为此,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应用于人体解剖教学中,本文简单论述问题了导向式教学法相关概念,并且就其应用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流程做出介绍。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导向式教学法;运用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之一,可以说是必修医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各种学习能力,更是与其临床水平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技也越来越先进,也对学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更多地让学生吸收学习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传统教育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过多的内容,另一方面枯燥乏味的课堂也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了负担,这些都使得人体解剖学教学陷入焦灼的状态,阻碍了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对其教育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概述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认为,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自然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重都保持思维活跃的状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构建逻辑思考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吸收课本上的知识。问题导向式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课堂都应该由问题环环相扣组成,因此需要老师根据课堂的重难点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能够跟上思路,保持注意力集中。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相关分析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特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量极大,含有较多的专业术语,接近70%的医学专业名词都是由解剖学名词派生或与其相关的,这就使得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不仅枯燥并且难于记忆。因此不仅教学任务量大,而且教学难度较高。此外,人体是非常精密的组合,人体解剖学涉及到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它们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巧妙地联系各章节内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也就是说该课程的教学总结性较强。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应用教学流程
  1.前期准备
  教师在上课之前把课堂的重难点画出,结合临床实践时会遇到的情况,在教材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地设置问题,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简洁地呈现到学生面前,教师的教学思路需清晰明朗。在准备过程,教师可以将涉及到本节课的相关问题列一个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先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情况。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器官的位置、形态、功能、结构等等的宏观结构的把握,并让学生养成良好逻辑思维。因此,提出的问题需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既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也让知识点可以互相联系,最好能够结合临床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其他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述关节时,提出问题,“幼儿与成人的肘关节结构有何不同?为什么小孩易脱臼,成人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从肘关节着手,一方面对其结构特点抛出了疑问,另一方面对幼儿和成人的关节结构做出了对比,对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分析问题
  分析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的思考。仍以关节问题举例,关节是连接两块或两块以上骨间的活动部分,而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分析肘关节的组成包括:肱骨下端、桡骨以及尺骨上段,包含了肱桡、桡尺以及肱尺三个关节。通过更细致的学习可以知道,小孩的肱桡关节的桡骨环状韧带尚未发育完全,韧带比较松弛,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发生脱臼,而成年人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4.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阶段,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由学生总结讨论结果。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时,也注意联系实际,将其引入临床试验教学中,及时地对课堂做出反馈。如,在脉管系课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给阑尾炎患者静脉滴注时,药物是通过哪些路径到达患处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问题联系课堂学过的心脏的结构等,在探索的答案的过程既复习了静脉动脉的分布,又加深了对大、小循环路径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巩固了静脉注射的相关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一定程度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医学教学过程中仍有稍显不足的地方。首先,其教学效果受到教师影响非常大,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式教学,对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和知识加工能力等等要求都非常高。如果老师对于涉及的课程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者过于深奥都不利于课堂教学。其次,问题导向式教学需要学生在整个课程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并且一直处于持续的思考中,而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待加强,这就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由于课程内容大多由问题的形式呈现,造成学生在基础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上存在问题,不利于长期的学习。因此,在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时,最好能够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共同进行。
  三、结束语:
  教育不止,改革不息。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为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提出的问题既具有趣味性又具备实用性,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地医学实践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谭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7:55.
  [2]陈秉朴,李海,黄秀峰.以问题为导向多方式组合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04.
  [3]曹妍群,易德保,罗特坚.交互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科技视界,2016,06.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语法知识决定着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基于此,本文为提高教学质量,研究了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以期
摘 要:岩土塑性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将变形固体力学理论与工程岩土力学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岩土塑性力学是在传统金属塑性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岩土类材料的塑性特性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塑性变形十分复杂,因此传统塑性理论在解决岩土问题时存在一定不准确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岩土塑性理论和传统塑性理论的差异,并对此差异进行分析,以适应工程需要。  关键词:岩土塑性;固体力学;传统塑性理论;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