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90—01
摘要:政治教育的授课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环节,政治教育的授课目的是否达到,衡量的关键是授课取得什么样的效益。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政治教育的授课环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治教育 授课 效益
政治教育课的讲授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政治教育课,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时也是开拓视野、传递知识、增进沟通、启迪思想的有效载体。如何抓好作为教育基本形式和主要环节的课堂教育,真正能够向政治教育的授课要效益,以达到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教育效果,个人认为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五点。
一、紧贴主题讲道理,把官兵的思想困惑解决好
“理论不清楚,思想就糊涂,信念就动摇”。要体现课堂教育的理论“高度”,关键要着眼当代官兵思想观念多样性、价值追求差异性和动机行为趋利性的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突出教育主题,敢讲“大道理”,善讲“大道理”,唱响主旋律,在正面灌输上做文章。[1]努力做到“七要”:一要联系身边事例,把大道理讲活,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所想的;二要针对不同对象,科学区分层次,把人生道理讲实,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可做的;三要抓住教育关键,解决难点,把个人利益讲真,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想听的;四要弘扬主旋律,提倡时代精神,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讲透,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希望的;五要划清是非界线,辩证分析问题,充分联系实际,把见怪不怪的“歪歪理”讲直,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所戒的;六要正面教育,宣扬先进典型,善用事实说话,把方针、路线、政策讲明,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所信的;七要采用多种方法,把教育主题讲生动,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乐意接受的。
二、围绕“热点”“焦点”,把官兵关注的问题讲透彻
思想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析道理、解开思想扣子的过程。要使教育真正出成效,关键是紧紧抓住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这些“点”引发为“兴奋点”,达到解开思想扣子的目的。为此,教育中应做到“三不”:一是不回避问题。诸如针对官兵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空不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不行”等问题,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不回避矛盾,引导官兵用科学理论去辩证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真正使官兵在消除疑惑的过程中,把“难点”变成“亮点”。二是不敷衍官兵。对于一些基层政工干部感到难讲清、难讲透的理论问题和现实情况,要坚决摒弃用正面灌输掩盖深层次矛盾,用空洞说教代替入情入理分析的做法,注重引导官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求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分析来对待事物。三是不被动教育。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官兵思想观念活跃多变的实际,敏锐地洞察官兵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不等问题暴露出来就主动出击,牢牢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三、增强吸引力,把官兵易于接受的语言运用好
毛泽东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2]实践证明,尽量运用官兵喜欢和能够接受的语言,如网络、流行语、名人名言、诗歌诗词、官兵身边的自创语言,把深刻的思想寓于丰富知识、生动故事和诙谐语言之中,可以使官兵在获取知识中启迪思想,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要坚持“三要”:一要用好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来自基层,贴近生活,它朴素、生动、尖锐、明确,大众化、口语化,官兵一听就懂、一记就牢,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各级领导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善于同官兵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掌握官兵的所思所想,学会用好群众语言,使讲得课、说的理晓畅明白,符合官兵的实际和口味。二要用好热点语言。抓住官兵的兴奋点,摸准官兵跳动的脉搏,善于运用诸如“保钓团”、“十八大”、“网络微博”等热点语言,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军营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加以阐释和引导,赋予课堂内容以时代气息,吸引官兵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三要用好鲜活语言。即克服语言干巴巴,简单说教,空洞乏味,注意从基层官兵鲜活生动的语言中吸取营养,把诸如“不折腾”、“洗洗脑”、“加压充电”等这些鲜活生动、亲切自然,官兵容易记、容易懂、能回味、易升华的语言引入到课堂中来,为课堂教育这道“艺术大餐”添加“味精”。
四、善于旁征博引,把寓意深刻的典型事例运用好
在课堂教育中,教育者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大量的事实和寓意深刻的典型事例来证明理论观点的正确,突出讲课的“力度”,往往会赢得官兵的认同和理解,取得更加理想的课堂效果。具体来讲,(一)事例要新颖、真实。新颖、鲜活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直观透彻,使人信服;坚持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加以论证和分析,才能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官兵听得进、听得懂,真理解。(二)事例要内涵丰富。着眼官兵消费观念、纪律观念、择业观念和行为方式新变化,所选事例要有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举一反三,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把道理讲深、讲透,使官兵听了“解渴”,长知识,受启迪。(三)事例要挖掘身边。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事是官兵经常碰到的、经常琢磨的事,对官兵来说非常直接,影响较大。运用这些鲜活的事实来证明和充实理论观点,官兵就容易理解。(四)事例要引申升华。坚持把情作为理的先导,将心比心,循循善诱,把道理讲得入情入理,使受教育者听起来气顺理直,欣然接受。(五)事例要紧贴主题,供需对路。起到有助于受教育者加深对教育主题的理解,切忌为了讲的“热闹”,而不加选择地乱用与教育内容毫不相干的事例。
五、灵活选择方法,把官兵喜爱的授课方式利用好
一是灵活运用教育手段,解决“形式呆板”的问题。一方面发挥好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先讲后提问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教材、教具,在课堂教育中虽然受到一定的局限,但它们仍然是官兵接受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的重要渠道,只要运用得法,也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另一方面运用好现代的。现代高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的引入与应用,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官兵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课堂教育开辟了新天地。要注重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二是注重群众自我教育,解决 “主宾倒置”的问题。摒弃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做法,把“一人说教”变为“大家来做”,让官兵走上讲台、让官兵当主持人、让官兵当评委,问题大家摆,答案大家找,共同思考解疑惑;把“一人定调”变为“平等交流”,让官兵主动亮思想谈看法,互相启发明事理;把“一人解惑”变为“众人释疑”,让官兵在辨析中解扣子,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一人报告”变为“焦点访谈”,让官兵在访谈中找原因,集中智慧解难题。三是注重创新,解决“特色不明”的问题。如开展军事干部上政治课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创新教育形式,如课前小提问、课中穿插播放一些与教育主题贴近的影视资料、歌曲,邀请军政领导、地方嘉宾同台互动、“焦点访谈”等激活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立国.政工学刊[J].2002年08期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836页
摘要:政治教育的授课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环节,政治教育的授课目的是否达到,衡量的关键是授课取得什么样的效益。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政治教育的授课环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治教育 授课 效益
政治教育课的讲授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政治教育课,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时也是开拓视野、传递知识、增进沟通、启迪思想的有效载体。如何抓好作为教育基本形式和主要环节的课堂教育,真正能够向政治教育的授课要效益,以达到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教育效果,个人认为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五点。
一、紧贴主题讲道理,把官兵的思想困惑解决好
“理论不清楚,思想就糊涂,信念就动摇”。要体现课堂教育的理论“高度”,关键要着眼当代官兵思想观念多样性、价值追求差异性和动机行为趋利性的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突出教育主题,敢讲“大道理”,善讲“大道理”,唱响主旋律,在正面灌输上做文章。[1]努力做到“七要”:一要联系身边事例,把大道理讲活,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所想的;二要针对不同对象,科学区分层次,把人生道理讲实,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可做的;三要抓住教育关键,解决难点,把个人利益讲真,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想听的;四要弘扬主旋律,提倡时代精神,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讲透,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希望的;五要划清是非界线,辩证分析问题,充分联系实际,把见怪不怪的“歪歪理”讲直,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所戒的;六要正面教育,宣扬先进典型,善用事实说话,把方针、路线、政策讲明,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所信的;七要采用多种方法,把教育主题讲生动,使我们所讲的成为官兵乐意接受的。
二、围绕“热点”“焦点”,把官兵关注的问题讲透彻
思想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析道理、解开思想扣子的过程。要使教育真正出成效,关键是紧紧抓住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这些“点”引发为“兴奋点”,达到解开思想扣子的目的。为此,教育中应做到“三不”:一是不回避问题。诸如针对官兵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空不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不行”等问题,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不回避矛盾,引导官兵用科学理论去辩证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真正使官兵在消除疑惑的过程中,把“难点”变成“亮点”。二是不敷衍官兵。对于一些基层政工干部感到难讲清、难讲透的理论问题和现实情况,要坚决摒弃用正面灌输掩盖深层次矛盾,用空洞说教代替入情入理分析的做法,注重引导官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求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分析来对待事物。三是不被动教育。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官兵思想观念活跃多变的实际,敏锐地洞察官兵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不等问题暴露出来就主动出击,牢牢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三、增强吸引力,把官兵易于接受的语言运用好
毛泽东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2]实践证明,尽量运用官兵喜欢和能够接受的语言,如网络、流行语、名人名言、诗歌诗词、官兵身边的自创语言,把深刻的思想寓于丰富知识、生动故事和诙谐语言之中,可以使官兵在获取知识中启迪思想,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要坚持“三要”:一要用好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来自基层,贴近生活,它朴素、生动、尖锐、明确,大众化、口语化,官兵一听就懂、一记就牢,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各级领导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善于同官兵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掌握官兵的所思所想,学会用好群众语言,使讲得课、说的理晓畅明白,符合官兵的实际和口味。二要用好热点语言。抓住官兵的兴奋点,摸准官兵跳动的脉搏,善于运用诸如“保钓团”、“十八大”、“网络微博”等热点语言,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军营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加以阐释和引导,赋予课堂内容以时代气息,吸引官兵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三要用好鲜活语言。即克服语言干巴巴,简单说教,空洞乏味,注意从基层官兵鲜活生动的语言中吸取营养,把诸如“不折腾”、“洗洗脑”、“加压充电”等这些鲜活生动、亲切自然,官兵容易记、容易懂、能回味、易升华的语言引入到课堂中来,为课堂教育这道“艺术大餐”添加“味精”。
四、善于旁征博引,把寓意深刻的典型事例运用好
在课堂教育中,教育者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大量的事实和寓意深刻的典型事例来证明理论观点的正确,突出讲课的“力度”,往往会赢得官兵的认同和理解,取得更加理想的课堂效果。具体来讲,(一)事例要新颖、真实。新颖、鲜活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直观透彻,使人信服;坚持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加以论证和分析,才能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官兵听得进、听得懂,真理解。(二)事例要内涵丰富。着眼官兵消费观念、纪律观念、择业观念和行为方式新变化,所选事例要有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举一反三,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把道理讲深、讲透,使官兵听了“解渴”,长知识,受启迪。(三)事例要挖掘身边。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事是官兵经常碰到的、经常琢磨的事,对官兵来说非常直接,影响较大。运用这些鲜活的事实来证明和充实理论观点,官兵就容易理解。(四)事例要引申升华。坚持把情作为理的先导,将心比心,循循善诱,把道理讲得入情入理,使受教育者听起来气顺理直,欣然接受。(五)事例要紧贴主题,供需对路。起到有助于受教育者加深对教育主题的理解,切忌为了讲的“热闹”,而不加选择地乱用与教育内容毫不相干的事例。
五、灵活选择方法,把官兵喜爱的授课方式利用好
一是灵活运用教育手段,解决“形式呆板”的问题。一方面发挥好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先讲后提问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教材、教具,在课堂教育中虽然受到一定的局限,但它们仍然是官兵接受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的重要渠道,只要运用得法,也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另一方面运用好现代的。现代高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的引入与应用,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官兵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课堂教育开辟了新天地。要注重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二是注重群众自我教育,解决 “主宾倒置”的问题。摒弃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做法,把“一人说教”变为“大家来做”,让官兵走上讲台、让官兵当主持人、让官兵当评委,问题大家摆,答案大家找,共同思考解疑惑;把“一人定调”变为“平等交流”,让官兵主动亮思想谈看法,互相启发明事理;把“一人解惑”变为“众人释疑”,让官兵在辨析中解扣子,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一人报告”变为“焦点访谈”,让官兵在访谈中找原因,集中智慧解难题。三是注重创新,解决“特色不明”的问题。如开展军事干部上政治课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创新教育形式,如课前小提问、课中穿插播放一些与教育主题贴近的影视资料、歌曲,邀请军政领导、地方嘉宾同台互动、“焦点访谈”等激活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立国.政工学刊[J].2002年08期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8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