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现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1 身教重于言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那么实施起人文素质教育来才会得心应手。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优质的课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优质的课堂氛围应该体现为活泼的教风、求实的学风以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为此,语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课堂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培养其知情意,教其如何做人,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既轻松和谐又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在潜移默化里塑造健康人格。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不仅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共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
  
  3 利用教材巧妙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善于挖掘语文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寻求恰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此时语文教师应尽量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和思想的助产士,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层交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健康人格,道德品质以及道德能力形成和发展水平等方面也有所提高,使学生从自我认识,感悟自然,到体验情感,到关注社会。达到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文精神的目的。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束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与一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最能引起学生的实践、创新的本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破除唯理性教育的模式,在积累、涵泳、顿悟的过程中挖掘人文底蕴,重视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等的介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开放思想,即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筑的人文视野,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要善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
期刊
教后记,又称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中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是师生教与学活动得到的成果,而是一节完整教案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是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写教后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作用极大。写教后记,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的同时,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发展、提高能力的素质要求。    1 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    初中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在物理基础教育中应该把培养学生
期刊
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还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也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游戏
期刊
形式的发展,教育教学对象在变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又一批素质高的建设人才,班主任工作也应适于现实需要。    1 计划    由以往的班主任计划变化为学生奋斗目标。在此,应注意的问题,自己认为,班主任向全班学生提出计划时,学生也必须和班集体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能较符合本班实际情况,更能发挥学生的自重心理和上进感,使其变化进步的内在动力。在制定班级计划时,应考
期刊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的信息纷繁芜杂,中职学困生的心理现状令人堪忧。笔者结合所任职班主任班级学困生的实情,调查了本班中职生的来源,分析了学困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针对这些不良心理行为提出的可能的改良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困生; 不良心理;改良策略    中职学困生产生背景    21世纪是个物质商品和各类服务极为丰富的时代,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纷繁复杂的产品。整个社会活动,诸如人们
期刊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说明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他明确提出了教学必须具有教育性的原则。因而,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既是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集中体现。  教书育人,育人是教育之本,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语文教学首当其
期刊
【摘要】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能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其创新意识,引发他们再次创新的欲望。  【关键词】创新;环境;激发    Cultivatechildren′s innovation ability in art activities  【Abstract】Art activ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childre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主体,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怎样架起两者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人际关系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