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改革,首当其冲的是转变培训方式,实行开放办学。并且这个开放不是一时的应急措施,而是一种长期坚持的办学方针;这个开放不能是单向的,必须是全方位的,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才能培养出百花齐放的合格人才。
一、开放式教学的本质特征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中,理论课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实验课则是限制在实验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依样画葫芦”。教室和实验室是剧场、剧本是教材、道具是粉笔和黑板,作为主角的教师在演一场独幕剧。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其结果自然是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进行开放式课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其名称也应改为教学参考书,或主要教学参考书。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和熟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活的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第二,教学演示工具要从黑板和粉笔转换成计算机媒体,用动态的动画、电影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情景,因此需要教师自己制作一些课件。第三,要求教师熟悉国际上相关网站,并能在授课的适当时机进行链接。
二、院校实施开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院校采用的教学还是典型的封闭性教学,在一种高度统一、严格的把关中实施。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点上课,以及自习。学院管理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学生上课、上自习被严格规定,没有自己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教学。其结果是在学习中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上课时漫不经心,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听课效率往往很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机械,只是局限于把课讲完,不能顾及学生的听课情况。很多教师想好好讲课,需要和学生有互动,但是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贯彻,导致教师教学方法死板,同时又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教一学,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理解成一种单向传播式、注入式和苛严管束式的培养人才模式。《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確规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不及格的功课达到4门(补考及格)将不能获得学位。但是,现实是毕业时因为不及格的功课达到了4门而没有获得学位的学生却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在考试时,当涉及到学生学位问题时,大多数教师往往会照顾那些在及格线附近的学生,不给这些学生的前途造成障碍。所以考试时,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过关,既然能过关,在“60分万岁”的观念里,努力学考100分和马马虎虎学考60分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从表面上来讲努力学就没有意义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甚至是下降。
三、对实施开放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对于第二课堂的丰富
封闭式的课堂和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在本科教学阶段实行开放式教学和学习的设想,现在已经对学生开放了晚自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地方,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那么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院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想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去上课。
(二)学生自由分配时间的拓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旧的理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学院在学生可以自由分配时间的晚自习开设了选修课,那么也可以在下午等学生不能自由分配的时间开设选修课,这样学生在这些时间内,除了上自习,还可以去上选修课。这样一来,课程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一下子丰富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了。
(三)改变教学管理方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努力改变管理方式,把学生的自习时间交给学生、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把星期六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掌握学习进度、自主挑选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体现其教学“主体”地位,使学习生动活泼,以利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提高素质。
(四)修改规章制度
《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本科学生大学四年中不及格课程满4门的,不授予学位。如果这个限制存在,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因为始终存在着考试不及格,然后没有学位的风险。本文认为,应该取消这一限制。这一限制取消,学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忽略那些必修课的学习。考试不及格必须重修,在毕业之前所有的必修课必须全部及格,否则不予毕业,直至全部及格。
(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今天的教育是多向的、全方位的。高等学府开设了众多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室。由于实行开放式教学,人员的流动性增强,学生学习不拘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是各个专业班的,还有重修的,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各专业班的教室,将只用于本专业班的自习,不能被用于教学,所以各个公共教室需要被充分利用。最后的景象很可能会是,公共教室一天到晚都会有人使用,学生上课会出现“赶场”的局面。
一、开放式教学的本质特征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中,理论课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实验课则是限制在实验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依样画葫芦”。教室和实验室是剧场、剧本是教材、道具是粉笔和黑板,作为主角的教师在演一场独幕剧。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其结果自然是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进行开放式课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其名称也应改为教学参考书,或主要教学参考书。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和熟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活的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第二,教学演示工具要从黑板和粉笔转换成计算机媒体,用动态的动画、电影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情景,因此需要教师自己制作一些课件。第三,要求教师熟悉国际上相关网站,并能在授课的适当时机进行链接。
二、院校实施开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院校采用的教学还是典型的封闭性教学,在一种高度统一、严格的把关中实施。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点上课,以及自习。学院管理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学生上课、上自习被严格规定,没有自己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教学。其结果是在学习中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上课时漫不经心,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听课效率往往很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机械,只是局限于把课讲完,不能顾及学生的听课情况。很多教师想好好讲课,需要和学生有互动,但是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贯彻,导致教师教学方法死板,同时又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教一学,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理解成一种单向传播式、注入式和苛严管束式的培养人才模式。《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確规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不及格的功课达到4门(补考及格)将不能获得学位。但是,现实是毕业时因为不及格的功课达到了4门而没有获得学位的学生却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在考试时,当涉及到学生学位问题时,大多数教师往往会照顾那些在及格线附近的学生,不给这些学生的前途造成障碍。所以考试时,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过关,既然能过关,在“60分万岁”的观念里,努力学考100分和马马虎虎学考60分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从表面上来讲努力学就没有意义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甚至是下降。
三、对实施开放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对于第二课堂的丰富
封闭式的课堂和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在本科教学阶段实行开放式教学和学习的设想,现在已经对学生开放了晚自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地方,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那么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院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想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去上课。
(二)学生自由分配时间的拓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旧的理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学院在学生可以自由分配时间的晚自习开设了选修课,那么也可以在下午等学生不能自由分配的时间开设选修课,这样学生在这些时间内,除了上自习,还可以去上选修课。这样一来,课程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一下子丰富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了。
(三)改变教学管理方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努力改变管理方式,把学生的自习时间交给学生、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把星期六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掌握学习进度、自主挑选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体现其教学“主体”地位,使学习生动活泼,以利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提高素质。
(四)修改规章制度
《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本科学生大学四年中不及格课程满4门的,不授予学位。如果这个限制存在,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因为始终存在着考试不及格,然后没有学位的风险。本文认为,应该取消这一限制。这一限制取消,学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忽略那些必修课的学习。考试不及格必须重修,在毕业之前所有的必修课必须全部及格,否则不予毕业,直至全部及格。
(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今天的教育是多向的、全方位的。高等学府开设了众多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室。由于实行开放式教学,人员的流动性增强,学生学习不拘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是各个专业班的,还有重修的,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各专业班的教室,将只用于本专业班的自习,不能被用于教学,所以各个公共教室需要被充分利用。最后的景象很可能会是,公共教室一天到晚都会有人使用,学生上课会出现“赶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