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舞蹈创作的“风格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是很幸福的,在这具有纯洁心灵的集体中,舞蹈创作的空间是博大的、自由的。我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每天都有一种创作激情不时出现生动鲜活的舞蹈形象。但如何使这些形象成为“风格化”的作品,却是必须解决的难题。我认为:所谓“风格化”就是有独特的语言形象和赋予作品的个性化。对此,我在常年的创作实践中累积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必须发挥主体作用,用心提炼生活,锻造风格
  生活是编导者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但从源泉提炼出的艺术作品,却要靠作者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意识。创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创造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典型。这种从生活到艺术的创造过程,作者是创作的主体,是创造的核心。对于生活的提炼与抽象,艺术形象的创造,艺术风格的形成,完全于编导者的修养与独特发现。当情感和想象引发我创作时,我是不分先后的。有时,我是从意境进入感情;有时,我是从生活中得到的情感引发想象。通过想象,然后在我的头脑中出现动的造型,进入舞蹈的形象。这舞蹈是我实践活动中的全部过程,也是我形象思维对挖掘儿童舞蹈素材、创造儿童舞蹈独特美的过程。任何艺术都是从生活中来,舞蹈动作的创新要在观察和提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成功。舞蹈《下雪了,真滑》,就是从“雪滑”的童趣中找到了灵感,将孩子与大自然的关系,用准确,贴切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把孩子们的天性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好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深深扎根于生活,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我十年来创作、辅导少儿舞蹈作品取得成功的基石。
  二、“风格化”需要个性化“个性化的道路是真正艺术的起点”
  别林斯基所言:“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的印记。”这就是说,创作的作品必然有“我”。马克思曾高度评价布封关于“风格就是人”的论断,这一论断阐明,没有独立人格的编导者在艺术上是很难创作个性的。我以为,要形成个性风格,作为编导者,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力,维护自己的独立思维权利,努力拓展思维的空间范围。我在创作舞蹈《快乐的小蚂蚁》其主导动机就是“爬”和“扭”。动作的发展不一定要多么复杂,但它必须服务于舞蹈主题,要形象生动,有独特的个性、美感。必须有对生活观察的力度、深度,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及感悟。小蚂蚁一字排开,在强节奏的音乐中爬行出场,脑袋上下摆动着,显得脖子又细又灵活,通过肢体的扭动,又显得腰身那么纤细,小蚂蚁搬家、筑巢、存粮、嬉戏都表现无遗,让人们感到颇有新意。多年的艺术探索使我懂得,世界上没有永恒的艺术,更没有固步自封的风格,要使艺术风格永葆青春,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艺术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不只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是一种性格特征、精神状态、科学素养、思维方式等多种素質能力的综合体现。
  三、“风格化”应寓于不断的开拓创新之中
  面对永远流动着的画面,你是为了不失“继承”的美德去割裂它,还是顺应客体的本质将它与自我的本质融注在情感意识的定向流动之中?我的回答是后者。正因为这样去做了,才有了获奖作品《神奇的小鹿》的成功。用对少儿舞蹈事业的执着追求去感悟生活、艺海寄情。
  再创作《神奇的小鹿》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懂得: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个性意味着不断的创造和开拓,一个编导的艺术创造应该是多走向、多系列、多侧面的,对于风格发展是最好的坚持,不要怕“背叛”自己昨天的成功;今天的寻找永远是为了明天的超越。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体现和形成的。在创作实践中,要有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反复的实践苦苦的思索,一遍又一遍的和孩子们磨练,不断地总结,终于在《神奇的小鹿》里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内心情感世界,找到了代表这个地域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语言形式。孩子们用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质朴清新的怪怪動作体现人与鹿的物我一体、互怜互爱。这个创新的构思使《神奇的小鹿》也就真正有了人文关怀的灵魂。最后人与鹿的狂欢,升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舞蹈作品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才是人们所期待的,才会真正被人们接受。
  这个舞蹈的创作经历,使我们更加热爱和尊重舞蹈艺术。虽然我们的作品和学生的表演都还十分稚嫩,需要不断锤炼,但是这次比赛使我们意识到了结果并不重要,经历就是财富。我们会虚心接受专家评委们的建议,把这个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其更加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将不断学习进取,努力做一名成熟的少儿舞蹈编导,是自己的创作个性在每一个具体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力争在创作实践中探求少儿舞蹈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段,为开拓少儿舞蹈创作的“风格化”,即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新天地而不懈奋斗。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念还是与以前一样没有改变多少,认为可学可不学。大部分的家长也认为:学生成绩好比什么都强。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农村学校,周围的煤厂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上学。面临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使学生喜欢美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这六年多开展的美术教学改革实验工作,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二、农村初中学
期刊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思维是由问问题开始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能力。  现在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中问问题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基本上提不出像样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
期刊
一、学生不敢或不愿发表不同意见的主要心理障碍  (一)畏惧心理  不同意见的形成和产生,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有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已产生了不同意见,但他们存有畏惧心理,认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准确,如果主动发表,万一说错了,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有部分学生不敢发表不同意见,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发表意见,实在想不出不同意见,因此甘心当观众或听众。  (
期刊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
期刊
我们全县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语文课紧跟着改革的步伐,悉心钻研教材,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为此,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经典课文时,我是在让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班里推荐一名主持人,共同引领大家上的一堂展示课,设置了以下几步环节。  师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品味文中优
期刊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写话是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练习。学生从一句话开始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能把一句话写好。但是接下来很多学生就开始难以突破一两句话的范围,到了二年级时,有些学生还是只能写两三个句子,还是要老师逼着一定要写出多少行才无奈憋出来,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凑字数而重复写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很多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没有兴趣,一遇到写话题就怕,无话可写,为凑字数而写,这种现象让我感到很忧心
期刊
高效课堂里的高效不是指老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会了多少知识,并能利用已会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多少。让学生愿意学习、学得好、学的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一、利用学案导学,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目标、规定学习流程、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懂得、训练学生能力等等。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
期刊
一、营造英语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行。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课前用It's time for class 开课,当有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用Goo
期刊
人教版小学PEP英语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灵活,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下面以五年级PEP英语上册Unit5“My New Room”以及六年级PEP英语上册Unit5 “What does she do?”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整合教材、优化课堂的教学体验。  一、大胆调整教材内容理念,明确教材整合的可行性  我仔细研究了人教版六年级PEP英语上册Unit5 “What does she 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