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相似?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浦洞”2(朝鲜称“白头山”2)是朝鲜两级或三级液体弹道导弹:“布拉瓦”(俄代号RSM—56,北约代号“圆锤”,美国代号SS—NX—30)是俄即将列装的三级固体潜射弹道导弹。一个是实战性能备受质疑的地地弹道导弹,一个是被俄认为比“三叉戟”2D5领先10~15年的导弹,两者之间似无可比之处。但迄今为止,“大浦洞”2及与其同源的“银河”2、“银河”3运载火箭进行的3次飞行试验均失败。无独有偶,从2005年9月到2011年12月,“布拉瓦”共进行17次飞行试验,失败7次,成功率也不高,且数次面临下马的窘境。这似乎又使两者有“惺惺相惜”之感。纵观“大浦洞”2、“布拉瓦”导弹和“银河”2、“银河”3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不难发现,其失败原因有诸多共同之处。
  次级未按时点火
  “大浦洞”2和“布拉瓦”导弹均为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在末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并实现弹头弹体分离后,导弹的发射、飞行试验基本就算成功了。当然,为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概率,“布拉瓦”在头体分离后仍对母舱的姿态进行控制,母舱也有依次释放子弹头的动作,还有诸如诱饵抛撒、机动变轨等。这些动作完成与否、导弹是否准确命中预定目标等,也都是判定试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大浦洞”2、“银河”2、“银河”3的失败绝大部分集中在末级发动机关机之前,更遑论弹头弹体分离、星箭分离了。据俄媒体报道,在2008年9月18日的试验中,“布拉瓦”的弹头母舱并未能全部释放子弹头,在2007年6月28日的试验中,“布拉瓦”携带的3个子弹头只有2个飞抵靶场,但俄官方及外媒的统计均视这两次试验为成功。
  “大浦洞”2和“布拉瓦”均为多级弹道导弹。朝鲜第一次实现两级火箭分离及下一级火箭成功点火是在1998年8月31日。当时朝鲜使用由“大浦洞”改装的运载火箭发射了“光明星1号”卫星,火箭的第一级落到朝鲜与日本之间的海域,第二级落到距发射场1400—1500千米的太平洋海域。2009年4月5日,朝鲜使用“银河”2三级运载火箭发射了“光明星2号”卫星。分析表明,火箭第三级或许已与第二级分离,但似乎未能成功点火并与卫星一起坠入距第二级残骸落点不远处的太平洋海域。
  从媒体报道看,“布拉瓦”出现级间分离及点火故障的次数较多。2006年9月7日,“布拉瓦”第3次飞行试验。导弹在飞离核潜艇数分钟之后坠海。据俄海军人士透露,失败原因是第二级火箭没有正常点火。2008年12月23日,“布拉瓦”第8次飞行试验。导弹升空不久即爆炸,俄军方称爆炸原因乃级间连接电爆管装药量过少致使第二三级未能完全分离,火箭偏离预定轨道自毁。2009年12月9日,“布拉瓦”第10次飞行试验,为迄今最后一次失败的试验。遥测数据显示,导弹前两级发动机工作正常,但第三级发动机出现工作间断现象。
  运载火箭/导弹自毁
  通常情况下,当导弹失灵或发生故障时,为确保发射区和航区的安全,并达到保密目的,一般由弹载安全自毁系统炸毁导弹。而按发出自毁指令方式的不同,安全自毁系统分自主式和遥测式。前者由弹上的惯性平台测量弹体的姿态角、加速度以及程序机构参数,输入给弹上计算机,当弹上计算机判断出导弹出现故障时,则发出自毁指令,将导弹在空中炸毁。后者是借助无线电测量系统测出导弹飞行中的实际飞行弹道,通过计算机实时计算出导弹飞行偏差,当认定落点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由地面人员发出指令,安全自毁系统接收指令后炸毁故障导弹。
  2005年9月27日,“布拉瓦”首次试射。当时俄官方宣布试验成功,但俄媒体后来报道,此次试验中,导弹第三级出现问题并爆炸。2006年10月25日,“布拉瓦”第4次飞行试验。导弹发射200秒后偏离预定弹道,控制系统发出自毁指令,导弹爆炸坠海。2006年12月24日,“布拉瓦”第5次飞行试验,飞行中失控,在鄂霍次克海上空爆炸。剖析俄媒体对“布拉瓦”历次试验的报道,有专家指出,凡导弹第三级点火后发生的爆炸,大多是由于导弹偏离预定轨道,地面人员不得不遥控启动安全自毁系统而造成的。至于偏离原因,俄技术学副博士奥列格·谢尔盖耶夫上校指出,这只能说明“布拉瓦”的制导系统无法确保从水下发射升空后进入预定轨道。奥列格·谢尔盖耶夫进一步解释,战略核潜艇在水下通常难以准确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而要保证发射参数的准确,就必须尽可能减小核潜艇在航向、位置、速度、深度、倾斜度和纵倾度等参数的误差,否则这种误差传递到导弹控制系统之后会产生累积放大效应。若制导系统不能实时测量导弹的实际飞行弹道相对于所要求的弹道之间的偏差,或不能测出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英偏差,并计算和发出导弹击中目标所需要的导引指令,导弹升空后就必然偏离轨道。偏离一定限度时,自毁系统就会炸毁导弹。乍一听,奥列格·谢尔盖耶夫上校的分析不无道理,但细究则未免牵强。事实上,“布拉瓦”于2005年9月27日和2006年12月24日两次失败的试验都是水面发射的。发射时潜艇完全可以“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从目前已知的事故分布看,第一级2次,第二级2次,第三级3次。很显然,第一级、第二级故障可能掩盖第三级故障,因此,也不排除第三级发动机部件存在设计问题,导致该级性能一直不稳定的可能性。
  在“大浦洞”2导弹和“银河”2、“银河”3运载火箭的3次发射中,有2次发生了爆炸。一次是在2006年7月5日,当时朝鲜从其东海岸连续发射了7枚导弹,其中第4枚就是“大浦洞”2。导弹在飞行35~42秒后爆炸,试验失败。另一次是在2012年4月13日,朝鲜用“银河”3发射了一颗“光明星3号”卫星。根据美韩说法,“银河”3爆炸后,其第二、第三级火箭裂为3块,第一级火箭裂成17块。据此推测,应该是第一级火箭发生了爆炸。至于爆炸原因,外界分析集中在两点:其一是自毁;其二是产品质量缺陷。至于自毁,则既有可能是因“导弹失灵或发生故障”的自毁,也有可能导弹并未失灵或发生故障,但出于安全或保密考虑,朝鲜有意要炸毁第一级残骸。因为“银河”3与“银河”2的第一级完全相同,而在2009年4月5日发射的“银河”2的第一二级已成功地进行了分离,这样,根据“银河”2第一级残骸落点和朝鲜向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通报的“银河”3发射地点及大致弹道,外界就很容易准确推算出“银河”3第一级残骸落点区域位置。因此,为防止第一级残骸被打捞而暴露“家底”,即使在运载火箭飞行正常时,朝鲜或许也要在一二级分离后一段时间,将一级弹体在空中炸毁。但“银河”3第一级在一二级尚未分离的情况下就发生爆炸,是否自毁信号发早了而产生误动作亦未为可知。   存在质量缺陷
  按理,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组建于1946年5月,曾推出SS—20、SS—25、“白杨”M等,在弹道导弹设计领域实力雄厚,可缘何一接手“布拉瓦”便屡屡蒙羞呢?在经历一系列挫折,交纳足够“学费”之后,俄罗斯醒悟过来,将目光转向导弹质量问题。莫斯科热工所前所长,“布拉瓦”的总师索洛莫诺夫在2010年4月接受《消息报》采访时称,“布拉瓦”频频失败的原因是:材料质量差、生产工艺落后和质检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质检、强化生产纪律并补充必要设备。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2010年5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布拉瓦”每次飞行失败的情况都不同,因而很可能是组装工艺有问题。俄副总理伊万诺夫在2010年10月29日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布拉瓦”结构设计没有错误,前几次发射失败的原因是生产瑕疵。伊万诺夫强调,为排除瑕疵现象,“需要向每家企业派出检查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0余家企业参与了“布拉瓦”的制造工作)。另据巴伦支观察家网站2010年5月10日的报道,俄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上将已批准海军即日起对“布拉瓦”的制造实施完全控制,包括参加零部件的制造及导弹的组装,“哪怕是一个螺丝钉和螺栓都要认真检查”。通过这些措施,俄在2010年10月7日、29日,2011年6月28日、8月27日、10月28日、12月23日进行的7次“布拉瓦”飞行试验(12月23日,俄罗斯海军从“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战略核潜艇上相隔数秒连续发射2枚“布拉瓦”,记为2次),竞一扫此前屡试屡败的阴霾,取得100%的成功率。
  与此类似,产品质量缺陷也被认为是朝鲜3次试射失败的罪魁。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罗老号”发射准备推进团团长赵光来在分析“银河”3爆炸原因时指出:“飞行中的火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振动,导致燃料供给管路引发龟裂;也可能是结构缺陷使燃料泄漏引发爆炸。”韩国国策研究机构的火箭专家也认为:“火箭必须要耐住高压和速度,连接部分如果易产生龟裂的话,会引起爆炸。”这一点倒是与“大浦洞”2试射失败原因有点类似:据说是飞行中的导弹与空气摩擦产生的气动加热效应使导弹温度迅速升高,最终超过其承受能力,从而造成结构破坏、解体爆炸。不过,相对于俄罗斯的产品质量问题,朝鲜的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一般而言,多级火箭的上面级发动机,一般二级在30千米以上,三级在80千米以上高空点火。换言之,一级出现问题的“大浦洞”2、“银河”3飞行高度均在30千米以下,且火箭发动机点火后,推力是逐渐增大的,导弹和运载火箭也是缓缓上升的,因而在一级发动机工作完成后,导弹或运载火箭的速度并不大,振动和气动加热效应应该都不很强烈,因此“大浦洞”2、“银河”3出现振动和气动加热问题说明朝鲜的导弹和火箭不仅质量低劣,在设计、制造和材料技术方面也令人不敢恭维。
  研制人员压力过大
  早在1998年俄国防部将“布拉瓦”设计任务交给莫斯科热工所时,就有很多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些专家认为,该所是设计陆基弹道导弹的,未必能很快掌握原则上是一种全新装备的设计。俄国防部则对“布拉瓦”寄予厚望,军方认为“布拉瓦”能提高俄国际地位。在“布拉瓦”试验频频受挫之际,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即使卖掉克里姆林宫也要将“布拉瓦”造出来,为“布拉瓦”配套的“北风之神”级港艇一艘接一艘地开工建造、下水试航。然而,在2009年7月15日试验失败后,俄罗斯对继续该型导弹研制必要性的质疑声四起。7月22目,重压之下,索洛莫诺夫请求辞职。在2009年12月9日的飞行试验失败后,俄总统直接授权成立了一个由国防、科研、试验机构人员和国防部高级专家组成的,专门负责调查试验失败原因、评估研制状态、明确后续工作的跨部门委员会。所有这些,都在有意无意中给研制人员施加了极大压力,增添了莫大负担,有时难免在研制进度和保证质量的取舍方面存在侥幸心理,或忙中出错,乱中出错,失败概率自然增加。
  在研制人员承受压力方面,朝鲜比俄罗斯有过之无不及。对比“银河”2在朝鲜公布发射时间、各级预期落点区域位置44天后发射,“银河”3发射距朝鲜宣布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仅28天,因而可能难以进行“周密的技术准备”。并且,4月13日晨的朝鲜半岛,云层较厚,发射场区湿度达96%,并不适合发射。此外有媒体报道,在4月12日推进剂加注完成后,本应控制人员、车辆活动的发射塔周围突然变得异常繁忙,外界估计很可能是加注后的“银河”3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别的国家,通常会在找出并排除故障后再发射,但朝鲜为打好“政治仗”,仍按计划甚至提前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
  与“布拉瓦”研制人员承受压力不同的是,朝鲜还面临国际社会的反对。早在朝鲜发射“光明星1号”卫星后,国际社会就迫使朝鲜于1999年9月13日作出冻结其远程导弹试射计划的承诺,一直到“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朝鲜的发射都是违背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因此,对研制人员而言,能进行远程导弹和运载火箭发射,机会弥足珍贵。但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面对严格的时限要求,难免急躁和紧张,结果欲速则不达。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科技博物馆,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里展示了众多非常珍贵的航空历史藏品,当然少不了明星机型。本期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架神秘飞机——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  SR-71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飞机,它的最大速度约3.3马赫,执行常规飞行任务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000英里,已经超过了子弹的速度。同时,SR-71还可对10万平方英里以上的区域进行侦查,巡航高度为8
2011年11月15日,印度突然宣布成功试射“烈火”4型远程导弹,在亚洲国家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印度主流媒体祢其为印度导弹事业开启了“新时代”,似乎“烈火”4使印度一夜之间就跻身世界强国了。那么,被印度寄予厚望的“烈火”4究竟是一种什么阳样的导弹?其发展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来龙去脉  从名称看,“烈火”4属于印度“烈火”系列导弹。该系列导弹基本都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因此体积较小。关于“烈火”4导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让我们翻开辉煌的民兵发展史,去寻找英雄的故事。    地雷大王——赵守福    在陈列馆的民兵发展史厅,有一尊静默的雕塑,他肩背土枪,手拿地雷,两眼坚毅地望向前方,这就是著名的“地雷大王”——山东省海阳县赵疃村民兵赵守福,看着他脚下摆放的各式各样的地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硝烟滚滚、雷声隆隆的年代。  1940年2月12日,阴历正月初五,日寇的铁蹄踏入山东海阳县,疯狂
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从1964年8月29日首次入侵中国领空实施侦察,至1971年年底,共达101架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落21架,击毁率达20.8%,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  美军入侵中国的无人机概况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发动侵越战争期间,为了窃取中国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军事情报,又为避免有人驾驶侦察机在中国领空侦察时被击落后飞行员被俘,引起外交上的麻烦,故开始使用在美军BQ
美国国防部取消“未来战斗系统”(FCS)后,制定了新一代地面战车(Ground Combat Vehicle,GCV)的研制计划。项目研发费用预计为76亿美元,GCV将成为未来美国陆军核心装备。美国陆军计划未来将采购约100辆GCV,用以替代“布雷德利”步兵战车。GCV项目将采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装甲平台的发展潮流与趋势。  “未来战斗系统
作客专家\韩 军 亚 威 主持人\蓝 白    记:城市战会使双方的技术差距失去施展空间,因此技术优势一方以后最好避免城市作战。  韩:确实,历史与现代无数次战争一致表明:尽可能要避免城市作战。因为其弊端明显:伤亡人数巨大;弹药与补给消耗远远超过其它作战环境;指挥员对城市战场的控制能力有限等等。但是,世界越来越变得城市化,城市战无法回避。  记:这是事实。比如看卫星夜景图的中国部分,亮度最大的区域
当前,北极地区风起云涌,区内各国都在为抢占北极资源磨刀霍霍,作为北极第二大国的加拿大也不例外。  继1990年代中期丹麦皇家海军启动“库纳德·拉斯穆森”级极地远洋巡逻舰项目,2005年9月挪威皇家海军海岸警卫队宣布订购3艘“巴伦支哈夫”级极地近海巡逻舰之后,2006年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宣布建造3~4艘重型极地破冰船。2007年7月9日,又宣布授权STX欧洲公司(即芬兰阿克北极造船公司)设计PC
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化的权力接管的同时,布什也一次又一次将一个个几乎无解的问题留给了奥巴马。    “我有一个梦”,马丁·路德金写就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运动的宣言书:数十年后,赢得了美国大选的黑人公民奥巴马,终极实现了马丁·路德金的世纪梦想。让我们暂时忘却2009年1月20日那个与众不同的宣誓日吧。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化的权力接管的同时,布什也一次又一次将一个个几乎无解的问题留给了奥巴马。 
主持人的话    在2011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翱翔蓝天,搏击长空,堪与美国的F-22试比高。然而,在进行飞行表演时,T-50的发动机发生故障,又给它的实力蒙上了一层阴影,直接影响到了它的对外销售。  虽然T-50战机是俄罗斯当前隐身性能最强的战机,但却逊于F-22,甚至无法与F-35或B-2相媲美。目前T-50毕竟还星一款原型机,俄罗斯还需要攻克完善T-50的发动机和航
2008年11月26日之前的印度有理由为自己在2008年取得了成绩感到满意:4月,第一届印度-非洲论坛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印度吹响了向非洲进军的号角;当月月底,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成功发射了搭载的10颗卫星:8月奥运会,印度取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金牌;紧接着在10月22日,印度举国上下又沉浸在成功发射“月球初航”探月飞船、跻身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兴奋之中。然而,所有的惊喜和欢愉却在11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