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中的最高表现,它要求重新组合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至少是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不存在的东西。当前,在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的今天,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产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代教育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一、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启动创造性思维动力
把微笑、期望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应用激励教育,能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我行”,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困难、讲错、做错时更需要教师的激励。如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有些学生由于多种原因,把小灯泡灯丝烧断了,这时教师应耐心地与学生一起找出烧断的原因,并鼓励他们:你能大胆尝试,虽然这次实验不理想,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成功。这样,既不会束缚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反而激励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回答、讨论中出现的片面的或是错误的问题应多帮助,教师不要立即做出评价,这种延迟判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性思维灵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教学中应当以有趣的导入、精当的提问、巧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联想、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1、注重教学导入。
物理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亮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教学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在教学中如采用激疑式导入新课,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觉得不可思议,进而会产生探索行为。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校班级拔河比赛中,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拉力大?”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拉力大!”而教师适时又肯定地指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学生听到后感到惊愕,于是积极讨论、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此时,教师可顺势展开下一步教学,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优秀的教学导入,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采用问题教学法。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例如,在讲变压器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照明电路和家用电器额定电压220V,机床照明只需36V以下电压,电子设备中还需多种低于36V的电压,而目前我国高压输电是35KV、500KV等,如果采用许多输出电压不同的发电机来给它们分别供电,存在什么问题?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活了创造性思维灵感。
3、巧设习题,一题多解。
巧设习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例,有一盏灯,额定电压为40V,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应该怎样把它连入220V的家庭电路中,它才能正常工作?该题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学生明确了需要在灯上串联一个电阻后,试问:你可用哪些方法求出串联电阻值?此题至少可用通过灯和串联电阻的电流相等、串联总电压等于灯两端电压与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之和、总电功率等于灯与串联电阻的电功率之和三种方法求出串联电阻值。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思考,还可“求异”,又可“求同”,通过长期的一题多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有所长进。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处理,进行改进,能使学生由被动做实验转变为主动做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技能。
1、改限制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
学生除了按课本上的规定做实验外,还可从实验器材入手列出或多或少的器材,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如给出干电池、学生电源、电键、电桥、导线、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灵敏电流计、变阻箱、定值电阻等,要求选用合适的器材,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也可根据以上列出的器材,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器材的作用,尽可能多做几组实验,测出不同的物理量,并写出原理和步骤。在上面的器材中,学生除了能测出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外,还可改装电压表等。这样做,更具灵活性和探索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研究性实验等。如可把牛顿第三定律、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动量守恒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等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互相讨论、协作交流、共同操作,有效地改善了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课内教学与课外实验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学,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尽量做一些简而易行的观察性、研究性、趣味性等小型生动的课外实验。如水三棱镜、电视机前的陀螺、反击式水轮机、静电除尘等观察性实验;又如一纸托千斤、温水沸腾、有趣的平衡等趣味性实验。这些课外实验的开展,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都有物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它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过程,教师在优化学生的创新环境、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尝试创新教育,长期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专业技术人才。
一、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启动创造性思维动力
把微笑、期望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应用激励教育,能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我行”,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困难、讲错、做错时更需要教师的激励。如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有些学生由于多种原因,把小灯泡灯丝烧断了,这时教师应耐心地与学生一起找出烧断的原因,并鼓励他们:你能大胆尝试,虽然这次实验不理想,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成功。这样,既不会束缚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反而激励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回答、讨论中出现的片面的或是错误的问题应多帮助,教师不要立即做出评价,这种延迟判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性思维灵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教学中应当以有趣的导入、精当的提问、巧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联想、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1、注重教学导入。
物理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亮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教学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在教学中如采用激疑式导入新课,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觉得不可思议,进而会产生探索行为。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校班级拔河比赛中,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拉力大?”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拉力大!”而教师适时又肯定地指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学生听到后感到惊愕,于是积极讨论、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此时,教师可顺势展开下一步教学,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优秀的教学导入,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采用问题教学法。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例如,在讲变压器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照明电路和家用电器额定电压220V,机床照明只需36V以下电压,电子设备中还需多种低于36V的电压,而目前我国高压输电是35KV、500KV等,如果采用许多输出电压不同的发电机来给它们分别供电,存在什么问题?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活了创造性思维灵感。
3、巧设习题,一题多解。
巧设习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例,有一盏灯,额定电压为40V,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应该怎样把它连入220V的家庭电路中,它才能正常工作?该题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学生明确了需要在灯上串联一个电阻后,试问:你可用哪些方法求出串联电阻值?此题至少可用通过灯和串联电阻的电流相等、串联总电压等于灯两端电压与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之和、总电功率等于灯与串联电阻的电功率之和三种方法求出串联电阻值。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思考,还可“求异”,又可“求同”,通过长期的一题多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有所长进。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处理,进行改进,能使学生由被动做实验转变为主动做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技能。
1、改限制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
学生除了按课本上的规定做实验外,还可从实验器材入手列出或多或少的器材,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如给出干电池、学生电源、电键、电桥、导线、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灵敏电流计、变阻箱、定值电阻等,要求选用合适的器材,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也可根据以上列出的器材,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器材的作用,尽可能多做几组实验,测出不同的物理量,并写出原理和步骤。在上面的器材中,学生除了能测出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外,还可改装电压表等。这样做,更具灵活性和探索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研究性实验等。如可把牛顿第三定律、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动量守恒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等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互相讨论、协作交流、共同操作,有效地改善了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课内教学与课外实验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学,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尽量做一些简而易行的观察性、研究性、趣味性等小型生动的课外实验。如水三棱镜、电视机前的陀螺、反击式水轮机、静电除尘等观察性实验;又如一纸托千斤、温水沸腾、有趣的平衡等趣味性实验。这些课外实验的开展,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都有物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它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过程,教师在优化学生的创新环境、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尝试创新教育,长期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