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中有文化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
  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
  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被贬到黄州,4年后好友张怀民也受贬到此。秋风起,秋意凉,秋气高爽,秋月无瑕,难以入眠的他似乎知道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散步到他寄居的承天寺。二人相见,四顾无言,一起散步庭中,月色空明,地上竹柏之影如在水中交错,此情此景,好不闲适!他自称闲人,其实身难闲,心更不闲。因为无薪俸,白天忙于垦荒糊口,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却又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遭遇。何以遣怀?携友乘月夜行。从元丰五年的《黄州寒食诗帖》,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再到元丰六年的《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夜游,东坡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胸中块垒得以消解,自怨自艾随风而逝,瞬间感怀凝成了历史,旷达豪情天地共存。
  康德的散步,规律中见自律。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康德每天下午3点半准时出门,散步一个小时。路程十分固定,沿着菩提树小路,每天八个来回,不多也不少,以致当地一些居民会以他出现来对时。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与散步一样,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小时学习,两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1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他有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爱因斯坦的散步,淡定中见专注。据说爱因斯坦未成名时,晚饭后常穿一件旧大衣,在大街步行。朋友劝他添件新的,他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名声大噪,散步时却仍穿着那件旧大衣。朋友再劝他换件新的,他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個人都认识我。”
  宗白华的散步,随意中见至味。“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他喜欢去看国内各种艺术品展览,即便高龄也乐此不疲,得到的感悟,也许正如散步中捡拾的花、石,写成文字,长留案头。在《美学散步》中,他用散步式家常俚语,讲述书法、绘画、古代音乐、园林建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美的韵味和美学关键范畴,情感与理性、社会与自然、人与艺术,合二为一。“生命的律动”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魂如在眼前,触手可及。作为美学宗师级人物,他似乎并不注重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正如他的散步,“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的”。收在《美学散步》中的论文,篇幅不长,却意味深长,如同一颗晶莹的水珠,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读者评价,“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这也许是对宗先生的散步观最好的评价。
  汪曾祺的散步,丰富中见温情。“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这个爱好,成为习惯,一直跟随着汪曾祺,无论是幼年在高邮,青年时在昆明,还是后来生活过的上海、武汉、张家口,等等,他都喜欢去那些热闹的地方看看。晚年定居北京,他常常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找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或者拎着菜篮,去附近的菜场转转。像牛吃草一样,过段时间把散步看到的点点滴滴,再回味、酝酿,等到成熟,一气写成文章。他的文章,无论诗、短篇小说、散文,还是剧本,都充满人间烟火,洋溢人间温情,与此大有关系。
  “每个人都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汪曾祺在小说中说。散步,不仅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健身养生的良方,其时其境,其人其性,细细端倪,亦在其中。
  (郝巧凤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8月1日)
其他文献
趣联的谐趣来自其俊秀之美。它追求的是一种对称、均衡、完整、和谐的趣味。本来,对仗就是一种“天机自合”的机趣,因逻辑的严密、思维的辩证、色调的鲜明和形式的工整而产生一种流畅、摇曳、映衬、照应之美。一般对联多在对等范畴的观念上进行。所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对“雾蒙蒙”者是也。趣联在形式上也是和谐的,但往往并不是两个对等的范畴,而是包藏着大小不等、错落不一的寄属
认识佩林  萨拉·佩林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但自从她被麦凯恩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以后,一个星期内,美国突然冒出五六个有关“佩林”的人物档案,争夺维基百科上的排名。佩林的崛起和一夜成名为新世纪的从政者树立了一个典范。选美皇后出身的她当过体育解说员,两年前通过竞选成为阿拉斯加州州长。她是阿拉斯加州的反腐先锋,是时尚镜头下的妩媚女性,还是拥有钢铁手腕和世俗雄心的福音派新教徒。  更重要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我熟读并时常默诵的一首词。尤其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之句,以其豪迈、雄劲之势,壮我襟怀,振我心魄,吹我神思。不由遥想当年,那“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此诗句写的是公瑾,但又何尝没有东坡的情怀与抱负?由此再想望《江城子》词中“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的壮烈场面和恢弘气势,想起东坡“鬓微霜,又何妨”
你有没有攒了一堆脏衣服,自己不想动手洗,又懒得送往干洗店的时候?别发愁,有人帮你解决了这个难题。你只要打开手机微信,添加一个名为“依芙洗衣”的微信公众号,选择“我要洗衣”后,填好个人信息,就会有人主动联系你上门取衣服,并在你需要的时间内把洗干净的衣服送回家。这是最近悄然兴起的首家网上洗衣店——依芙洗衣。因为简单方便的使用功能和快捷周到的服务,依芙洗衣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它的创始人是洛阳的90后小伙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名利。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相较当下孩子的早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孩子们实在是属于晚熟。在当时“递纸条儿”是男女生之间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概括来说,传递纸条儿的方式有若干种。  一是递件人与收件人之间的直接交割,套句网络用语就是“C to C”。稳妥、隐蔽,缺点是传递的距离有限。  还有一种方式是“抛物线传递法”,这种传递法就是把写好的纸条儿揉成个团儿,准确地扔给收件人。优点是可以进行长距离投送,但偏离了目标,被其他同学捡到
库银哪儿去了  有一次,嘉庆皇帝问刘墉道:“国库年年进银子,怎么就是不够用啊?”  “银子都掉进河里去了!”刘墉答道。  “掉进了河里?为什么不捞啊?”  这时,刘墉才微笑着答道:“河深哪!”  这一语“河深”,皇帝顿时明白了,这银子原来都掉进贪官和坤的腰包里去了。  哪一笔是自己的  刘墉有一个学生,是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方纲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笔法为典范,否则即称之为败笔。 
在职场里,最后你能够走多远,这要看你的团队有多强,而不是看你的个人能力。    因为几天来高强度的节目录制,杨澜的声带有些疲惫,声音也略微有些沙哑,但是原定20分钟的采访时间,她还是谈了近一个小时,并且,始终面带微笑。  显然,对她本人来说,主持就是她的生命。只是现在,她还不单单是个主持人那么简单,她是阳光媒体集团的主席,自己策划和制作节目,为了自己的公司和电视理想,她可谓倾尽所有。  最近,杨澜
2021年1月,“95后”小伙儿赵经远登上网络热搜,从小患有肌张力障碍病症,平时无法正常听、说和行走的他,仅仅凭借对高等数学和天文学的爱好,以及日复一日的坚持,成功地发现了6颗新天体。  有一年夏天,赵经远去北京看病,在等待检查结果的那几天,他去参观了北京天文馆,看着天文馆中许多幅星空图片,那一瞬间他被浩渺、遥远的宇宙所吸引,突然间找到了生命的最佳寄托方式——守望星空。  从北京回到家后,赵经远通
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  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