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宜昌公路港建设的思考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国家五部委下发了【关于推广公路港物流经验的通知】(发改办经贸〔2013〕811号文),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湖北公路港建设的通知,宜昌市委市政府也提出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作者作为基层交通物流工作者,对如何推进宜昌公路港建设进行了思考探索。
  【关键词】公路港 发展措施 思考
  “公路港”是适应物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要求,针对我国公路货运企业小而散、车货分离、回程车辆空载率高等问题,利用实体和信息平台集聚与整合物流资源,衔接车货信息,为货主和回程空载车辆提供配货交易及其他综合服务,由浙江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该模式对于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效率、规范公路货运市场、推进“两型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宜昌公路港建设建现状
  宜昌地处祖国中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具备发展物流的良好条件,但是当前宜昌交通运输行业还存在运输成本“高”、车辆盈利能力“低”以及运输市场“散”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宜昌货车空载率约为40%,平均配货时间在2天,如果采用“公路港”利用平台优势促进车货信息衔接,将降低回程车辆空载率,平均配货时间缩短为10.2至11.7小时。宜昌“公路港”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十二五”期间,宜昌交通物流项目共计13个,园区类型属于“公路港”模式的有6个,建成已发挥效益的仅1个。通过前期培树,宜昌推出了爱奔物流园“基地+网络+平台”的公路港运作模式,园区打造了两个平台(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和信息化交易平台),解决了三个难题(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诚信缺失),园区已聚集物流企业500余家,拥有专线运输路线150多条。建成1000平方米的信息交易大厅和50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提供信息交易席位150多个,容纳500余台车辆停靠,年吞吐量达200万吨。
  二、宜昌公路港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公路港建设涉及物流运作、运输组织、信息组织、产业互动、资源整合、城市功能等方方面面。根据我市目前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公路港建设标准
  公路港是一个以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平台。由于缺乏公路港建设标准,目前我市把不临江、不临港、不临空,不在产业园和工业园里面的物流园区统称为公路港型物流园,定位过于简单,没有抓住“通过平台的信息化,聚集物流需求,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要素对接效率”这个核心。
  (二)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公路港的发展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是主体企业引导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资金投入大,虽属于市场调节范畴,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特征,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引导发展。
  (三)公路港汇聚作用有待加强
  目前宜昌工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依然存在,物流业剥离缓慢。两至三成的物流量依然是由第一二方完成,导致第三方物流发展薄弱。公路港作为第四方物流平台集成商,需要在第三方物流发达和业务外包流行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较好,所以目前我市公路港汇聚作用还不是很强。
  (四)公路港专业运输服务能力不高
  传化公路港已形成了以物流基地为依托,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能够提供多式联运和大件、散货、冷链等多种专业运输服务。我市公路港专业运输服务能力较低,主要以传统公路零担运输为主,综合运输能力较低,专线运输有待进一步整合。
  (五)公路港建设力度亟需加强
  目前宜昌建成的公路港数量很少,没有形成公路港网络,“十二五”期还将加大建设力度。
  (六)信息互通与共享有待完善
  目前我市公路港的信息平台还没有与政府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银行保险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对接,信息互通与共享有待提高。
  三、加强宜昌公路港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分析需求,认真选址,加快公路港网络规划建设
  公路港的需求主要包括依托宜昌产业基地的工业物流需求、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的商贸物流需求、依托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物流需求、依托都市经济圈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配送物流需求、依托综合运输枢纽节点的中转物流需求。在选址上,既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色和较大的现实物流量作支撑,又要借助公路港周围多式联运交通枢纽优势,特别是公路交通枢纽优势还要考虑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妥善协调机制保障。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新建和对现有交通物流基地改造提升等方式,加快宜昌公路港建设,用5年左右建设一批分工有序、协同服务的公路港项目,建立起连片成网的货运物流大平台。
  (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综合信息平台是“公路港”建设的核心,没有信息化就不成为“公路港”。“公路港”平台涉及物流交易、物流企业、运营三大管理系统建设。物流交易管理系统的功效促进平台内资源有效衔接,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功效是提升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化能力,运营管理系统的功效是实现平台主体与平台客户的有效协同。因此,“公路港”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平台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社会车辆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的“软平台”,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宜昌要加快三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公路港信息平台与政府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保险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三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
  (三)提升公路港转运中心功能
  发挥宜昌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突出公路港发展中的关联性,利用干线公路交通枢纽优势,发挥与长江水运、三峡机场、云池集装箱站、相关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优势,支持公路港基地内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进行水陆空铁中转业务。
  (四)提升公路港综合服务和增值服务能力
  引導我市公路港逐步完善功能,提供工商、税务、交通、物流、运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现场监管服务;提供银行、保险、商务、通信、网络等各项技术支持服务;提供汽配、汽修、餐饮、购物、住宿、通信、后勤、物业等生活服务。引导公路港创新思路,提供增值服务,挖掘更多的赢利点。
  (五)对现有物流基地按照“公路港”模式进行升级改造
  从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建设“公路港”必须紧紧依托并服务于当地物流需求,物流园区的规模、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要从产业的需求出发,通过整合,以较少的投入,发挥现有资源的更大效益。宜昌要结合当前公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和国家鼓励发展“公路港”的要求,结合“公路港”建设条件,对现有的公路货运站进行梳理,引导进行“公路港”模式升级改造,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静.传化公路港:部省共建的典范[J].运输经理世界.2010,7:29-31.
  [2]谢珊红.我国公路港基本内涵特征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1:15-16+14.
  [3]姚文通.持续公路港物流模式创新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创新经验与体会[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06:26-2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