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要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逐渐转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轨道上来。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人文素养
初中政治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教师教学中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实,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需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人文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则提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培养技能。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一些教师当学生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会采用语言进行讥讽,试想,学生又如何喜欢你的课,又何谈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以教师言行来给学生树立榜样。所谓“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信其道”。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不能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到课堂中,还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学问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喜欢教师开始喜欢政治课。尤其是在课堂外,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形象,不能上课一套、下课一套。当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关心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这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还应体现在课堂外,如加强差生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
二、注重人文情境的创设,营造人性化课堂
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人文环境的熏陶,而政治课程又是极富人文性的课程,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人文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知识的可贵,在学习知识后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首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汲取人文性素材而创设人文情境,如在《两代人的对话》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而懂得尊重父母,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为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剧来模拟两代人的对话,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然后再引入课题。又如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网络交往的规则,了解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而一些中学生往往经受不住网络的吸引,经常出现逃课去上网等现象,为此教学中教师先设置一个某个学生因上网而遭遇不测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想办法处理实际问题,从而过渡到对网络双面性的讨论中。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际案例来创设人文情境。如在《扬起自信的风帆》的“我能行”的教学中,教师以话题“那一次,我成功了”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然后再以小泽征尔的故事导入,提出问题“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而引入自信的话题,从而进入“自信一族”板块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理性认知,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多人性化设计,尊重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客观上又存在一定差异。要真正在课堂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人文化教学。
要实施人文化的教学,就要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从目标上进行分层引导,如在《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国策》的教学中,教师以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的现状及特点即可;而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可拓展到认识人口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拓展到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政治课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一味以知识灌输为主,相反要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晓春.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吉林教育,2008.
[2]刘文川.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人文性的把握[J].福建教学研究,2009.
[3]钟培银.落实思想品德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王婵,江西省瑞金市鲍坊初中,邮编:342500
【关键词】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人文素养
初中政治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教师教学中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实,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需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人文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则提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培养技能。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一些教师当学生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会采用语言进行讥讽,试想,学生又如何喜欢你的课,又何谈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以教师言行来给学生树立榜样。所谓“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信其道”。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不能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到课堂中,还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学问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喜欢教师开始喜欢政治课。尤其是在课堂外,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形象,不能上课一套、下课一套。当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关心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这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还应体现在课堂外,如加强差生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
二、注重人文情境的创设,营造人性化课堂
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人文环境的熏陶,而政治课程又是极富人文性的课程,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人文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知识的可贵,在学习知识后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首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汲取人文性素材而创设人文情境,如在《两代人的对话》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而懂得尊重父母,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为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剧来模拟两代人的对话,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然后再引入课题。又如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网络交往的规则,了解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而一些中学生往往经受不住网络的吸引,经常出现逃课去上网等现象,为此教学中教师先设置一个某个学生因上网而遭遇不测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想办法处理实际问题,从而过渡到对网络双面性的讨论中。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际案例来创设人文情境。如在《扬起自信的风帆》的“我能行”的教学中,教师以话题“那一次,我成功了”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然后再以小泽征尔的故事导入,提出问题“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而引入自信的话题,从而进入“自信一族”板块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理性认知,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多人性化设计,尊重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客观上又存在一定差异。要真正在课堂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人文化教学。
要实施人文化的教学,就要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从目标上进行分层引导,如在《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国策》的教学中,教师以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的现状及特点即可;而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可拓展到认识人口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拓展到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政治课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一味以知识灌输为主,相反要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晓春.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吉林教育,2008.
[2]刘文川.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人文性的把握[J].福建教学研究,2009.
[3]钟培银.落实思想品德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王婵,江西省瑞金市鲍坊初中,邮编:3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