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我国所有歌唱类真人秀中,《中国好声音》已经成为此类真人秀的里程碑,它的收视一直居高不下,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深入地剖析该节目成功的原因,为其他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歌唱类真人秀;《中国好声音》;转椅
引言
早在2006年,自《超级女声》掀起全民狂欢以来,我国各个电视台开始推出各种不同的歌唱类真人秀,在利益的驱动下,观众们开始对歌唱类真人秀不再感兴趣,而在2012 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凭借着精良的制作,使得歌唱类真人秀逐渐地回归本真,而《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原因都是什么呢?
一、我国歌唱类真人秀的发展现状
我国最初出现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是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创办的《超级男声》,此后,《超级男声》、《我型我秀》、《中国好声音》和《全民星战》相继出现,其中,《中国好声音》自播出以来,创造了收视神话,“好声音”逐渐成为浙江卫视的标志性品牌。为扩大品牌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通过引入媒体评审团,借助媒体的理论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由媒体评审参与选手的选拔,决定选手去留,媒体评审团在节目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此后,我国的歌唱类真人秀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
二、真人秀热播的原因——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总的来说,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来阐述《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原因,分别是:
(一)娱乐传播的平民化。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收视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娱乐方式,更趋向于平民化,而《中国好声音》基本上是从草根中选拔选手,这极大地契合了观众的心理,使得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这是该节目成功的一大原因。
(二)节目亮点的多元化。
要想持续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需要多元化的不同亮点,对于《中国好声音》来说,首先,它是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制播分离能够使得电视台与制片公司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制片公司来说,要想顺利地卖出自己的节目,就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去制作,《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公司就很好地做好了这一点,其精良的作品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使得人们能够接受《中国好声音》。其次,独具魅力的“转椅”元素。与其他的歌唱类真人秀不同,《中国好声音》独创了“转椅”的选择模式,每个选手在演唱之前,所有的导师都是背对着的,他们通过声音来选择选手,这极大地确保了选择的公平性,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这种悬念的设置在无形中为《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增添了助力。最后,幽默风趣的导师表现。导师在拉拢选手时会出现各种笑点,比如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四位导师为了争夺选手就展开了激烈的口水之争,很好地协调了节目的轻松气氛,也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
(三)节目细节的精心操作。
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中国好声音》更为关注细节的操作,比如从舞台的设计、灯光、地点和音乐指导等,都做到了最精心的准备。在录制的过程中,现场会调动26个不同的机位,摄像师会仔细地录制下导师的各种谈论。如此精心的细节操作,使得观众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节目当中,由此可见,《中国好声音》为人们展现了一种认真的态度,只有投入了足够的感情,观众才会很好地带入。
(四)节目营销手段的多样化。
早在节目开播前,《中国好声音》在全国的15大城市就已经邀请了各种明星好友来参加栏目的推介会,其中,浙江卫视就与爱奇艺联合,共同推出了一档《中国好声音学员推介会》的节目,旨在寻找更多的好声音。除此之外,《中国好声音》还通过新浪微博、好声音官网等一系列的平台来进行网络营销,从而使得节目能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三、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好声音》凭借着优良的制作,成功地在歌唱类真人秀中崛起,使得观众重新地燃起了对此类节目的兴趣,作为我国娱乐节目来说,将来旨在为自己打造出原创的产品,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冀晶.《中国好声音》受众需求的满足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蒋潮.从制播分离的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模式和宣传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宁.叙事学视角下的《中国好声音2》[D].厦门大学,2014.
[4]覃晴,谭天.《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J]. 新闻与写作,2012,10:36-39.
[5]孙妍峰,张芊.从《中国好声音》看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J]. 现代视听,2012,09:36-41.
[6]万美容,彭红艳.青春镜像:《中国好声音》的文化意义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3,04:70-74.
[7]辛欣.从中国好声音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模式移植与文化原创[D].郑州大学,2014.
[8]张艳艳.《中国好声音》成功原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
[9]吴洋.《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10]马兴越,隋欣.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与面临的挑战[J]. 北方音乐,2013,12:41-42.
关键词:歌唱类真人秀;《中国好声音》;转椅
引言
早在2006年,自《超级女声》掀起全民狂欢以来,我国各个电视台开始推出各种不同的歌唱类真人秀,在利益的驱动下,观众们开始对歌唱类真人秀不再感兴趣,而在2012 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凭借着精良的制作,使得歌唱类真人秀逐渐地回归本真,而《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原因都是什么呢?
一、我国歌唱类真人秀的发展现状
我国最初出现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是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创办的《超级男声》,此后,《超级男声》、《我型我秀》、《中国好声音》和《全民星战》相继出现,其中,《中国好声音》自播出以来,创造了收视神话,“好声音”逐渐成为浙江卫视的标志性品牌。为扩大品牌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通过引入媒体评审团,借助媒体的理论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由媒体评审参与选手的选拔,决定选手去留,媒体评审团在节目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此后,我国的歌唱类真人秀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
二、真人秀热播的原因——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总的来说,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来阐述《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原因,分别是:
(一)娱乐传播的平民化。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收视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娱乐方式,更趋向于平民化,而《中国好声音》基本上是从草根中选拔选手,这极大地契合了观众的心理,使得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这是该节目成功的一大原因。
(二)节目亮点的多元化。
要想持续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需要多元化的不同亮点,对于《中国好声音》来说,首先,它是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制播分离能够使得电视台与制片公司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制片公司来说,要想顺利地卖出自己的节目,就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去制作,《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公司就很好地做好了这一点,其精良的作品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使得人们能够接受《中国好声音》。其次,独具魅力的“转椅”元素。与其他的歌唱类真人秀不同,《中国好声音》独创了“转椅”的选择模式,每个选手在演唱之前,所有的导师都是背对着的,他们通过声音来选择选手,这极大地确保了选择的公平性,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这种悬念的设置在无形中为《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增添了助力。最后,幽默风趣的导师表现。导师在拉拢选手时会出现各种笑点,比如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四位导师为了争夺选手就展开了激烈的口水之争,很好地协调了节目的轻松气氛,也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
(三)节目细节的精心操作。
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中国好声音》更为关注细节的操作,比如从舞台的设计、灯光、地点和音乐指导等,都做到了最精心的准备。在录制的过程中,现场会调动26个不同的机位,摄像师会仔细地录制下导师的各种谈论。如此精心的细节操作,使得观众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节目当中,由此可见,《中国好声音》为人们展现了一种认真的态度,只有投入了足够的感情,观众才会很好地带入。
(四)节目营销手段的多样化。
早在节目开播前,《中国好声音》在全国的15大城市就已经邀请了各种明星好友来参加栏目的推介会,其中,浙江卫视就与爱奇艺联合,共同推出了一档《中国好声音学员推介会》的节目,旨在寻找更多的好声音。除此之外,《中国好声音》还通过新浪微博、好声音官网等一系列的平台来进行网络营销,从而使得节目能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三、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好声音》凭借着优良的制作,成功地在歌唱类真人秀中崛起,使得观众重新地燃起了对此类节目的兴趣,作为我国娱乐节目来说,将来旨在为自己打造出原创的产品,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冀晶.《中国好声音》受众需求的满足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蒋潮.从制播分离的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模式和宣传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宁.叙事学视角下的《中国好声音2》[D].厦门大学,2014.
[4]覃晴,谭天.《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J]. 新闻与写作,2012,10:36-39.
[5]孙妍峰,张芊.从《中国好声音》看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J]. 现代视听,2012,09:36-41.
[6]万美容,彭红艳.青春镜像:《中国好声音》的文化意义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3,04:70-74.
[7]辛欣.从中国好声音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模式移植与文化原创[D].郑州大学,2014.
[8]张艳艳.《中国好声音》成功原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
[9]吴洋.《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10]马兴越,隋欣.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与面临的挑战[J]. 北方音乐,2013,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