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习迁移能力是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它的本质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情境中运用。将学习迁移理念合理运用到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还能够为职校学生的終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学习迁移理念的因素,并进一步从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合理选择教材、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等方面阐述了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学习迁移 职校计算机 基础教学
  学习迁移主要是指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对新情境中这些因素的影响,简单而言就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它主要包括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负迁移与正迁移、逆向迁移与正向迁移等。研究这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抑制负迁移,帮助学生实现正迁移,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若要提高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就必须结合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合理运用知识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的诱发有极重要的影响。当学生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时,就会产生对学习迁移有利的情绪,从而自觉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迁移。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较消极,学习迁移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加。其次是学生的年龄及智力水平。一般情况下,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掌握更准确,及时把握学习迁移的契机,进而实现知识迁移。从年龄层面看,年龄较大的学生往往知识面较宽,学习迁移的可能性更大。就同一个学生而言,随着智力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他会更自觉和熟练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进而实现知识迁移。再次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是学习迁移的基础。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就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而让自身的知识更系统化。相反,如果学生掌握的知识缺乏条理,其学习迁移的难度就会增大。
  2.客观因素
  首先是学习内容的相似程度。如果学习情境相似度较高,学生就能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境回忆起所学知识,并根据情景需求做出学习迁移的反应,从而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如果让一个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学习新的程序设计语言,他就会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其次是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如果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迁移就难以实现。再次是学习材料的应用价值。如果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学校就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的课程,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和实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实现学习的迁移。
  二、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各种教学情境中教学内容的异同点。当然,比较的内容不仅要有内在联系,还要合理地比较标准。系统比较教学内容,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更精细、全面地探究所学内容。比如,在学习Excel与Word时,可以鼓励学生注意两者界面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从而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正迁移。
  2.合理选择教材
  首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参考材料与教材应当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将最具迁移价值的基本内容放在教学首位。同时,还应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用新知识代替旧成就。其次,教材的选取还应当强调教学内容的共同因素、应用价值和组织结构。再次,教材内容还要充分考虑职校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针对性教材。
  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
  学生对所学内容概括得越好,其学习迁移就越容易实现。但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概括总结所学知识时难度较大。因此,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及时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实例,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在不同情境中灵活使用所学知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各种软件,以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4.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学习迁移理论看,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之间应当有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这种内在关系。此外,还应当合理掌控教学过程。从宏观方面看,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先后顺序。微观方面而言,则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划和安排,合理计划每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力水平,准确把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难点,突出那些派生性强、概括性高的内容,并将那些最具迁移价值的学习技能放在首要位置。
  5.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越巩固,其新知识的学习就会越顺利。若原有知识巩固性较差,那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很难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例如,学生原本已经掌握Word软件,且可以熟练地使用该技能,那么在学习Excel软件时,虽然在初始阶段可能会受到干扰,但随着新技能的不断学习,两种知识就会日益融合,并相互促进。以此,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确定学生熟练掌握原有知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以便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朱燕.现代知识分类思想下的学习迁移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1999.
  [2]彭凯,李智.基于学习迁移的通识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
  [3]杨红.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分析及促进积极迁移的策略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
  [4]尹锋.学习迁移理论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中职学生普遍明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
根据我校学生的身心特征,在近几年里我校针对不同的季节实施了相应的大课间内容,整体来说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学生刚开始的兴趣比较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慢慢降低,对于大课间内容有一定的排斥性,每天的大课间整体质量都不高,没有真正达到健身的效果。从这个层面上考虑,我认为大课间的内容可以适当进行创编。排舞作为一种新兴体育项目,由于其动作简单易学、具有时尚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青睐。基于校本课程教
摘 要: 一个好的游戏情节不仅可以吸引每一个人的目光,更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教育。对于课外活动的体育课,可以利用游戏的多种优势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水平和效率。文章就小学体育课中的游戏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 游戏创新 使用优势 教学建议  一、引言  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将乐趣与锻炼相结合,提出了游戏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上使用游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动脑动手,强身健
摘 要: 小学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本线索,涵盖范围广,实现了较全面的综合。其中历史事件题材的教学在《品德与社会》中比重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事件题材的品德内容,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让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作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就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