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寡”字,三重大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u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胡适的《我的母亲》中胡适母亲的三种身份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种种不易和艰辛。
  关键词:单身母亲;当家后母;年轻寡妇;三重身份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形容他母亲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身为学者、诗人的胡适为什么如此感慨?细读《我的母亲》一文,我们可以发现,胡适在行文过程中,向我们依次描绘的是自己母亲的三种身份:单身母亲、当家后母、年轻寡妇。在旧社会,这其中的任何一种身份都足以让一个女子痛苦一生。而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的母亲却同时扛着这旧社会女子的三座大山。这其中的种种,常人确实难以想象。
  胡适14岁就离开了他的母亲。一个孩子自是无法深刻地体会他母亲背负一生的苦难,可胡适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深谙世事的他回顾关于他母亲的许多往事时,重新认识了他母亲的不易和辛酸,也读懂了他母亲的伟大。所以作者在行文之时,处处饱含深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作者把对自己而言的母亲身份放了在文章的最前面。这于他是最深刻的记忆。从读者,尤其从初中生的角度看,也是最易读懂的一块。在那个年代,死了丈夫的女人,有一个儿子是不幸中的大幸。儿子是母亲余生的寄托,也是出身不够的她在这个体面的家族中安身立命的唯一希望。于是母亲在慈爱的同时又格外严格,对儿子的教育处处小心,唯恐儿子因一丁点儿错误而成不了才。即使儿子说了一句轻薄的话,母亲也不放过。面对儿子的错误,她没有丝毫的留情和懈怠。慈爱之中的这份苛责是母亲心头最痛的期待。作者对于母亲的这份爱之深、盼之切是抱着理解与感激的,他称母亲为“严父、慈母、严师”。
  值得一说的是,母亲对于儿子的这种教育虽近于苛刻,却显出其独特的智慧。首先,母亲极力维护儿子尊严。“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对儿子的训诫总是选择夜深人静时或天亮时分。母亲惩罚作者的方式为或罚跪或拧肉,并且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敏感自尊的母亲深知,在这个大家庭中,儿子的尊严与她的尊严连在一起。这是多么睿智的母亲。其次,母亲坚持每日凌晨训诫儿子。儿子的错事错话,母亲天天总结,使得儿子在不断的思过中进步。而且早上的训诫又对孩子一整天的言行起了有效的警醒和约束作用。这显然是母亲的精心安排。
  文中,胡适又提到,“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没什么文化的母亲,就这样天天坚持于天未亮时醒来,然后叫醒儿子,训诫儿子,至天大亮时让儿子去上早学。儿子是母亲最大的期待。而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个母亲在后来又忍痛放儿远行。胡适在结尾说,“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她唯一的儿子先是外出求学,后来又赴远洋求学,她是多么的难以割舍!她身上有着何等的胸襟和气度!
  母亲的第二重身份:当家后母。寡母难,寡后母更难,当家的寡后母尤其难。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本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她丈夫留下的孩子及媳妇与她年龄不相上下。而且此时家道中落,“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执掌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难处显而易见。而母亲最难面对的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是是非非。“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两个继媳妇中,大的最无能又不懂事,二嫂能干却气量小,两个妯娌之间争斗的气常撒在年轻的婆婆身上。
  母亲失却了丈夫的依靠,也没有来自娘家的支撑,于是,她只能依靠她自己的人格和心胸。一个个除夕夜,她面无怒色地为大继子打发赌债;一次次出门,躲避大媳妇和二媳妇的闹气。她从不和两个媳妇吵一句嘴,她总是偏向比儿子小一岁的孙女。封建大家族中的长短是非全熄灭在从不露怒色的母亲那里。她的委曲求全终为她赢得当家的尊严,当她因无法忍耐而轻声向死去丈夫哭诉之时,尚有闹气的媳妇早起端茶劝慰,且图得一段日子的清静。当她几次为继子定每月用费和毅然还击五叔诽谤时,都能请得到本家长辈与她同主公道。她的温和隐忍与宽容大度,赢得了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尊敬。当然,这份尊严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当家的后母后婆无限的辛酸,也是母亲伟大力量的展现。
  文章最后交代的是母亲的第三重身份:寡妇。母亲对待亲生儿子的苛责与对待继子的宽容形成一比,对待家中长短的隐忍与对待他人闲言碎语的刚气则又形成一比。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是一个23岁起就守寡的年轻女人。面对无业浪人五叔的污蔑,母亲愤然决然地还击,“气得大哭”“请本家”,直至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如此兴师动众的原因,很简单,捍卫一个寡妇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她的人生底线;这个尊严,事关她的丈夫,她的儿子。所以母亲一反常态,表现得如此刚气。这份刚气既让人佩服,又让人不禁心酸。如此宽和的女子,竟如此大闹,心头该承受了何等的煎熬,这也许是她唯一的一次释放吧。
  三种身份,犹如三座大山,各有各的痛苦。而三种身份叠加在一起的苦难又何以堪言!而深究这其中的原因,一切又因寡而起。如果丈夫尚在,这重重的苦难该不会如此深重吧。母亲的刚强在寡的境遇中逼出,而其伟大也因寡而练就。而恰恰是母亲寡的境遇中的种种,对胡适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母亲的训诫是言传,母亲在这个封建大家族中的做人处事则是身教,它更为深远地影响和教育了作者。如作者结尾所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一个寡字,三重大山。这,就是胡适刚强至美的母亲。
  编辑 郭晓云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当今小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此学科需要考虑到当今小学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考虑到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然后对当今的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做了简要分析,最后说明一些适合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语文教师  一、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1.理论依据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建设是需要
虽然我已当了近四年的班主任,但依旧很困惑怎样让学生在上课铃响之前快速地交完作业。每当看到上课之后学生还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忙着交作业时,很像热闹的集市,我在想,学生什么时候能安静下来让我上课啊!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上演。  每天早上我进教室都要大吼:“同学们,要上课了,请快点交完作业。”可是部分学生还是做不到,今天刚讲完,明天又忘记,交个作业都要浪费好长时间。  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学生快速交作业,如,
摘 要:阅读,如花如草,亭亭然,欣欣然。阅读,让童声回荡,让童心歌唱;让课堂情趣盎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情趣;终身发展  一、以心相诵,经典最美  1.“经典”如花,亭亭然  “新经典”如花,优雅地绽放在语文园林,亭亭然。中外名著、现代诗文、古典词诗……兴之所至,随手撷来,便成为师生共享的美餐。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演绎的《枫桥夜泊》,就是一场经典的盛宴。千年的钟声,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语法、词汇在他们眼变得枯燥无味,冷冰冰,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当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以下几种导入法。  一、目标展示导入法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教学也同
一名教师要想打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要想把自己的课堂营造成学生向往的地方,我觉得教学反思非常重要。  第一,教学反思既可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又可以反思一些好的做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记得我在以前教四年级《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我就直接告诉学生只有孙膑这个做法最好,能使田忌取胜,没有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么孙膑这个办法最好?上完这节
摘 要: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诸多原因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科学的火花,“电化”引燃学生学生科学兴趣的火焰,“评价”助推学生科学兴趣的强力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电化;评价;科学;兴趣  科学这门课程,在还在炫耀高考状元的今日教育下,不被许多人重视,包括学生自己。那么,作为科学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
民族地区孩子们的语文基础比较差,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坎。焦虑之中,我尝试着引领孩子们去发现、去感受。几番挣扎般轮回之后,渐渐地我看到了希望……  一、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上天赐予孩子们的写作甘泉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在逐日殷实,但农村的回族同胞仍旧保留着自己原有的“本色”,保留着自己淳朴的民族风俗。回族的孩子也用虔诚的心去领会着他们民族文化的沐浴,所以我“就地取材”,让孩子们观察他们的传统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拓宽数学学习渠道,不断体验数学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魅力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人自由抒发真情实感的需要,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技能,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一篇好的作文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但在当今的教学中让学生写作成了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写作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怕写作文,不知何去写,心里空无一物;即使是写出来的,也是瞎编乱造,没有真性实感,干巴巴的;甚至有的则犯有写作上的一般性错误:语病、标点错误。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提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