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文章的几个“一”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写好文章的几个“一”。
  首先是想好一件事情。
  也许,你经历过的事情已经很多:与朋友的交往,与同学的相处,与父母的沟通,与师长的交谈;读书的故事,旅游的记忆,意外的事件,平常的日子……其中可能有一两件给你印象最深、最令你刻骨铭心的事让你无法释怀,让你急于想告诉你的老师、同学、朋友或家长,以便让他们能与你一起或共享,或分担……想好了,就可以写下来。
  记得我的一位学生的姐姐,小时候摔断过一条腿,到医院动过手术,差不多好的时候,又被爷爷不经意间弄伤,不得不第二次动手术。由于手术中麻药用得过多,智力发育受到了影响。姐姐不得不留级,与妹妹“我”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读书。姐姐虽然十分努力,但成绩一直不好,因而遭受了许多同学的白眼,和个别老师的训斥。“我”很难受。
  更难受的是,有一天,一位“我”的好朋友竟然指着姐姐,用鄙夷的口气问;“她是你的姐姐?”于是,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就着泪水,“我”一口气写下了2000多字。这篇名叫《姐姐》的文章先是参加了“语文报杯”全国中學生作文大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随后又被《美文》杂志选中,发表在2002年第9期上。
  其次是取好一个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写得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但,如果文章好,却拟了一个一般化的题目,就会多多少少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就失去了对读者眼球的吸引力。如果是考试,就难以拿到高分,如果寄往刊物,则无法被编辑相中,影响到发表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假如是考试,作文多得评卷老师每分钟得改两三篇;假如是投寄报社、杂志社,编辑老师要读的稿件每天都无法计数;如果标题太过一般化,无论是考试还是投稿,都无法让人多看几眼,这样,你的好文章很可能就被“埋没”了。长此以往,你就会感叹:“怎么作文那么难写?”“怎么我与老师的看法总是大相径庭?”最终影响到写作的信心。这实际上关系到有无动脑筋思考的大事,拟标题也是一种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技巧。
  有个女同学,面对初夏的蚊子“兵团”的袭击,不胜其扰,烦躁至极,痛定之后静下心来,写了一篇与蚊子“过招”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人蚊大战”,投给某杂志,编辑老师觉得写得不错,就编发了。此文能发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这件小事,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小见大,标题使编辑老师难于忘怀。
  在2002年的深圳市中考语文考试上,针对“过程”这个话题,许多考生就顺手取“过程”为标题,这当然也不会错。然而,当评卷老师看到“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个题目时,真是情难自已,认真阅读,最后是情不自禁,手下一松,就给了一个满分!因为,那满带书卷气的标题,很难让阅卷老师忍心扣分。更何况,文章的语言那么流畅,对事实的描述又那么真实感人。
  第三是选准一个切入点。
  这是一个写作的构思问题。“切入点”通常也就是开头。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可衡量处很多,譬如内容是否真实感人,表现手法与内容是否适合,线索是否清楚,结构是否严谨,前后有无照应,语言是否流畅,或者是否俏皮幽默,有没有丰富的想象等等。这里仅谈谈切入点,亦即文章的开头。
  许多人都说过,写好作文要达到“凤头、猪肚、豹尾”。虽说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一说谁都知道,但一动起笔来,就有许多同学把这个很要紧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这是知识没有向能力很好转化的结果。所学的知识只有落实在写作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养成较强的写作能力。这样,才是真正懂了,否则,充其量也只能算赵括的“纸上谈兵”,真要打仗时,只好乖乖地去当人家的俘虏,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去吃败仗,永远都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只要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大概都还记得,这部大名著的饶有特色的开头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个开头之所以成为名言,不仅仅是因为它暗示着这个作品所写的主人公的家庭与命运的不幸,更重要的在于,它揭示了一切美满家庭与不幸家庭的共性,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我们当然不能以名作家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位中学生朋友,但是,要写好文章,一个好的开头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做的就是,每当写作的时候,都要认真思考,做到最好。要针对你所写的文章的内容,或开门见山直奔话题,或以一个小故事引入正题,或设置一个悬念,或引用著名诗句把文章带进诗情画意之中……这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有一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小白》的作文中,这样开头:“小白死了。”只寥寥四个字,却包含了无数的意思: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般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发问:小白是谁(或是什么宠物)?他(它)为什么会死?他(它)的死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它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范围,那就是小白与作者的关系,作者所知道的有关小白的故事;它分明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可能要表达作者对小白的怀念之情……这,就是好的开头,或者叫做好的切入点所起的作用。
其他文献
顽石的启示  http://www.07938.com/zlgs/rsgs/wrcs/2006/3843.html    我刚嫁到这个农场时,那块石头就在屋子拐角。石头样子挺难看,直径约有一英尺,凸出两三英寸。   一次,我全速开着割草机撞在那石头上,碰坏了刀刃。我对丈夫说:“咱们把它挖出来行不行?”“不行,那块石头早就埋在那儿了。”我公公也说:“听说底下埋得深着呢!自从内战后我们家就住在这里,谁
学位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学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举国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身旅外洋”而“心忧中土”,经常饱含热泪,回望神州,时刻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1906年春节,康有为访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有为利用各地华侨提供的捐款,购置电车轨
20年前你第一次带我去学小提琴,你指着那个奇怪的乐器对我说:“你要给我好好学,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小提琴家!”我啃着手指問你:“为什么不可以学我喜欢的钢琴?”你翻了我一眼:“家里哪拿得出那么多钱?但是琴是要学的,只要你好好练,什么琴不一样?”  从我6岁到16岁,你一直对我那么严苛。我真是恨死了小提琴和你。那时我真是不懂,如果你喜欢小提琴你就自己学好了,为什么要强人所难,逼着我学?  邻居们也经常投诉
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先生21岁那年,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惜才爱才的陈垣认定这位目前处境艰难的青年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决心扶持他、培养他。  起初,陈垣为了解决启功生活上的困难,安排他到辅仁大学附中做中学教师,任教国文科。虽然他的教学能力是能胜任的,甚至比其他同事都强,然而不久以后,却被分管附中的一位院长以他“中学还未毕业就教中学不合制度”为由把启功辞退
包容,造就璀璨的珍珠;成长,一种美丽的疼痛。    我将以田李阳子的身份进入杨百万国际实验学校。  我将憋足了劲,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暑假里,我自己把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本重新学了一遍。我本来是打算从一年级开始学起的,为的是显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但我发现以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再去学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知识,确实是太弱智了。  我学过的所有课本都整整齐齐地放在抽屉里。因为我以前的所有课本,包括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