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大战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个妹妹叫萝拉。她是个有趣的小人儿。有时候,我不得不看着她。有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安排她吃饭,这任务可真够困难的,因为萝拉是个非常挑食的家伙……
  这是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中的故事情节。
  我们班也有和小萝拉一样的吃饭困难户。看看这一年多来我们班的“小萝拉”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哇!好辣!
  一年级刚入学时,孩子们还不太习惯学校的饭菜。他们的视觉总是先于味觉,看到青椒、红椒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天的菜好辣呀,我不能吃”。一旦有人提出这个意见,马上就会有此起彼伏的附和声。对孩子们来说,食物是不是真的很辣呢?如果孩子实在吃不了该怎么办呢?
  我的牙齿掉了,咬不动青菜
  “老师,你看我的牙齿。”
  “嗯,我发现了,你正在换牙。”
  “是的,我的门牙掉了,这些青菜我咬不动,可以不吃吗?”
  “没有门牙确实不方便,你可以试试用两边的牙齿慢慢嚼,一次不要吃太多。你能试一试吗?”
  “好的,我试试。”
  我吞不下去,我想吐
  刚入学时,孩子们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就装可怜:“张老师,这个我吞不下去,一吃就想吐。”然后作呕吐状,甚至当着大家的面把食物吐出来。
  一开始,我看到这样的情况,以为孩子哪里不舒服,并允许他不吃那个菜。后來,我和其他老师及家长交流才知道,我被装进“套子”里了。孩子知道老师最关心的就是他们的身体,只要作呕吐状就可以不吃自己不爱吃的饭菜了。
  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淡定许多了。一看学生的脸色、状态和剩余的饭菜,二问学生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了解他近期的身体状态。一看二问后,基本情况便会明了。
  可是,真的吞不下去怎么办?细嚼慢咽,或者把大口变小口,让食物有充分的咀嚼空间,吞下去自然就顺畅多了。
  发呆比享受美食更快乐
  不管什么食物,他似乎都没有兴趣。他总是放空自己,眼睛盯着一处,有一口没一口地嚼着,一点儿也不着急,有时候甚至一停就是几分钟,午餐结束的铃声响后还剩下大半碗饭菜。
  为了解决孩子们吃饭难的问题,我们软硬兼施。一方面,制订规则,强化观念,不允许讲条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违反了规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扣除积分卡或义务劳动等)。另一方面,我们想出各种方法,鼓励孩子尝试每一种食物,提醒孩子更加专注,努力提高吃饭的速度,创设更愉悦的就餐环境,让孩子享受就餐过程……
  看看我们的具体做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价值引导法
  入学之初,我们就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诵读经典等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懂珍惜、不浪费、会分享、有节制”的饮食观。
  孩子们在了解了山区小朋友吃黄豆饭、自备炊具的故事后,心灵深受震撼,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了解了粮食的种植过程和加工步骤后,知道了每一份食物都饱含许多人的汗水;遇到自己喜欢的饭菜,不能无休止地添加,还要为他人留下一份。
  价值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约束、提醒和鼓励,我们每天都放在心头,从老师提醒,到同学提醒,再到自我管理,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
  “辣椒在你的舌头上跳舞”之享受百味法
  ①理解孩子的感受
  食堂的饭菜总是以清淡酱香为主,成人并不觉得辣,但孩子的味觉和肠胃更加敏感,这时候我会征询全班同学的意见:“你们觉得怎样?”如果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辣,便不会强求他们吃光。
  ②鼓励孩子尝试
  我告诉孩子们,食物最重要的五种味道就是酸甜苦辣咸,世界上很多美味的食物都与辣有关,勇敢地试一试,会感觉到辣椒正轻轻地在舌头上跳舞。
  孩子们试着品尝辣椒,很多人发现,红椒几乎没有辣味儿,细细地嚼,还甜滋滋的。
  “它是富士山山尖上飘下来的云朵”之奇妙想象法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中,萝拉把胡萝卜想象成土星上的树枝,把土豆泥想象成富士山山尖上飘下来的云朵。宝贝们也把想象当作了调味剂,有人不喜欢洋葱,同学们会告诉他这是来自水星的贝壳薯片;有人不喜欢豆芽,朋友们会告诉他这是东海的跳舞珍珠;还有西兰花,它是魔法花,干豆角是蜘蛛侠……
  有时候,孩子们不喜欢某种食物只是因为没尝试过或还不习惯它的味道,想象让他们更愿意尝试,更容易接受,慢慢地习惯甚至爱上了这种味道。
  “宝贝们,这首曲子是促进食欲的”之愉悦身心法
  走进教室,发现数学老师正在播放一首轻音乐《花好月圆》,她温柔地对孩子们说:“这是一首促进食欲的曲子,你们一边吃饭一边倾听,看看食欲有没有大增呢!”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老师悄悄降低了音乐的音量,告诉孩子们,如果听不见音乐了,就说明咱们还不够安静。孩子们一听,更安静了,不仅约束自己,还会提醒同学,专注起来后,效率也更高了。
  合适的曲子对促进食欲的确有一定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良好的就餐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愉悦的心情让食物也变得更加美味。
  “吃下这道菜对我来说也是挑战”之同理心榜样法
  我也有不喜欢的食物,芹菜就是其中一种。一天午餐,有个孩子端着饭碗来找我:“张老师,其他饭菜我都吃完了,但是我真的不喜欢吃芹菜,我可以交积分卡给你,不吃芹菜吗?”看着她可爱又难过的小脸,我心生怜爱,悄悄凑到她耳边,轻轻告诉她:“张老师也和你一样,从小就不喜欢吃芹菜,但是后来我知道芹菜长长的纤维可以帮我们清洁血管,所以后来我开始尝试吃一些芹菜,发现它也没那么难接受。要不咱们PK一下,我吃一根,你吃一根,看看谁的速度更快。”我一开动,她马上就跟着吃了起来,我们越吃越开心,很快就吃光了所有的芹菜。
  “午餐管理员很辛苦,他吃饭的速度可不能慢”之心愿诱惑法
  要想当午餐管理员,就要吃得快、细心、态度好、技术佳,这样一来,吃得快、细心、态度好、技术佳就成了孩子们的努力目标。一个孩子带动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带动更多孩子,渐渐地,全班同学的就餐效率整体提高了。要想保持这个心愿的诱惑力,就要注意一名午餐管理员只能有一周任期,下一周就要换新的同学。机会多了,孩子们的动力也更足了。
  “回家试试计时吃饭”之家校并进法
  霓儿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吃完饭,经观察,我发现她吃饭速度太慢的主要原因是吃饭时不专注,容易受外界干扰。
  有一次,趁着她考试进步的机会,我大力表扬了她,并耐心地和她交流了吃饭速度慢的问题。我告诉她,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接着以她的好朋友为例,用榜样激励,然后,我用上了激将法:“在张老师心里,你是绝对有能力的,他们能做到的事,你一定可以,对吗?”最后,我和她约定:从今天开始提高吃饭速度,不仅在学校里要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在家里也一样。
  当天晚上,霓儿妈妈就给我发来了信息:霓儿在20分钟内吃完了晚餐,很有效率。我和霓儿妈妈沟通,孩子取得了进步一定要及时鼓励。第二天午餐前,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霓儿,并提出了期待,同学们都为她加油。
  现在,霓儿已经逐渐能够自己约束自己了。
  在午餐管理中,一方面,我们遵循“懂珍惜、不浪费、会分享、有节制”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引导。我深深明白,这场“番茄”大战没有结束。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脑实质型急性期囊虫病CT表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儿进行CT随访观察并对照同期的临床表现.结果:多数脑囊虫病所致的低密度灶3~6个月内明显消散,
我们三(3)班有个班规,叫“紧箍咒”。  紧箍咒源于《西游记》。取经之初的孙行者桀骜不驯,观音大士密授唐僧“紧箍咒”,以达到管理的目的。那么,我们班的“紧箍咒”为何物?  三(3)班有师生共同制订的班规,每一条都写在黑板左上角的线框里。比如,为防止安全事故,我们总结出“我不疯赶打闹”“我不在二楼走廊跑”“我不从二楼往下丢东西”等规定;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约定“我不掏鼻子”“我不在地上
大学生的廉洁素质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也是党和国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保证。本文从界定廉洁素质定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廉洁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进一
那一天,于老师真的好美丽!我们这几个班里有名的调皮大王,真的很争气:在于老师的鼓励下,学习成绩慢慢地追了上来,我还被同学们选为纪律委员。  我总是利用假期和星期天,到处借书读。于老师看我非常喜欢读书,常常把她读过的书给我拿来,什么《假话国历险记》《长袜子皮皮》等等。  我常常在读书后,默默地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也常常被作家们的丰富想象力所折服。  六年级的时候,尽管我们这几个调皮鬼还是那么顽皮,
期刊
孝悌之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它在价值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孝子、孝行源远流长,历来受到民众与社会的尊崇。当代评选孝子,践行孝义彰显了和谐文化在
智能手机使用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聊天、阅读网络小说等,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此,很多学校、家庭对智能手机“围追堵截”,完全禁止。  其实,智能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粗暴打压不仅收效甚微,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为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有效消除不良影响,应加强引导,做到多管齐下,兴利除弊。  加强正面教育,发挥智能手机正能量  中小学生迷恋智能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主要是因为
奖励是一种很常见的教育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常见的奖励好像不那么“感冒”了,我们就觉得现在的学生荣誉感不强,上进心不强。其实不然,不是我们的学生荣誉感不强了,而是我们的奖励方式太简单了,不够“走心”!  什么样的奖励才是“走心”的呢?在目前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物质奖励起的作用实在不大,奖励的持续性不强,而且物质奖励过度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我们要避免物质奖励的功利性,更多以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