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的梦想与快乐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有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爱读书、读好书,潜心写作,发表书评,引领人们“优质阅读”。这个群体被称为书评人。
   中国地质大学教职工陈华文就是其中一员,他心怀读书与写作的梦想,乐做书香社会的建设者。近几年,他成为了3家报刊的特约书评人,在各大报刊发表书评作品150余篇,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写作奖项。2014年12月,他撰写的《三代人同读“梦想”这本书》,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读书,让梦想成真”主题征文活动中,被评为百篇优秀征文。
  
  转战书评写作
  呼唤教育科学真义
   陈华文1976年出生在汉川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爱读书写作。2001年6月,他凭着大学期间发表的一大摞新闻作品,幸运留校,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从事思想文化工作。在同事朋友眼里,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家中的书架、地板、窗台,乃至卫生间的马桶旁,都放满了书。
   2010年初,全国各地大力开展书香社会建设。陈华文认为,作为高校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不仅要为校园思想文化工作多做贡献,还要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做点什么。他经过深思,决定探索书评写作。
   陈华文对于教育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格外关注。当时,清华大学著名教授何兆武的口述作品《上学记》风行全国。这本书中,何兆武回忆了民国时期大中小学读书的各种往事趣闻。很多人就误以为民国时期是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陈华文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民国时期固然涌现出很多学术大师,但是当时的文盲占总人口的80%,就凭这一点,怎么也不能说是黄金时代。读完这本书后,陈华文一口气撰写了2000余字的书评《那个年代的求学生活》,并在《科学时报》全文发表。由此,他读书、写书评的兴趣越来越大。
   陈华文觉得,作为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而要培育科学精神,研读科学家传记作品是最佳的选择。可是在读者群体中,科学家传记作品一直备受冷落,自己有责任在这个方面试一试。于是,他开始了刻苦的研读之路,撰写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波澜壮阔的科学人生》等书评,并在多家报刊发表。陈华文说:“我虽然对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不多,但是我深知科学精神的重要,撰写科学家传记书评,就是想把科学精神传播给全社会。”
  
  瞄准主流意识
  传递书香社会正能量
   有学者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书评就是商业广告之类的垃圾软文,没有任何的阅读意义和思想价值。陈华文认为,真正的书评,对书的评论应该客观公正,有着独立的思想见解,而绝不是无病呻吟或者自说自唱。他是这么想的,也朝这个目标努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陈华文,善于在书评写作中发挥专业优势。2011年7月,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他阅读了湖北著名作家方方的长篇小說《武昌城》。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在武昌战斗中可歌可泣的故事。陈华文撰写了书评《革命之于一座城的血与痛》,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
   2012年下半年,一本名为《共产党人的十项修炼》的书,引起了陈华文的关注。他以共产党员的名义,撰写书评《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姿态》,在《云南日报》刊发。继而,他又通读《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马克思:从布鲁塞尔到北京》等书籍后,撰写书评《正道直行,直言不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相继在全国性党报发表。陈华文很有感触地说:“每次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我就相当于上了一次党课,灵魂历经一次洗礼。”
   2013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启动,党报党刊的舆论宣传紧跟步伐。《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计划为党员干部开出10本书单,并配发综述性书评。陈华文此时已经在书评圈颇具影响力和相关知识背景,这项工作就落在了他的身上。陈华文用了30天的时间,在茫茫书海中“大浪淘沙”,认认真真挑选书单,反反复复撰写并修改综述书评。8月9日,该报“读与思”周刊头版以5000字的整版篇幅,刊发了题为《以民为本的政治智慧》的综述性书评。文章见报后,国内多家报刊、网站竞相转载,很多地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将本文直接作为读书活动的参照范文。为这篇书评撰写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的陈华文甚感欣慰:“作为共产党员,能为全党营造读书学习氛围,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智慧,这是最幸福的事情。”
  
  反思生态变迁
  书评写作追逐梦想
   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陈华文意识到,书评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主动担当,用文字唤醒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围绕生态文明类图书,他用心阅读,奋笔疾书。
   真正切入生态书评写作时,陈华文最初无从下手。思来想去,他决定从作家“下手”。2011年暑期,陈华文读完著名作家张炜的《午夜来獾》后,撰写长篇书评《在文学野地上行走》,刊发在《中国环境报》。
   在生态书评写作中,陈华文放宽阅读视野,港台、国外一些与生态有关的图书,他也颇为关注。先后为台湾作家朱天衣的散文集《我的山居动物朋友》、加拿大著名记者维利耶的著作《人类的出路》、美国学者塔米尔的《破解碳密码》等书籍撰写书评。2014年4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2013年“全民阅读报刊行”百篇优秀书评评选揭晓,陈华文撰写的《雾霾中求低碳发展》《林下结庐识鸟音》《画家莱斯利与
其他文献
冬日暖阳高照,清风徐来。与中山市实验中学西藏班的孩子们结缘,是我之幸。短短九天的相处,我感受到来自雪域高原的纯真和朴实。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实践、游戏、畅谈,了解到孩子们异地求学的艰辛和他们父辈为祖国繁荣昌盛所做的贡献,我十分感动和敬服。希望这短暂的同行,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细心呵护,茁壮成长,待春暖花开,生根发芽在祖国的大地。  ——上面是实验中学西藏班寒假第一期“名师公益”课堂结束时我
龚雄艳,现任省纪委案件审理室副处级巡视专员。她连续15年奋战在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和案件审理一线,先后参加了50余起违纪违法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工作,多次担任案件主办人、案件主审人、外调组组长,承担案件谈话突破、证据审核把关、定性处理等核心业务工作。她是省纪委机关第一位案件女主办人、第一位抽调中纪委负责谈话及证据审核工作的女同志,还是省纪委机关第一位走上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视频培训讲堂的女干部。她曾获得优秀公
老张全名张永茂,是一名山西汉子,更是一名战斗在武汉铁路局武汉电务段武汉北车载车间里的有着三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工长。  熟悉车载库检作业的人都知道,不说整备场里来来往往的机车,就拿职工机车作业来讲,劳动安全的隐患就不少。车下设备的检查和车上设备的整治,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出现影响人身安全的漏洞。设备多,线路长,如何卡控好职工的劳动安全工作呢?老张可是没有少动嘴。首先在班前会上强调职工的作业安全,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谈到住房问题时,他说,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是政府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去年两会,李克强首次以总理身份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他又指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到“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前后贯通,
有媒体称,南通市濠河音乐喷泉由于故障频繁、设备老化,已于8月底开始拆除。由于涉及数万米电缆、上千个喷头及LED灯,工程复杂,完全拆除需要45天左右。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曾提到,要严格政府资金使用管理,在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以事定费,规范透明,强化审计,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到刀刃上。当下什么是“刀刃”?“刀刃”就是改善民生,建设真正的为民工程。然而,位于南通市的濠
党刊必须“党办”。因此,省委牢牢将《党员生活》这本覆盖全省党的组织和党员受众群体的刊物拿在手中、顶层设计、坚定支持、正确推进。党刊必须“为党”。因此,《党员生活》必须充分尊重办刊的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借鉴他刊之长,在内容布局和功能效应上突出创新。  当前,党刊需要进一步突出针对性、时代性、知识性和地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刊物具有独特的主要受众群体。《党员生活》主体是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党员干部
“西部是一个表面贫瘠,内核富饶的地方。环境虽然艰苦,生活却极为充实。”在遥远的西部边陲,有这样一批地大人,他们远离家乡,扎根西部,一干就是数年。  他们日日夜夜,或奔走于野外侦查、勘探,或静坐于室内伏案撰写,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在西部生了根,开了花。  2003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施的“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十年创造和奇迹的背后,是2700余名赴西学子热血的奔涌、
恩施市白杨坪镇九根树村是典型的山村,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打工。2012年我到村里后,村干部带我入组走访,熟悉情况。一路下来,村里的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开始思考: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2013年春节后回村的第一天,路过一个设有公用电话的小卖部,无意中听到了一个孩子对着电话在哭喊:“爸爸,我要你回来……”这一声揪心的哭喊再次刺痛了我。于是那年暑假,我与当地两名志愿者一起
我叫向贤玉,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巴山村党总支书记。自从22岁当村干部以来,一晃就干了23年。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有过很多辛酸和泪水,但收获的更多是喜悦和成就。我分别当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五届党代表,第六、七届县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县党代表,2011年被评为全县“时代先锋”,2011年被评为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全县“十佳村党总支书记”。  艰难起步,
那个雪天   我拖着漂泊的累累伤痕   回到你   ——母亲身旁   你用博大的胸襟和慈爱的泪水   和灶门的火光   一点   一点   抚平我漂泊的创伤   盡管窗外雪下得很大   鹅毛般的雪   铺天盖地   冰冷似铁   在你粗糙的掌心   升腾而起的   却是灌满母爱的温暖   啊,母亲   我亲亲的   一个大字不识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