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实际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供了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开始就抓紧抓好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为学生智力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思维动机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就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的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增强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教材和习题中挖掘知识因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设置问题,进一步明确知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从而更乐于进行思考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8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5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3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毋庸置疑,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第一,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这时我们就可以恰当的培养学生的迁移、模仿、类比能力。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通过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到乘法计算的过渡,使得学生能够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类比、方法的模仿,进而能够独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难免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点拨,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例题,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 10)%. 这是在教学《百分数》一节时学生们所常见的错误不。究其因,一些学生是因为对“含盐率”这一概念的不理解,所以不知该如何计算,而导致做错。一些学生比较粗心,题目当中的10克盐和100克水这样的数字也很容易使那些粗心的学生马上得出10%这样的错误答案。
  由此我们给出的错题解决策略:
  (1)理解含盐率的意义。并结合合格率、成活率等类似概念进一步理解。 (2)结合求含糖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2)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对应练习题:
  值树节那天,五年级共植树104棵,其中有8棵没有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92.31%)。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第一,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筑路隊要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50米,需40天完成。实际每天修了80米,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可采用分析的方法: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據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第二,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第三,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
  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章少敏.浅议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5(10)
  [2]田进龙,刘辉.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13)
  [3]杨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8)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飞快,很多建筑平地而起,在建筑建设时,供热系统的安装为电气施工重点,通过安全供热系统,可以为居民提供供热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然而,在实际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饲粮对热应激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采食量、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头健康、146±25DIM、2-3胎、平均泌乳量
施工单位在进行冬季路桥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明确冬季路桥现场施工时出现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保温措施,以保障冬季路桥施工质量不会受
【摘 要】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一种形式,幼儿园根据场地的特点划分运动区域,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动作的发展和体能的锻炼。它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性,即自己选择游戏内容、与同伴合作、自主创设游戏情境、创新游戏玩法,在游戏中获得个性化发展。本文将传统文化中的民间童话元素注入户外自主游戏,以幼儿的关键经验、兴趣需要为主要依据,将童话形象、童话情节、童话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相应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暖通需求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近几年,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语言学家卡莫洛姆布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出了学习的成就:付出的时间+兴趣=结果。兴趣的高低与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如:内容引人入胜,方法新颖活泼及丰富的身体语言等。间接兴趣是指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直接感兴趣,而是对学习的结果发生了兴趣,因而支配着自己坚持学习。直接兴趣可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应当引起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作文才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才会在快乐中作文。  一、要让学生快乐作文,教师教学作文就必须是快乐的  让学生喜欢语文,教
期刊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作为一门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助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如何灵性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文从灵性把握探究式学习内涵,有效搭建探究课堂;灵性设计探究式学习方案,有效引领深入探究;灵性运用开放式理念,有效拓展探究空间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把握内涵 学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及早纠正并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 幼儿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