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不是“肉”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小鲜,小而鲜也!
  江南人对“小”对“鲜”的理解,尤有一番风味,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巨商富贾。
  小鲜如小鲫鱼、“白闪鬼”,自己动手,足食无忧。
  一是钓,到河里钓。一支钓鱼竿,白米饭粒作诱饵,半天时辰就会有十来条。也有性急如邻家阿钢弟:冒泡了没有?上鱼了没有?咬钩了没有?又是喊,又是挪。庆叔说:你在岸上钓鱼,鱼在水里钓你。能不能钓上鱼,还得看人是否耐得住寂寞,鱼是否耐得住诱惑。
  二是捞,到水渠里捞。春天,鱼儿经过一冬的潜伏,纷纷外出浪迹天涯,从河里逆流而上水渠,正是“竭泽而渔”的大好时光。约上三五小毛孩,扒起软泥,一人在上游筑起一道坝,一人在下游也筑起一道坝;几人立在水中央,拼命往外淘水。眼看着水渐渐浅了、鱼慢慢现了,不期然间,“哗啦”一声,泥坝塌了——垂头丧气在那里,悻悻不已,望鱼兴叹。不甘心吧?好,周而复始,稳筑坝急淘水,直至逮着小鱼而归。
  近鱼者腥。在烹饪的方法上,做小鲜,最是不能大蒸大煮,而是各种小心思小机巧。未烧的鱼,细盐拌过,或晾于竹筛,或置于屋顶——有客自远方来,煎上一盘鱼干,热上二两酒,味道美极了。待烧的鱼,放了油,唰地丢下锅,辅之以蒜瓣、葱花、姜末,翻来煎一遍,覆去又煎一遍……直把鲜味挑得舌甜、胃开。
  小鲜当然不啻小鱼,还有小虾、小蚬、小蚌、小螺螄……这些旁人看不上眼的东西,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小”鲜。
  2
  小鲜,有小乐、小满足,已经融入江南人的生命。
  江南人出差外地,几天时间就会焦躁不安,暗暗扳着指头数归期。何故?想念小鲜也!在家的,到菜市场挑得几样小鲜——最好是素面朝天的,不作修饰的,生猛的、顶级新鲜的,才够资格,不然食肆的老板非被人臭骂一顿不可。
  小螺蛳这时最受欢迎了,摆上了桌席。得了空闲,小声说话,小口喝酒,小嘬螺蛳——不用嘴吮,对于螺肉奉献上的鲜美,也就无福享受到了。像唐伯虎这样的江南才子,大概真正领受过螺蛳壳里的无穷意趣,故有诗:“不是蝤蛑不是蛏,海味之中少此名。千呼万唤呼不出,只待人来打窟臀。”
  出外的,小排档是小啖小鲜的最佳场所。
  小排档,不似酒家,往来皆高官和老板,太讲究规矩和世俗;也不似咖啡厅,往来皆恋人,过于仪式化和虚荣;小排档非常适合三五好友一聚,喝着啤酒,品着小菜,伴着凉风,那可真叫个爽啊!
  在家的也好,出外的也罢,你说,哪个人离得小鲜?哪个家庭主妇,哪天不买小鲜?餐桌上,哪张没有小鲜?小鲜,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每个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3
  朴素生活蕴含着哲理和智慧。小鲜,有时不单单是美食,更会是一种境界。
  我的一个朋友,闲暇时,喜欢敲些月白风清的文字,然后投稿。得了稿费,他常请我们下小馆子,几碟小菜,一壶酒,热热乎乎吃完后,每人都怀着几分薄醉归去。
  小酒微醺,他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写散文,如烹小鲜——话不写绝,文不写尽,留三分余韵,藏五分拙朴,大音希声,大道无言,犹如国画的留白,仁者看了即是山,智者看了便是水,老者看了是波澜不惊的岁月,幼儿看了是未来的憧憬……
  一法官朋友,也许受其影响,办案也开始烹“小鲜”起来了——我受理的每一个案件,如同菜肴,每一份各有各的特点。案件是否立案,就如同采购的食材质量是否适合烹饪,也得挑挑拣拣。办案时,如同烹饪,太快,夹生饭;太慢,饿死人。火候已到,当调则调,当判则判。
  听罢他们的话,想起老子《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一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平常心、有把握、舒舒服服、笑容可掬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又包含小心翼翼、不急不躁、戒轻率、戒乱来,要掌握烹小鱼的知识、规律、要领,不要老折腾、不要大火大烧、不要过度加工炮制……
  “烹饪”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亦可经天纬地、治国安邦。
  (编辑 高倩/图 沐阳)
其他文献
川航一架飞往拉萨的航班,在9000米高空,挡风玻璃忽然爆碎,气压骤降,飞机失控,万分危险。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最终化解险情,成功备降成都机场。事后,网友好评如潮,媒体激赏,称这是“一次史诗级的降落”,刘机长,你太牛了!  刘传健回应说:“我才没你们说得那么牛,创造了奇迹,我这只是专业而已。因为这条航线我飞了100次,各方面都比较熟悉,提前做了最坏的准备和训练。”专业二字从机长嘴里说出,似
二姐打来电话,说要卖掉老家的房子,让我回去看看有什么需要拾掇的物件。她找的是外地女婿,虽不算入赘,但一直随父母住着家里的老宅。后来二姐出钱将房子翻盖,这里便成了她的家。我分家时的“家业”,一直放在那儿。  出生在小门小户,父母并没给留下多少家产。分家时分得的“大件”,只有一口水瓮、一个老式雕花格柜。格柜我结婚时卖掉了,换了件大衣柜。而水瓮,据说已经用了几代人。虽不值什么钱,但毕竟是祖上所传,不想在
表哥三代单传,做梦都想有个儿子,可婚后表嫂生的偏偏是个女娃。而更让他几近绝望的是,由于身体原因,表嫂以后已经不可能再有身孕了。于是乎,表哥连同他的家人便视表嫂为扫把星,整天指桑骂槐,后来居然以传宗接代为借口在外面寻花问柳。终于将一个身怀六甲的打工妹领回了家,并向表嫂摊牌:你既然生不了了,就赶紧腾地儿!  表嫂没有吵闹,心平气和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只向表哥提了一个要求:我宁愿净身出户,但刚刚三岁
蝴蝶像长了翅的花,从这片田野飞向那另一片。蜜蜂像落入尘世的精灵,围着庄稼那蓬勃粉蕊轻歌曼舞。田野深处还时不时传来鸟儿鸣唱,声音犹如春天的柳笛般悠扬,还弥漫着湿漉漉的气息。当昼和夜在田野那一波又一波旖旎起伏的庄稼的摇曳中沉醉时,我们吮吸着那阵阵扑鼻而来的芳香,和蝴蝶蜜蜂一起,常常会在田野中流连忘返,在茁壮幽深的庄稼的拥抱中,我们也总是会忘了回家。  这是我少年时在乡下老家西场村的一些生活画面。  其
读书从来翻山越岭,喝茶过往万水千山。每一本书,都观照一座书店寂静生长的风景;每一道茶,都记录一个人心灵净土的归去来兮。 一家书店,是你在精神跋涉中能够安住的幽林小筑,不止于一盏灯的照亮,几时遇上书店的目光,自当与你内心的古村落久别重逢,目光所及,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江苏南通中观书院创始人、诗人袁卫东兄弟说的。读书从来翻山越岭,读书也是持续的自我修整。如果说得再好一点,
时下网上好看的图片越来越多,见惯了,也就不足为奇,但有一类构图,却始终百看不厌。  画面并不复杂。一根竹管,顶端削尖,尖头处有水珠滴落在一只石盘上,石盘崚嶒不平,中间有孔,水珠在周围聚成一汪浅水,慢慢顺着孔洞渗到地面。背景通常是一片虚化的竹林,影影绰绰正在下雨,风声催打着竹叶,几滴雨珠沾上了竹管,石盘不为所动,而那汪浅水却更显丰满,也更加晶莹了。  后来才知道,它有着各种诗意的名字,竹管叫逐鹿、惊
看花的人,是安静的,一个人静静地看着一朵花、一束花,一枝花、一树花,或是满山满野的花,于专注专情中,或开心,或陶醉,或伤感,或怡然忘我,都是极可观的情与事。  看花的人,看的是心中的风景,微观的风景。像是不爱看芸芸众生世相的人,抛却了复杂与纷扰,沉浸在自然简单的生活里,偏喜欢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一朵花开,一叶草长,一阵风来,一声鸟鸣,这样的人,总会给我們有所期待的温暖。  看花,是看风景。看花的
蜥蜴是一种爬行动物,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了极少数种类,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陆地上。  随着对蜥蜴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有些陆生的蜥蜴居然也是“潜水高手”,科学家曾观察到一只安乐蜥潜入水中长达16分钟之久而安然无恙。是它们进化出了能在水下呼吸的器官,还是藏有不为人知的绝技呢?这引起了科学家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水下摄像机近距离跟踪拍摄一只安乐蜥,科学家们发现这只安乐蜥潜入水下后,并不是屏住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电脑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网络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是世界性的。墨尔本大学校长吉尔伯特指出:网络文化将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化范式,如何组织全球化的教育事业,如何管理全球化的教育体系,将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网络以极快地速度影响着教育及教育对象,与此同时有关网络的社会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网络环境下,教育对象会受到什么影响?又该如何进行学校德育工作?这将是德
微思念,是我起的词,我喜欢。  微思念,不显山,不露水,是夜半醒来,看到一缕月光,若隐若现地穿过窗帘,人在朦胧中,忽然就叹息了一声,然后又迷迷糊糊地睡去,梦中有一些模糊的影像,似亲近,似遥远,似呼吸可闻,似望尘莫及。  这样的思念,不影响一个女人做贤妻,做良母,相夫教子;不影响一个男人做丈夫,做严父,正直忠诚。春花开了,也去看,也欢笑,笑着笑着,心头那样一痴,风吹来,落花如蝶乱,天地一片迷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