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得以广泛应用。而高层建筑中,由以混凝土建筑为首要技术难题,对于现代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高层建筑的高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地板的厚度。而地板的厚度就是一项技术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因为地板裂缝问题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把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工程质量保障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将对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实际混凝土技术的施工方法,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高层建筑。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高层建筑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楼层高度的不断增加,对于施工而言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题。混凝土为现代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研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的首要难题就是随着底板厚度的增加,底板热度应力而产生裂缝的问题,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而言,急需解決这类难题。
2 高层建筑施工问题概况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需求量的越来越大,这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筑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地下室的渗漏,以及裂缝。高层建筑的技术难题在于当高度增加时,混凝土底板的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裂缝,从而对施工质量造成威胁。此外,高层建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能够很好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就非常关键。因此,可以总结出,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问题就是如何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地研究。
3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以及潜在问题及危害
3.1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现浇的连续墙式结构而容易因为温度收缩引起裂缝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大、浇筑量大、施工条件复杂是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多为现浇超静定结构,因此在施工的技术与质量要求方面更高。在满足混凝土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体性与耐久习惯。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潜在问题及危害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温度应力的原因会造成裂缝,这些裂缝会给高层建筑造成一定的危害:第一、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功能;混凝土开裂,造成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不仅不易于处理,更会造成附加影响。第二、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刚度降低;一旦出现贯穿式裂缝,会使建筑物的刚度降低,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第三、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裂缝的出现会使得一些腐蚀性的物质侵入混凝土层中,造成混凝土内的腐蚀、碳化等。造成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4 对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究
4.1 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基本材料——水泥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水泥是问题的主要原因。普通的水泥的水化热都比较高,尤其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化热不能得以及时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过高,而与外表面产生强大的温差,进而产生了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了表面拉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产生了裂缝。因此,解决水化热是首要问题。水化热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采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再加以合适的添加剂,就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
骨料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一般采用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粗骨料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能力较高。添加粗骨料可以减少水量以及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细骨料则以粒径小于0.5毫米的中砂为主,该用料同样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问题,降低混您发图的温升。
添加剂
粉煤灰的加入,是因为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多采用水泵运送,为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选择添加商量的粉煤灰。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原材料时,可以以25%左右的粉煤灰作为水泥的取代量。粉煤灰的加入主要以降低水化热,加强和易性以及改善混凝土性能为主。但是粉煤灰的加入也会对混凝土的造成抗渗抗裂降低的不利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的配料选取进行粉煤灰的添加设置。
4.2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措施
在原材料等正确选取与配置的基础上,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严格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改善到最佳状态。
浇筑温度的控制
浇筑温度是直接影响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因素,控制好浇筑温度非常重要。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降低浇筑温度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减小内外表面的温差。一般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浇筑温度控制在25~30℃。具体措施为:第一、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骨料在夏季的时候要庇荫存放,采用水泥、骨料、与预冷水的方法来实现原材料的降温。缩短运输时间以及转料次数可以减少新拌混凝土的回温问题。
混凝土硬化过程的人工控温
保温法和降温法是人工控温的主要手段。降温法是利用安置在混凝土内部的循环水管进行降温。降温法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并降低温度应力。保温法是在混凝土的表层设置保温层或者是洒水养护,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增加混凝土外表面温度。
合理的养护防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于早龄期的混凝土,大都暴露在低温环境(相对于内部温度而言)下,周围环境比较恶劣,裂缝也容易产生。因此,拆模时间要合理控制,拆模后要进行隔热处理。夏季的时候避免太阳直射,可以采用洒水的方式来减轻收缩效应。隔热层的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但是隔热层的设置也要掌握好,不要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无法下降。
4.3超高泵送技术的应用
超高泵送技术一般是指在高度超过二百米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超高泵送技术一项比较复杂而综合性的技术,包括混凝土的制备、参数计算以及泵送机的调试与过程控制等等。
超高泵送技术中在原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流动性较高的混凝土。骨料的选择上要配合泵送的管径。外加剂方面,应该选择减水效率较高的泵送剂,并且要保证泵送剂与掺合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超高泵送技术应先进行泵送参数的计算,泵送能力以及型号的确定。水平管的压力损失、垂直管的压力损失等以及泵送效率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然后,在泵送的过程中,要检测混凝土的性能,确保无漏水漏浆的现象。以上准备措施以及检查措施做好后,进行超高泵送的施工。
5 结语
高层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而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在于混凝土的施工问题。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首先以原材料的选取作为出发点,选择合理的材料,在第一关做到裂缝产生的最低。而具体浇筑过程中,要注重浇筑方案的制定以及合理性。此外,做好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未来建筑工程的首要技术,对于其技术的核心研究也有着长远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华、王志豪、李春贵,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浙江水利科技,2005(12) 243-243
[2]隗寿军、张治福、韩勇,高层建筑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24-24
[3]熊百平,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浅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5-25
[3] 陆总兵 陆健,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综合控制要点[J]. 《建筑》,2011(14) 124-124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高层建筑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楼层高度的不断增加,对于施工而言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题。混凝土为现代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研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的首要难题就是随着底板厚度的增加,底板热度应力而产生裂缝的问题,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而言,急需解決这类难题。
2 高层建筑施工问题概况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需求量的越来越大,这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筑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地下室的渗漏,以及裂缝。高层建筑的技术难题在于当高度增加时,混凝土底板的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裂缝,从而对施工质量造成威胁。此外,高层建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能够很好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就非常关键。因此,可以总结出,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问题就是如何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地研究。
3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以及潜在问题及危害
3.1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现浇的连续墙式结构而容易因为温度收缩引起裂缝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大、浇筑量大、施工条件复杂是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多为现浇超静定结构,因此在施工的技术与质量要求方面更高。在满足混凝土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体性与耐久习惯。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潜在问题及危害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温度应力的原因会造成裂缝,这些裂缝会给高层建筑造成一定的危害:第一、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功能;混凝土开裂,造成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不仅不易于处理,更会造成附加影响。第二、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刚度降低;一旦出现贯穿式裂缝,会使建筑物的刚度降低,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第三、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裂缝的出现会使得一些腐蚀性的物质侵入混凝土层中,造成混凝土内的腐蚀、碳化等。造成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4 对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究
4.1 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基本材料——水泥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水泥是问题的主要原因。普通的水泥的水化热都比较高,尤其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化热不能得以及时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过高,而与外表面产生强大的温差,进而产生了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了表面拉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产生了裂缝。因此,解决水化热是首要问题。水化热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采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再加以合适的添加剂,就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
骨料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一般采用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粗骨料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能力较高。添加粗骨料可以减少水量以及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细骨料则以粒径小于0.5毫米的中砂为主,该用料同样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问题,降低混您发图的温升。
添加剂
粉煤灰的加入,是因为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多采用水泵运送,为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选择添加商量的粉煤灰。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原材料时,可以以25%左右的粉煤灰作为水泥的取代量。粉煤灰的加入主要以降低水化热,加强和易性以及改善混凝土性能为主。但是粉煤灰的加入也会对混凝土的造成抗渗抗裂降低的不利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的配料选取进行粉煤灰的添加设置。
4.2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措施
在原材料等正确选取与配置的基础上,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严格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改善到最佳状态。
浇筑温度的控制
浇筑温度是直接影响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因素,控制好浇筑温度非常重要。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降低浇筑温度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减小内外表面的温差。一般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浇筑温度控制在25~30℃。具体措施为:第一、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骨料在夏季的时候要庇荫存放,采用水泥、骨料、与预冷水的方法来实现原材料的降温。缩短运输时间以及转料次数可以减少新拌混凝土的回温问题。
混凝土硬化过程的人工控温
保温法和降温法是人工控温的主要手段。降温法是利用安置在混凝土内部的循环水管进行降温。降温法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并降低温度应力。保温法是在混凝土的表层设置保温层或者是洒水养护,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增加混凝土外表面温度。
合理的养护防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于早龄期的混凝土,大都暴露在低温环境(相对于内部温度而言)下,周围环境比较恶劣,裂缝也容易产生。因此,拆模时间要合理控制,拆模后要进行隔热处理。夏季的时候避免太阳直射,可以采用洒水的方式来减轻收缩效应。隔热层的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但是隔热层的设置也要掌握好,不要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无法下降。
4.3超高泵送技术的应用
超高泵送技术一般是指在高度超过二百米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超高泵送技术一项比较复杂而综合性的技术,包括混凝土的制备、参数计算以及泵送机的调试与过程控制等等。
超高泵送技术中在原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流动性较高的混凝土。骨料的选择上要配合泵送的管径。外加剂方面,应该选择减水效率较高的泵送剂,并且要保证泵送剂与掺合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超高泵送技术应先进行泵送参数的计算,泵送能力以及型号的确定。水平管的压力损失、垂直管的压力损失等以及泵送效率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然后,在泵送的过程中,要检测混凝土的性能,确保无漏水漏浆的现象。以上准备措施以及检查措施做好后,进行超高泵送的施工。
5 结语
高层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而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在于混凝土的施工问题。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首先以原材料的选取作为出发点,选择合理的材料,在第一关做到裂缝产生的最低。而具体浇筑过程中,要注重浇筑方案的制定以及合理性。此外,做好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未来建筑工程的首要技术,对于其技术的核心研究也有着长远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华、王志豪、李春贵,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浙江水利科技,2005(12) 243-243
[2]隗寿军、张治福、韩勇,高层建筑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24-24
[3]熊百平,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浅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5-25
[3] 陆总兵 陆健,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综合控制要点[J]. 《建筑》,2011(14) 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