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四分钟》从内容上来说,可以说是一部情节简单,人物俗套的影片,但由于片中音乐的独特创作和准确运用,又使这样一部普通的电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光彩,让我们在赞叹导演的电影才能之余,再次领略到德国这一在古典音乐领域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国度在现代音乐上所同样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和艺术水平。
  关键词 钢琴 克鲁格夫人 杰妮
  
  2006年在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作为谢幕影片的德国电影《四分钟》在电影节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一举夺得了最佳影片金爵奖。在获奖评语中吕克·贝松给出的评语是:“《四分钟》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一个艰涩而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主角的演技细腻精湛,配角塑造的形象也很生动。影片中,老师与学生、看守与犯人、过去与现在,交错从容,掌控得当,给人震撼。”这部影片在当年的德国电影大奖中也同时获得了八项提名并最后获得最佳影片奖。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阴森的监狱里,执着于钢琴教学的80岁老妇人克鲁格夫人与一个顶着杀人罪名的二十岁叛逆女孩杰妮之间围绕着钢琴和音乐为线索而展开的一段由排斥到接受,再转而到欣赏和感激的一个充满情感纠葛的人生故事。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片中的音乐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中的钢琴音乐为影片中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出场都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一段钢琴音乐,通过不同风格音乐的运用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而准确地刻画了出来,在音乐的帮助下,导演没有使用过多的电影语言,便将一个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徐徐道来。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时,充分借助了音乐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使得这种人物之间个性的对比和冲突既直观又准确简练,尤其是在塑造杰妮和克鲁格夫人这么一对对立人物的过程中,音乐尤其是钢琴音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克鲁格夫人心中飘荡的永远是让人灵魂安宁的高贵、和谐、优雅而又有着深刻思想的古典音乐,而杰妮心中响起的却总是让人精神世界不安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黑人钢琴音乐,两种音乐随着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冲突而不断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但在这种表面的对抗中又蕴含了二者共同,这既包括了两种音乐的共性一都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表达,又表现了两位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共同一两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因而在两种音乐和两位主人公的对抗冲突中,两种音乐和两位主人公又在自然而然中开始了一种内在的接受和融合,这一对老师与学生逐渐因为音乐而彼此欣赏和接受,两人的关系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克鲁格夫人由最初的拒绝到接受,由轻视到重视,由命令到包容,到影片的最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毕生的名誉和自由帮助杰妮登上德国歌剧院的舞台,将她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杰妮也由最初的拒绝和反抗慢慢转变为接受和发自心底的爱,两个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也相差好几代人的女人在音乐的交流中逐渐走到了一起,最后共同完成了在德国歌剧院舞台上精彩的一幕。
  影片中时空的转换和交替也是通过音乐来连结的,在塑造克鲁格夫人这个人物时,为了让观众慢慢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导演并没有专门设置情节来讲述,而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一段舒伯特即兴曲作品142第二首的穿插出现而让克鲁格夫人的经历在音乐中一点点展露。这段音乐就像是克鲁格夫人的内心独白,精致随意,却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带到过去,进入她的精神世界。
  影片的第一段钢琴音乐出现在克鲁格夫人将新买的三角钢琴运回监狱的途中,货车司机在驾驶室中放上了一段自己喜爱的名为《YALA》的摇滚乐,这是一段具有高度穿透力的重金属风格的摇滚音乐,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整个驾驶室充斥在一种浮躁和嘈杂的氛围中。导演通过这么一段音乐很好的表现出了货车司机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那种躁动不安而又极度追求感官刺激的精神状态。这时克鲁格夫人立刻将驾驶室中的音乐换成了自己喜爱的古典音乐,这是一段选自莫扎特奏鸣曲K332第二乐章中的钢琴音乐,整段音乐安静真挚而又带有深刻的哲理色彩,将克鲁格夫人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平和的心境和深沉思想以及以理性方式表达感情的性格准确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这样一段现代摇滚和古典钢琴两种风格音乐之间的转换很好的表现出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环境。克鲁格夫人对古典音乐的执着和坚守,对周遭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排斥,以及她内心深刻的思想都在这样一段小小的情节设置和音乐转换中准确的表现了出来。
  影片中的第二段钢琴音乐出现在女主角杰妮身上。杰妮在一次监狱犯人的教堂礼拜中对音乐的格外陶醉引起了克鲁格夫人的注意,在狱警的带领下杰妮第一次来到克鲁格夫人的钢琴教室,但由于其叛逆而不羁的个性与狱警发生了激烈的暴力冲突,冲突过程中杰妮将押送她的狱警打成重伤,但同时也弹奏了一段具有强烈节奏的黑人风格的现代钢琴音乐,这段音乐将杰妮心中那种对满满压抑的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准确的表现了出来,将人物的外在桀骜不驯的叛逆形象和内心的痛苦、郁闷、压抑的形象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使杰妮的第一次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段音乐也使克鲁格夫人再次确认了杰妮在钢琴弹奏方面的天赋,她理性的决定要将这个有着过人天赋的女孩从不正统的音乐情感中挽救出来,并使她的才华展现在正确的地方。从两人的出场钢琴音乐的不同风格表现了两个人物完全不同而又对立的性格,但二人间又都有不为世人所认同的相同特点,这也为随后在两人间出现的冲突和理解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第三段钢琴音乐出现在杰妮已经成为克鲁格夫人的学生,但由于其暴虐的行为使得狱警对她格外小心而要求她只能带着手铐跟着克鲁格夫人学钢琴,这让杰妮感到了强烈的屈辱和愤怒。这时,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来到监狱采访,监狱长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业绩,要求杰妮在记者面前弹奏一段,杰妮借机将自己心中的这种不满通过钢琴演奏表达出来,因而故意让狱警给自己带上手铐背对钢琴弹奏了一段带着明显黑人风格和个人特色,具有强烈节奏和感官;中击力的现代风格的钢琴音乐。这段钢琴演奏可以说是杰妮在片中的一个精彩闪光点,也是表现杰妮个人性格的一个集中点,在乐曲中观众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杰妮身上那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以及与克鲁格夫人所代表的传统音乐的巨大差异和对立。导演通过这样一段独特的钢琴演奏,将杰妮身上那种不安的精神世界和才华横溢的音乐天赋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再次加深了观众对杰妮这个人物的了解和感受,同时也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一一个拥有如此叛逆个性和非凡天赋的人必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思想。
  整部影片最高潮的一幕,也是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钢琴音乐出现在影片结尾,杰妮在克鲁格夫人和莫茨(克鲁格夫人在监狱中的另一位学生,也是一位酷爱音乐的狱警)的帮助下,成功越狱来到德国最高音乐圣殿德国歌剧院的舞台上参加属于她的钢琴比赛的决赛,这一段钢琴演奏也是影片名称的由来,一段长约四分钟的钢琴音乐。在整个剧院舞台被警察包围的情况下,杰妮意识到这将是自己最后的演出,因而在一段由古典的舒曼音乐作为开端的引子之后,杰妮转而将整个钢琴音乐带入了自己内心的表达和发泄中,杰妮完全摒弃了传统钢琴的演奏方式,而任由自己情感的需要,在钢琴的琴弦上刮奏,产生出一种充满金属光泽的音响效果,对钢琴琴板有节奏的敲击,对琴键键面的大面积拍击,以及对舞台地板的踏击等种种颠覆传统钢琴弹奏方式的表演,产生出一系列强烈不和谐的音响效果,但正是这种不和谐,将杰妮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孤独痛苦,行为暴虐而又才华横溢,极具有音乐天赋而又有精神上的严重创伤的人物的情感真实的表达了出来,让观众在音乐的不和谐中受到感官和精神的双重冲击。人们在最初听到这段令人瞠目结舌的钢琴演奏后,经过短暂的震惊与不知所措,转而立刻强烈的感受到杰妮通过演奏所传达出来的藏在她内心的感受以及她的整个精神世界,继而对她的演奏报以了热烈的掌声。这段精妙绝伦的钢琴音乐在这里将影片推向了高潮,也使主人公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电影中都有了完美的谢幕。
  《四分钟》从内容上来说,可以说是一部情节简单,人物俗套的影片,但由于片中音乐的独特创作和准确运用,又使这样一部普通的电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光彩,让我们在赞叹导演的电影才能之余,再次领略到德国这一在古典音乐领域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国度在现代音乐上所同样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和艺术水平。
其他文献
爱 关照耀 摄  近年来,有关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的摄影在中国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门类。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幅员辽阔,地理跨度大,有丰富地貌环境和气候类型,孕育了多样的生物物种,这为自然摄影的创作提供了不同的题材。  大众普遍对国外生物很了解,但对中国的生物了解仍然匮乏。全世界生物的多样性正在急速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近40年减少已经超过一半。中国的现状也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中女性形象,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影片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沿袭传统的一面,又有贴近当代生活的一面,令人耳目一新,给观众带来无限的回味和思考。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 电影 女性形象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性格心理、风情风俗等。这是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尤其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更
[摘要]王超以他自己知识分子的立场来关照底层人物时,使剧中人也带上了很强的知识分子的色彩,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达观的人生态度,由此,《江城夏日》体现了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王超《江城夏日》美学风格    《江城夏日》是“地下导演”王超的第一部通过审查进入内地影院的作品,该片入围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给出了四星半的最高分,最终夺得该
[摘要]艺术由传统现实主议的再现“虚拟真实”到现当代艺术。“超现实主义”旗帜下主观色彩的“真实”表现,是艺术在艺术真实观念上的进步。本文就艺术真实现在电影艺术中的演变与反映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影艺术 虚拟真实 真实观    艺术真实观,是指人们对艺术真实的认识和看法。它在艺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往往是不同艺术流派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现实主义(来源于拉丁文realis——物质的)艺术
摘要 阿瑟·米勒在《推销员之死》中深切关注了小人物的命运,满怀同情地刻画了威利·洛曼在人情淡薄的商业制度下推销生涯的辛酸与无奈,以及自杀式的悲剧人生。不同于西方商业化、纯娱乐性的戏剧,《推销员之死》对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 悲剧 美国梦 价值观    阿瑟·米勒是近代美国首屈一指的剧作家,在对八百名英国戏剧专家的调查中,米勒被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成熟的佳能EF-S卡口能让EOS 200D II使用很多经典大光圈镜头,并获得更加锐利的焦内成像和更柔和強烈的背景虚化效果。相机:佳能EOS 200D II;镜头:佳能EF 35mm F1.4L II U SM;光圈:F1.4;快门:1/60秒;感光度:ISO-320。迷你高颜值  从EOS 100D开始,佳能就在努力颠覆人们对一款单反相机的想象——如此轻便,如此小巧,功能上还一点都不弱。而到了E
摘要 英语电影以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而著称,以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歇》改编的同名电影为例,其人物塑造策略,即戏剧化策略、插话策略、描写策略和话语策略等便十分凸显。  关键词 小说 人物塑造 策略 艺术魅力    一、导言    英语电影以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而著称,其人物塑造更是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这样写道:“英语世界的电影中……海蒂的性格刻画不同凡响
摘要 在电影《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命运之强大和人之弱小,使电影呈现出一种异常悲凉的姿态,电影中的人物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被命运残酷地作弄或毁灭了。从这个层面上说,《雷雨》表达出的是一种对人的命运的思考,以及思考之后的深深地悲悯。  关键词 电影《雷雨》 主题解读    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电影《雷雨》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
【摘要】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自从在中国本土公映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达到了动漫票房的新高度。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成功诱发了从一般公众到学者群体的焦虑与反思:想象力的匮乏无疑是中国动漫发展的瓶颈。只有我们自已有效地利用本土题材,糅合传统元素,充分发掘想象的空间,才能创制出独具中国风而又名利双收的动漫佳作。  【关键词】《功夫熊猫》动漫电影中国风想象空间    1972年尼克松来中国大陆访华的时候,周
摘要 《敦煌變文字义通释》中存在一些伪条目,今撰文指出其中十则,以期为该韦的使用和研究者提供一份翔实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伪条目 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