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中脊柱损伤评残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 :中国法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损伤占骨骼损伤发生率的5%左右[1],在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也比较常见.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新标准》),在脊柱损伤的评残条款上有明显的变化,不涉及脊柱损伤影响呼吸功能,弱化依照颈部活动度、腰部活动度评残,侧重于从脊柱骨折的形态、数量、是否手术等方面划分伤残等级,方便鉴定人操作,更能体现客观性、公正性.但《新标准》的使用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新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以达到逐步统一.本文就《新标准》中脊柱损伤评残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其他文献
PAN纤维在热处理(又称预氧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不熔不燃的预氧结构奠定了碳纤维的结构基础,预氧结构及其径向分布对最终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预氧结构及其分布影响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的裂解重组行为,而裂解行为直接表现为纤维的热失重。本论文采用红外、核磁、XPS、光密度法、DSC、热失重分析等研究手段,研究了 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预氧结构及其径向分布的演变进程;研究了温度因素和纤
学位
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占70%,燃煤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电厂燃煤锅炉的脱硫脱硝已接近完成,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将转移到量大面广的工业锅炉上来。随
视损害评价是损害程度鉴定的基础,也是类推鉴定未规定损害的唯一科学根据.标准适用应遵循法定原则、适当原则和适当类推原则,标准未规定损害的鉴定应以损害评价为依据,比照适
目的 观察微小RNA17 (miR-17)与HIF-1α、STAT3在心脏性猝死(SC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因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CD组;选取20例死因
目的 探讨烧炭自杀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晋江市74例烧炭自杀案例,对死者性别、年龄、案发时间、场所、现场特点、法医尸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
目的 探讨miRNA451是否可以用于法医学血液类物证的鉴别.方法 以法医学常见血液类(外周血和月经血)及非血液类(精液、唾液、阴道分泌液)体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取总RNA,以R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