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老头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子的话:我们看人,难免会以貌取人。貌相好的,我们认定他(她)是好人,赶着去亲近之。貌相不好的,我们先生了厌恶,尽管他(她)示好,我们也一定远离之。我们也容易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上来作判断,像下文中的李老头,日子节俭得近乎吝啬,整天严守着他的枇杷树,生怕孩子们偷摘了吃——这样的一个老头儿,自是不讨人喜欢,大家也都认定他不是个良善之人。然最终的结果,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他竟是个大好人。李老头小处的吝啬与刻板,却成就了他大处的善良。
  李老头是小区里的一大怪人。我刚搬进小区时,好心的邻居就提醒我,别去招惹那个李老头。
  小区是老式小区,不少居民在这儿已生活了几十年。李老头也是老居民之一,他独居在一幢楼的底层,门前有一个小院子。花草葱茏了一院子,却无邻居去赏,——李老头与邻居们素无往来。
  邻居们偶尔在背后议论,说的都是李老头的古怪——屋子里只装两只40瓦的小灯泡,房间一只,厨房一只。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巴掌般大,不知是谁淘汰下来的。下雨天,他拿了大盆小盆蓄水,水浇花,也供他冲卫生间。年纪一大把了,为了省几个小钱,他走很远的路,去郊外农田里买蔬菜。据说他从前上过前线打过仗,是个老军人,一个月的退休金也有好几千的。老伴十多年前过世了,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要他负担一分钱。他却抠得很,省吃俭用,身上穿来穿去的,就那几件灰扑扑的衣裳。还曾有人撞见,他宝贝似的,捡起垃圾桶旁人家丢弃的运动鞋。不几日,那双运动鞋,到了他的脚上。
  没事的时候,他爱背着双手,在自家院门前转悠。脸板着,不笑,像结了一层霜。斜卧在他脸上的一条伤疤,便显得格外刺眼,紫红紫红的,让他看上去有些怕人。他用质疑又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路过他家院门前的每一个人。在他眼里,仿佛每个人都是可疑的,都有觊觎他家财富的可能。
  他家有什么财富呢?不过是院墙边长的几棵葱,还有院子里的一棵枇杷树。那棵枇杷树倒是高大茂密得很,枝条儿都伸到院墙外来了。枇杷果子才有核桃那么大时,他就在树下守着。这还不够,他还找来一张网,把树整个地兜着。说是防鸟,其实是防孩子呢。小区里有几个半大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从他门前过。一树黄澄澄的果实,招惹得孩子们心馋,孩子们眼睛盯着树上的果子,却没有谁能摘到一颗。有孩子出主意,晚上,等李老头睡着了,去偷。于是到了晚上,就真的有两个孩子过来了。他们轻手轻脚走到树下,刚刚仰头望向那树,就听到李老头在院墙内咳嗽,声音威严,是警告了。两个孩子吓得一溜烟跑了,从此,再没有孩子敢觊觎他的果子。
  果子成熟了,累累地挂了一树,金黄灿烂。李老头一个也不剩地摘下来,装袋子里,运到街上去。有邻居上街,看到李老头在路边摆了小摊,在卖枇杷。大太阳照着,他全然不顾。
  邻居回来说起这事,大家都直摇头叹息,这个抠老头,要那么多钱,又带不进棺材去,何苦呢?李老头应该有所耳闻,却装着没听见,他继续用他40瓦的灯泡。继续看他巴掌大的黑白電视。下雨天了,也还拿着大盆小盆接水。还走很远的路,到郊外农田里去买蔬菜。邻居们背地里,都称他铁公鸡。
  直到有一天,省报来了一个记者,摸到小区来,专门找李老头。记者很激动,告诉小区的人,这位李老先生,拿出一大笔钱,挽救了一个孩子的命。那是偏僻乡镇的一个小女孩,读小学三年级,突然患了白血病,家里没钱看病,眼看孩子没救了,李老先生从报上得知后,寄了一笔钱,使得孩子顺利得到治疗。李老头的事迹得以传开。大家还知道他出资给一个山区小学建了图书馆。还知道他一直在资助几个贫困孩子读书。还知道他不定期地给敬老院送衣物。
  这以后,李老头还是个严厉得有些古怪的老头儿,然大家看到他时,都打心眼里尊称他一声,李爹。
其他文献
一粒米与一片苇叶的相遇,产生了粽子;一个人与一条江的相遇,产生了节日。  那个人跳进一条江的时候,上游的水都蓝了。其实他不想死,但浊世又哪能容得下一粒洁身自好的米?那个人在跳江之前,我仿佛看见他在江边徘徊的样子。他的灵魂也是一粒米,而那条名叫汨罗的江,无疑是一片碧绿的苇叶,他纵身一跃的时候,他的灵魂是白的,白得别的事物不敢有颜色。他纵身一跃的时候,白色打翻了绿色。  他纵身一躍的时候,浪花泼溅了出
期刊
某期电视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演员、导演姜文。  一位场外观众问姜文:“大家都知道您是一个爱较真的人,不知道在《让子弹飞》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和演员较真?”  提问者话音一落,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期待的掌声。姜文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确是个爱较真的人,很多跟我拍过戏的演员都说,别看在荧屏上光鲜得很,但姜导一较真,我们只能叫苦了。”  姜文回忆说,当时拍《让子弹飞》时,自己的确在很多地方
期刊
河堤的树丛里,有三只毛毛虫,它们是从很远的地方爬来的。现在它们准备过河,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去。  一个说,我们必须先找到桥,然后从桥上爬过去。只有这樣,我们才能抢在别人的前头,找到含蜜最多的花朵。一个说,在这荒郊野外,哪里有桥?我们还是各造一条小船,从水上漂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到达对岸。一个说,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现在应该静下来休息两天。到时候,也许自然就有办法了。另外两
期刊
把心放下,側耳倾听  逆流而上,青石的声音  那细微像心跳。路过的  都回头,用它清洗忧伤的灵魂  微风吹拂,心泉汩汩  我灵感的源泉,开满花山  浪花张扬,恰似一朵紧挨一朵的睡莲  串成一条银色的词语之线  用水的温度对抗一种浮躁  用你的名字,突破黑暗  用你的厚度、亮度,撞击  稻花一片  每个闪着光芒的人  被水与石聚集,成为箭头和标志  一股凉或者一阵暗香浮动  都是水的明澈……  (摘
期刊
清朝末年,山西有一个商家,女主人信佛,想在自家的堂屋里立一尊佛像。商家请了一位老石匠,由他负责佛像的加工,要求佛像高两米,坐立姿势,其后半身镶嵌在墙壁内。老石匠很爽快地把活接了下来,带两个徒弟先去石厂选好了材料,由东家负责运回到东家院子里。老石匠带着徒弟开始加工,先按尺寸凿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开始加工佛像的正面。活做得很仔细,眼睛、鼻子……连眉毛都一清二楚。  正面加工完以后,老石匠吩咐徒弟把半成品
期刊
李枫,处女座,出生于8月31日。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  《最小說》最具潜力作者,自2009年起持续在《最小说》中发表短篇,常居读者调查表前五名,文字功底深厚,深得读者拥趸,有着极高的市场号召力。首部长篇小说《燃烧的男孩》由著名作家刘震云推荐,郭敬明、落落联合作序,销量达30万册。  已出版作品《燃烧的男孩》《我们约会吧》《贝类少年》《下一站,台北》。  1.你的第一本小说《燃烧的男孩
期刊
“夏日痴”是丹麦人对于雪花莲所取的俗名。雪花莲在冬天痴想以为夏天来了,所以在大雪天里开出花来。  这正是冬天。天气是寒冷的,风是锐利的;但屋子里却是舒适和温暖的。花儿藏在屋子里:它藏在地里和雪下的球根里。  有一天下起雨来。雨滴渗入积雪,透进地里,接触到花儿的球根,同时告诉它说,上面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不久一丝又细又尖的太阳光穿过积雪,射到花儿的球根上,把它抚摸了一下。  “请进来吧!”花儿说。  
期刊
烦恼能转化成什么?  我喜欢种香草。  在台北居住已超过四十年了,住过十几个房子。不论住多么小的房子,环境如何艰难,我都会在阳台、窗边,种几盆香草,如果有露台、有院子,我就会种得更多。  薰衣草、鼠尾草、九层塔、柠檬草、薄荷、紫苏是常种的,有一段时间,我还种了肉桂和甘草。  我喜欢香草,是喜欢拿它们来泡茶、入菜,有时在阳台种花,采一两片在口中咀嚼,就會感觉神清气爽,感恩天地有情,赐给这些不起眼的小
期刊
在京都期间,我结识了日本一家百年食品家族企业的总裁远藤一郎及其家人。靠着所经营的产业,远藤身价早已过亿。他和妻子育有两子,大儿子叫杏里,13岁,在日本的一所私立中学读书;小儿子叫沙良,9岁,上小学。因为父亲的关系,可以说,杏里和沙良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但是,我在与他们家庭的交往中却发现,他们的身上丝毫没有“富二代”的踪迹,低调而不炫耀,和其他同龄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虽然家里有两辆高档本田车,
期刊
在某领主的领地内,有一个农民,每年照例都很勤勉地种他的水稻。那一年,樱花开得稍嫌早了些,不过水稻倒都成长得很好,只有某一个角落上的,甚至于都到了秋天了,依然还是一片绿。那些水稻结了稻穗,稻穗是绿的,收割后晒干、脱谷,米也是绿绿的米。把这情形向村长报告了之后,领主也知道了,便命令管农耕的官吏前来查验呈报。  “真真稀罕。因何如此,实在费解。以往,也从不曾有过这等事。把这些米悉数充做年贡缴纳了吧,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