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下的人文情怀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大诗人李白对于魏晋名士阮籍十余日太守的履职过程钦佩不已,有诗为证:“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作为一个管理者,一个一校之长,无不希望实现这样的管理理想!而今我们游走在信息时代,承载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无限期许。对这句话的解读,我更倾向于美国人的观点:好校长不应当被称之为校长,而应当被称为“学校团队的领导者”,“学校建设的协调人”。
  
  一、培养团队精神
  
  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发展前景,看什么?理念多先进?硬件多过硬?拥有多少高职?这些都不是決定因素,决定因素就是学校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学校的教职工是否具有团队意识。聪明的校长无不晓得:最能体现其管理思想的正是有团队意识的教职工。一个有生命力的学校,正是具备了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
  学校没有“团队精神”,一切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将归“零”。没有团队意识的教职工,无论学识多么高、教学技能多精,都将不会有利于团队的发展。我们已经见证了无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名师”案例,盛开的那只花感受到更多的是高处不胜寒的清冷,而且有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组成的教师团队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比“名师”更大,更有创意。身为校长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工作以个体来开展,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监督和解决老师们中的问题,甚至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校长的管理——眼于团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教师史无前例的更加聪慧、开放,自我意识强烈,要使这样的教师成就为一个充满活力、朝气,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这是作为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的校长必然面临和解决的新课题。
  校长是学校团队的灵魂。作为学校团队的领导者者,如何让全体教师有一种归属感。“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在我们这些校长的脑海里,要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全体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养成习惯,这是管理的“艺术”。管理是“人治”还是“法治”一直是惨遭教师诟病的敏感话题。所以在教工中开展制度学习,明确职责。用完善的制度作为衡量教工工作的参照,用制度保驾护航,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成就的校长管理理想。
  
  二、彰显人文情怀
  
  虽然有制度作保障,常规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管理上我们就事论事、公事公办。即便日常管理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甚至“军事化”,教师们看上去服服帖帖的时候,其实一种消极对抗的情绪正逐渐蔓延开来,长久下去教师们就会感觉工作是一种苦役,无法焕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老师们常说,让马儿跑,还得让马儿吃草。老师的付出期许换回更多的物质精神上的回报,尽管有工资做保障,教师们还是盼望着提高福利待遇。事非经过不知难,老师们不理解我们校长的难处是正常的。老师们可以没有我们的高度,否则,不是人人可以做校长了?我们校长手里的权力有限的,现在的政策法令下,创收何其困难?即便挣到钱,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是我们这些校长最迫切想做的事情,老师们则更愿意把钱发到自己的腰包里。这也是困扰我们校长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似乎成为了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把学校的工作做好,使学校朝着长远利益目标的方向发展,靠政策、权势、政令只管一时。如何调和这一矛盾?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我们承认这是个问题,认可这是教师正常的心理需求的时候,这已经完成了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校长理解教师,对于教师这样特殊的群体。他们深受儒家教育思想的浸染,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民族精神,淳化代代人风,提高人的心灵素质,帮助人们修养身心,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教育对人类心性的关怀,才是最根本的关怀。现有的经济条件虽不能让教师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断提高的教师待遇,“安居”是没有问题的,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被推上神坛的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所赋予教师的光荣称谓,在光环下生活的教师们不允许他们只为“钱”而工作,你看到有几个教师在公开的场合坦然的谈钱?即便是在外面办班上课的教师们,又有几个为了酬薪多少讨价还价。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教师是一个物质清贫、精神富足的职业。当他选择了教师就已经选定了清贫。理解教师们的心理,把准了教师们的脉搏,向教师们倾注校长无限的精神财富吧。就像我常常教导教师们要赏识你的学生们,教师手里有的是分,馈赠给你的学生,鼓舞他、激励他。校长给以教师精神上的抚慰,同样会赢得教师们的认可和支持。让教师能够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让他们感受到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有意义的生活,这样就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教师们就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要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源于身为校长的人文情怀。
  
  三、润物细无声
  
  1、教师无小事。中小学大部分是女职工,都要面临怀孕、哺乳等等问题,这也是身为校长必然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常说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这段时间。我。们不做锦上添花,只要雪中送炭。对于有困难的老师尽最大所能给予照顾。人往往是这样,事到临头,对于自己的困难、痛苦无限放大,事过之后,想想没有过不去的火焰上。我要传递给大家的是“感同身受”,哪怕再小个人问题的问题,在校长的眼里,也是大事,要先去办。有人说,我是拿着校长的职权向老师讨巧。其实不然,这是将心比心。我就深深记得我做老师时的一个教务主任,那次我家里临时有事将电话打到学校,主任接到电话,马上找到我,“你快去吧,我替你上课”。我有一个同事家是农村,每到收小麦的时候就看到某一天主任在替我的同事上课。我们常在一起念起主任对我们的关照,始终对我们的主任怀揣感激之情,以一种报恩的心理投入工作。只要是主任布置给我的任务,再复杂、再困难我从没有说过“不”字。那种发自心底里的自主、自觉要把事情做好,和那种被迫、应付的效果真是天壤之别。我将自己的这份理解融入到管理中,细微之处体现对教师的关心,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为学校奉献。
  2、10元电话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偶人中读到的一则“五元钱”的管理案例让我深受启发。故事讲的是,一位企业的高管经常在兜里装着一些“五元钱”,看到一些勤奋工作的员工就会随手奖励给他“五元钱”。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骨干,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每年我都给班主任充值10元电话卡。仅仅是10元电话卡,但绝不仅仅是学校财力的问题。这样做传递给老师们的信息就是校长知道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可。也可以20元,50元,甚至更多。但,之所以是10元,因为多了就会引起其他科任老师的关注,导致不平衡与不和谐。毕竟,我们的学校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教育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让任何一项奖励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天道酬勤,校长作为学校团队的领导人,学校建设的协调人,管理过程能中用心经营,以制度做外衣,彰显人性为内核,对老师报以真诚、热情,就能带出你所希冀的团队,就能构建出一道温情的风景。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良好班风乃至良好校风的形成。在学校内部,班主任是最基层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而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将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观及其教育水平。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本人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用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去对学生实施教育,方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期刊
要做班主任工作,务必全身心的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结合几年从事班主任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真心爱学生    只要班主任能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拥有真诚、充满爱心的情感,付出严父慈母般的爱,自己也就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教育学生首先做到热爱学生,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热情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想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老师,才
期刊
“班级”是我国当前授课制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文化传承的基本阵地,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学生情况千差万别,班级管理各有差异,但是其中还是有共性可言的。要创建良好的班风需注意以下六方面。    一、抓好舆论,统一认识    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注意引导集体舆论的发展,对于有利于集体的言论要给予支持,并表扬,对于有害的言论则要及时批评和纠正。以青春期常有的说脏话现象为例,最开始来
期刊
摘要 目前饭店管理者越来越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饭店员工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有多种,其中培训就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主要从准备、实施、总结等方面论述了饭店员工培训的基本技巧。    所谓饭店培训就是饭店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员工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培训技巧主要是指培训者在实施培训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它是培训者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达到预期效
期刊
“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思想,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使中国站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前列。也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变革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向传统教学中陈腐的教学观挑战,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我们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以人教
期刊
“教学过程改进”提倡老师们从做中学,在行动研究中反思,唤醒自己和同伴的教学智慧;做实小事,聚焦课堂,研究真实问题;善于调动每一位学科教师的积极性。这和我校一直在坚持开展的主题式教研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在坚持校本特色教研文化的基础上,从备课听课、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环节人手,开展人人实践教学过程改进行动。    一、构建三级学习体系,组织主题式读书活动    (1)学校导学体系:学校每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程标下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
期刊
案例描述:    小李,男,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聪明但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很差。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捣蛋,做小动作;下课打闹,经常欺负女同学,还跟同学讲网络上的内容。他是个不招老师待见的学生,同学也都讨厌他,不爱和他玩;曾多次逃课,被家长在网吧逮回家惩罚,但事后一切依然我行我素。    存在主要问题:    1 教育背景  小李在一至四年级时,学习成绩优异,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宠爱,所以在五年级上册,对他
期刊
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职业意识,换句话说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基于这个观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一、快乐源于对本职工作的喜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体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载体,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一致的人是快乐的。对于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职业目标与自身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他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当这种学习目标
期刊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力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