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及中医护理干预进展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介绍危重症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的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工具及使用方法,结合音乐疗法、中药调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太极拳)、穴位疗法(针刺、按摩、敷贴)等诸多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进行展望,以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ICU-AW的发病率,提升其治疗效果,为良好的ICU-AW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对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恢复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腹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80例(大峰医院8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细节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腹部感染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
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儿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一体化体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产科收治的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儿(50例)产房至NICU常规体温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产房至NICU实施一体化体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入NICU时低体温率、入NICU时2 h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85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出院90 d后,检测两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情况,采用中国新生儿的神经行为量表(NBNA)评估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情况,记录早产儿门诊就诊和再入院情况,并采用自制早产儿家